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大师画牛,真牛
黄胄(1925—1997)
中国画艺术大师
黄胄以画人物及驴著称
1943年,他拜西北著名画家长安画派
创始人赵望云学习中国画
黄胄独创性地将速写融入中国画
开启了全新的人物画笔墨范式
拓展了中国画艺术语言
黄胄的社会活动与艺术实践
对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黄胄先生以画驴著称,殊不知他也特别爱画牛。因为黄胄先生是属牛的,所以他笔下的牛就更添了一份与生俱来的灵动。
黄胄画牛,多为憨厚老实的水牛。说来有趣,“水牛”虽然作为黄胄八十年代江南写生的代表题材,可是黄胄将这一物种归于笔下的过程,却付出近乎二十年的艰辛与期盼。
黄胄 《休憩》
黄胄 《休憩》 局部图
1976年,重拾画笔的黄胄在一段题款中写道“丙辰画水牛稿近百余幅,均不能成画,原因很多,主要是缺少生活,此生仅过江南五次,平时与水牛接触少,故也”。不曾想到,距离江西一行已过十余年之久,黄胄却仍然在以每年百幅的画稿练习水牛,辛劳至此却不能成画,究因不过未下江南,隔岸观火而已。
黄胄《牧牛图》
这十六年来的念念不忘,终于随着全国形式的好转而传回音响。1980年,黄胄夫妇终于有机会前往苏杭,皖南一带生活,得见了牵挂在心中十余年的“江南水牛”。
相比黄胄年轻时在陕西常见的关中黄牛,江南的水牛群居散养,常有渡水嬉戏的“福利”,其形态丰富多样,非常适于入画。自此之后,各类水牛题材的画作开也始大规模出现在黄胄的笔下,在江南无数次的观察研写之中,黄胄对于水牛的骨骼结构、笔墨渲染的规也律从“不能成画”变为了如指掌。
黄胄《牧牛图》
图中的两幅《牧牛图》都绘制于1985年间,可谓此类题材中的大成之作。此画及成,便作为重要作品出展东欧及南洋各国,蜚声海外。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的个展上,黄胄先生面对着数万观者第一次谈起了自己“必攻不守”的艺术精神,而这幅展览之中备受追捧的《牧牛图》也终于为黄胄”与水牛较劲”的二十年,画上了大成的句号。
(将手机横置观看大图)
黄胄《俯首》
《俯首》作于1984年,笔墨酣畅淋漓、丝丝入扣,在表现人物及动物的神情、动作等方面有天然之妙,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颇有宋人翁卷《乡村四月》诗的意趣:“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作者题款“俯首”,自然还有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并以此陶写心灵、书写情怀的况味。
黄胄《双牛图》
《双牛图》是黄胄先生赠送给同为属牛的小友(友人之子)的小品。此画仅为1.5平尺左右,画面充盈,两只水牛闲懒的卧于水中,柳叶随风而动,惬意无比。水牛用笔虽简但结构清晰,柳叶看似杂乱实则乱中有序。看似不经意的疏懒之作,却又笔笔到位,彰显出黄胄先生深厚的绘画功底。
黄胄《瘦牛图》
题跋:黄胄以韩晃五牛图为范本,四人帮横行时,仍勤练笔墨不辍,此图殊为难能可贵。辛巳长夏斋,阁中书此,健碧陈佩秋挥汗不止。
黄胄《牧牛图》
黄胄《牧牛图》
黄胄《牧牛图》
黄胄《三牛图》
黄胄《牧牛图》
黄胄《双牛图》
黄胄《牧牛图》
黄胄《牛图》
黄胄《牧牛图》
黄胄《牧牛图》
黄胄《牛图》
黄胄《牧牛图》
黄胄《双牛图》
黄胄《双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