课改与安全:教师的两难选择
王文忠
最近,在与A小学老师交流数学课改体会时,孙老师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他在教学“简单的统计”一课时,依据课程标准与教材改革的需要,布置了一道数学实践作业题,要求学生对家庭或社区用电情况作一次调查。谁知当天晚上8点钟左右,孙老师接到了一位家长的电话。家长火气很大,开口就向他要孩子。经他询问才明白,就因为自己布置了数学实践性作业,孩子到左邻右舍进行调查,还没有回家。此时,孙老师也相当紧张,不仅向学校校长作了汇报,而且及时赶到学生家里,一边向家长进行安慰并耐心解释,一边陪同家长寻找孩子。几分钟后,他们就在旁边的单元里找到正在回家的孩子。此时,孩子家长对孙老师提了“建议”,要求老师以后布置作业要注意“实效”,少搞一些“花样”,多让学生练练做做就行了。孙老师向我表露,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吃一点苦不要紧,受一点怨气也无关紧要,关键是教育教学得不到家长及全社会的理解,实在让人感到迷茫。
孙老师讲的事,我也深有同感,其实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而且这样的事在其他教师身上还普遍存在。联系到学校教育的现实,这种情况使教师在课改中进退两难。一方面,新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涉及到教育理念、内容、方法、评价、管理诸方面,在实施过程中要求中小学教师不断增强推进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认真探索,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另一方面却要承受来自社会与家庭对学校教育的压力。由于家庭对教育评价观念和学校教育的认识,尚未从根本上理解和接纳,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到校,一切责任特别是安全,全部都应由学校和老师承担。以至于学校、老师为保障教育教学的“正常”,建立了各种制度,把学生限定在课堂里、课本中、知识上。这就造成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畏首畏尾,很多时候不得不变为穿新鞋走老路,严重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
解决课程改革与教育安全的两难选择,不仅需要学校给予关心和支持,需要教师主动参与,更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对策,从政策、制度、经费等方面给予有力扶助,共同营造课程改革的良好环境;减轻学校、教师承担的安全责任和心理负担,妥善处理课程改革与教育安全的关系,给予教师课改的主动权;让教师静下心来,围绕课程改革目标,扎实有效地实施课程改革。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应配合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向家长传递新课程改革理念,让家长参与学校课程改革,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课改的氛围,让教师和学生在课程改革中成为主人,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养成习惯、增长智慧,真正将课程改革带入健康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