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光的艺术:摄影背后的培训道路
导语
摄影作为一种研究光的艺术,自诞生以来就带有几分神秘色彩。不论是从前期的器材准备,还是中期的取景构图,亦或是后期的成片处理,这里面都有许多讲究和说法。要想拍出优秀的摄影作品,需要学习掌握众多知识和技巧。作为摄影的伴生产业,摄影培训在我国也历经了多年的发展。但发展至今,赛道内玩家数量比较少,规模体量较小。那么,摄影培训这一比较小众的赛道究竟是什么状况呢?未来发展又如何呢?
摄影培训发展历程
我国最早的摄影培训可追溯到晚清时期,当时已有一些学堂开设摄影课程。但碍于摄影技术和理念的相对落后,以及照相机认知推广度低等因素,此时的摄影课程主要以介绍和欣赏为主,并没有系统性的实操和理论课程,摄影培训尚处于萌芽阶段。
1.近代留学生——早期摄影培训的根基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期,法国发明家、艺术家路易.雅克.曼德.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nd Daguerre)首次成功的发明了实用摄影术,这也看作是摄影诞生的标志。其实,摄影术在诞生后不久便传入中国。但正如前文所讲,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阻碍,传入中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摄影培训发展非常缓慢。
直到20世纪初,摄影培训在中国才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以近代留学生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群体的兴起和介入,使得摄影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出现质的飞跃。这些先进知识分子不同于以往开照相馆的生意人,他们是中国摄影早期真正的研究者和教育者,凭借国外有利条件和自身语言优势,翻译了大量西方摄影科技文献。并且用近代知识体系学习研究摄影,将研究成果留存记载于书籍或文献。学成归国后,他们不仅带回了摄影技术,还力图把西方先进的摄影学术氛围、教育体系、观念制度引入中国。
到了清末民初时期,借助出版传媒业繁荣发展的“春风”,摄影术的传播发展再次提速。其中,近代留学生同样功不可没。他们首创了摄影画报、摄影杂志等专业的摄影传播载体,并且报纸、杂志和各类书籍中也处处可见留学生的“身影”,大多数优秀的照片都经由他们之手拍摄发表出来。
总的来看,近代留学生在普及摄影教育方面起到开先河的重要作用,为中国后来的摄影培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高校教育——摄影培训逐渐走向专业化
我国高校的摄影专业教育开展较晚。上世纪80年代左右,我国高校才逐渐开设专业的摄影教育类课程,这相对于一些西方国家,起步算是比较晚的了。虽然起步较晚,但高校教育是我国摄影培训走向专业化、理论化的重要基石。这一时期,高校的摄影教育处于函授班、专科教育层次阶段,主要培养类型为短授型、职业型,教育方向主要以培养职业应用型人才为主。
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我国高校摄影教育的培养层次逐渐加深,培养方向也从实用型的职业应用逐步扩展延伸到理论型的教学研究。此时的高校摄影培训已深入到本科教育以及研究生教育阶段,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创新精神,进一步要求学生具备解决问题和思考的能力,特别是从事摄影专业教学的是业务水平。换言之,要求学习摄影类的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完成学业后,既要“能拍会照”,还要“能教会道”。
纵观我国高校摄影教育的发展,其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国培养摄影专业类人才的主流阵地,为我国摄影事业的蓬勃发展不断添砖加瓦。目前全国已有数十所高校专门成立了摄影系,培养专业的摄影类人才。此外,还有许多高校开设一些摄影类的相关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进一步加深摄影教育的普及度。
3.教培机构——民办摄影学校以及各类培训班的兴起
随着摄影在我国推广度的日益加深,民办摄影培训学校以及各类摄影培训班也逐渐兴起。作为摄影教育培训的补充,这些摄影技能培训学校每年培养大量摄影专业人才。虽然入学门槛比较低,但这些学校以明确的就业导向、实用的培训课程、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大量准备进入或已经投身到摄影行业的人群。特别是一些全国知名的摄影培训学校,以自身良好的品牌效应,创造了不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赛道内为什么鲜有玩家?
虽然摄影教育培训在我国历经多年发展,但目前该赛道仍是一条小众赛道。黑板洞察统计梳理的数据显示,赛道内公司机构数量不多,大大小小不到30家,且多数教培机构还处于早期起步阶段,成立时间在2015年之后的公司数量占据一半以上。此外,融资规模与其他赛道相比也有些微不足道。在已有的数据中,仅有一家公司完成融资,并且还是早期天使轮融资。那么,这条赛道为什么会如此“冷清”呢?
1.“吓退”大部分人的把玩成本
“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话虽有些夸大的成分,但其表达的本质却很形象——玩摄影的“代价”确实很高。一般参与摄影的主要有两类人群:一是职业摄影师,他们以摄影为职业,依靠摄影赚钱谋生;二是单纯的摄影爱好者,这类人群以自身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摄影愉悦自身、陶冶情操。由于二者参与摄影的初衷不同,其投入程度也各不相同。
抛开职业因素的影响,如果纯粹的将摄影作为业余爱好来讲,那么把玩成本无疑很高。尤其对于那些摄影发烧友来讲,专业摄影就像一个“烧钱”的游戏。以机身和镜头为例,市面上主流的相机品牌索尼、佳能、尼康,它们旗舰机型的售价都在2~3万元左右;一支质量优秀的单反或微单镜头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元,而且根据拍摄物体、场景的需要,一支镜头肯定是不能满足多种使用场景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摄影师们背包里那些“长枪短炮”的原因。此外,云台、脚架、储存卡、外置闪光灯等各类摄影配件都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因此在摄影爱好领域,只凭兴趣和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一切都是空谈。虽然“富有富的玩法,穷有穷的玩法”,但设备、器材等硬性条件的劣势一定会体现在最终的拍摄效果上。如此高的参与成本势必会打消相当一部分人想学摄影的念头,导致摄影爱好群体一直是“小而精”的存在,教培机构规模体量始终不大。
2.全面的硬件设备 智能的软件算法
电子产品超快的迭代速度在摄影领域同样体现的淋漓尽致。这种迭代速度不仅是硬件更换方面,在软件优化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硬件方面,种类功能多样的设备应接不暇的发布,大幅提高用户在拍摄时的效率和便捷度;软件方面,AI算法功能愈发强大,各种摄影类APP频频上线。用户借助先进的算法得以轻松的拍出优秀的摄影作品,同时选择也更加丰富。
对于普通的摄影玩家,真正的“傻瓜相机”时代可能正在悄然到来。如果说过去的相机只停留在“按下快门 留存影像”这一层面,那么如今的相机绝不止于此。在上述这些软硬件的加持下,拍摄将会变得更加的简单、快捷,不需要学习过多的摄影知识和技能,只需摆好机身,按下快门,剩下的交给相机自身即可。成片质量不说媲美摄影师的那些大作,但拍出一张精美的照片还是很轻松的。像当前我们使用最多的智能手机,各大厂商都不惜重金研发创新自身的拍照技术,摄像头数量由2颗到3颗、4颗甚至增加到5颗,随之而来的是更加丰富的拍照模式和功能选择。基于此,摄影的难度不在那么复杂,普通玩家对摄影培训的需求也变得可有可无。
3.职业门槛降低 培训刚需进一步放缓
2016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多个职业资格认证被取消,其中包括摄影师资格证。
此项政策一出,大幅降低了摄影行业内职业的准入门槛,使更多的人免于考证的烦恼,大幅促进了摄影行业的就业。不过,没有了资格认证这一硬性指标,来自职业认证培训这一部分的刚需自然也降低了许多,间接导致摄影培训机构流失用户、获客数量减少、培训业务缩水。
未来发展几何
“快门键”又在哪里?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摄影培训行业未来的发展与摄影行业自身前景息息相关。整体来看,我国摄影行业发展向好,毕竟摄影作为一技之长,天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我国目前大力发展文化传媒产业,许多岗位存在大量摄影类人才缺口。以摄影专业为例,学生毕业后可以去电视台、报社等传统媒体担任摄影摄像、后期编辑、出镜记者等职位,也可以去各类广告公司、影视公司、剧组、新媒体平台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此外,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内部宣传策划部门也是摄影学生不错的就业方向。
主流培训形式外 短视频或许是又一拐点?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摄影培训形式基本上是以中短期培训班或者旅拍学习班为主。摄影爱好者通过前期报名付费,跟随一些专业的摄影师或团队进行为期一个月或几个月的中短期培训,或是以旅游拍摄的方式学习拍摄技巧。这些培训主要涉及图片的拍摄处理,对视频的拍摄培训触及相对较少。
尤其是在短视频大红大紫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依靠发布短视频走红网络甚至发家致富,短视频已经是大多数人日常生活娱乐的必需品。据艾媒调查数据显示, 自2017年短视频用户规模突破2.42亿人后,中国短视频行业商业化进程不断加速,2018年达到5.01亿人,2019年达到6.27亿人。预计2020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将达到7.22亿人,市场规模还会进一步上升。未来中国短视频行业用户规模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但目前,大部分人都停留在观看短视频阶段,自己没有能力拍摄制作完成。处在苦于有想法但没技术的尴尬境地。而智能手机冲击摄影培训行业的同时,也为摄影短视频拍摄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智能手机以及各类短视频APP,人们得以随时随地的拍摄发布视频作品。日后,短视频拍摄培训可能成为摄影培训新的流量洼地。如果摄影教培机构或各个高校迎合广大短视频用户在拍摄时的痛点,针对性地制定全方位的教学方案体系,摄影教育培训将可能打开一片新天地。
结语
综合来看,摄影培训这一赛道虽然小众,但活力却很旺盛。摄影,依其特有的趣味性以及不可替代的职业性,无论何时总会有一批忠实的拥趸。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及摄影普及度越来越广,单反相机已然成为许多家庭出游的标配,人们对拍摄的欲望不断加剧。预计将会有更多的人成为摄影爱好者,摄影培训的未来之路也将会越走越宽。
参考资料
[1] 周彩玲.近现代史与文物研究——近代留学生与摄影术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国家博物院.2014
[2] 崔文豪.中国高校摄影专业教育发展回顾探析[J].南京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