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之首王勃一首《落花落》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王勃是初唐时期最了不起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天才,他一生只活了短短的二十七岁,可却写下了无数令人惊艳优美名篇,每一首都足以令人惊艳,特别是他的一首《滕王阁序》,更是被称为千古美文,里面一些经典的句子,那也是深入人心,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等等,这些当下我们经常引用的名句,便是出自于这篇文章。

另外王勃也是“初唐四杰”之一,相信对于唐诗比较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这初唐时期的这四位诗人,他们每个人都才华横溢,他们的作品对于后世也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无数的诗人化用他们的诗意,套用他们的名句。

当然这其中最为著名的自然还是王勃,除了他的一首《滕王阁序》美得令人惊艳之外,他的诗歌也是别具一格,尤其是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同样也是一首难得的千古名篇,里面也是句句经典,其中有两句诗一样脍炙人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是被后世很多诗人引用,并且描写得也是极为深情。

早年经历

王勃幼年时就非常聪慧,六岁时便能作诗,且诗文构思巧妙,词情英迈,被父亲的好友杜易简称赞为“王氏三株树”之一,表明了王勃早年就显示出杰出的文学才能。九岁时,王勃读颜师古注的《汉书》后,撰写了《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的著作错误之处,表现了王勃早年就博学多才。十岁时,王勃便饱览六经。十二岁至十四岁时,王勃跟随曹元在长安学医,先后学习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对“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有所知晓。

未冠而仕

龙朔三年(663年) 王勃回到家乡,写《上绛州上官司马书》等文章,寻找机会,积极入仕。麟德元年秋(664年), 王勃上书刘祥道,直陈政见,并表明自己积极用世的决心,深得刘祥道赞赏“此神童也!”麟德二年,王勃通过皇甫常伯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借献“颂”以图仕进之意甚明。乾封元年(666年),王勃通过李常伯上《宸游东岳颂》一篇,接着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之后,才思泉涌,笔端生花,撰《乾元殿颂》,文章绮丽,惊动圣听。唐高宗见此颂词,歌功颂德,词美义壮,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为,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的文名也为之大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推为首位。

祸起斗鸡赋

王勃当上朝散郎后,经主考官的介绍,担任沛王府修撰,并赢得了沛王李贤的欢心。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不料此文传到唐高宗手中,圣颜不悦,读毕则怒而叹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唐高宗认为此篇意在挑拨离间,钦命将他逐出长安。于是,王勃被逐。他凭着自己的才情和苦心经营刚刚打通的仕途,就这样毁于一旦。

二次被贬

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击,是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咸亨二年(671年)秋冬,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他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说虢州药物丰富,而他知医识药草,便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参军之职。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以了其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此事甚为蹊跷,王勃为什么要保护罪犯曹达,既藏匿保护又怎能将其杀死。据新旧《唐书》所载,王勃此次被祸,是因情才傲物,为同僚所嫉。官奴曹达事,有人怀疑为同僚设计构陷王勃,或者纯属诬陷,不无道理。这次被祸,虽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

魂归南海

王勃因杀死官奴曹达,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畴,王福畴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这件事对王勃的打击,远远超过对自己的惩罚。王勃为人虽有放浪不羁的一面,但他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却以儒家的礼法为标尺。王勃在《上百里昌言疏》中表达了对父亲的内疚心情:“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从中可体会到身为孝子的王勃内心强烈的羞愧和自责。

王勃出狱后在家里停留了一年多,这时朝廷宣布恢复他的旧职,他已视宦海为畏途,没有接受。他在上元二年(675年)的秋天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于八月中旬到达淮阴,又从淮阴到楚州,离开楚州,继续沿运河南下,入长江后折向西行,到了江宁。大约在上元三年(676年)春夏,王勃已至交趾王福畴处,见到了他生活窘困的父亲。不久后,王勃便踏上归途。当时正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

死因之谜

关于王勃之死,有不同的说法,有说是未达交趾见到父亲前便死去;有说是探父之后归途中死;有说是风浪大,渔船颠簸掉下海淹死;有说他既渴望又愧疚见到父亲,无法排解心中极端矛盾而投海自杀。关于王勃溺水时事,又有两种说法,一说风浪太大,其尸体眨眼间已被海浪冲走,根本无法打捞;一说他被船夫捞起,因不懂水性呛水昏厥,后过度惊悸而死。王勃之死说法略有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淹死于北部湾防城海域。王勃至合浦郡后,再经钦州进防城境,然后有两条线路可走,一是于防城江下船出海,一是走陆路至北仑河口再乘船出海,在防城登船下交趾,是其渡过海域最便捷且安全的主通道。公元42年,东汉马援南征交趾,主力部队曾走这条线路,历代赴任交趾官员,走的大多也是这条线路。因交趾郡北面防城海域处因“三险” (风高、浪急、礁多)的缘故而剧烈颠簸,故王勃很有可能在此坠海。越南北部的义安省宜禄县宜春乡原建有王勃墓地及祠庙,墓地及祠庙于1972年被美国飞机炸毁,今只存王勃雕像。

王勃作为一位天才诗人,文学上的成就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是他在现实的生活中则是颠沛流离,虽然有着过人的才华,但是却又是极为悲情,不仅没有受到重用,更是还由于自己擅自私杀官奴,一度被判了死刑,以至于连他的父亲也受到了牵连,并被发佩到偏远的交趾。

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死里逃生后的王勃更是对于人生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内心也更为忧愁,为此他想念父亲,于是独自乘船去交趾见父亲,也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时代背景之下,他写下了一首感人肺腑的诗作《落花落》,通篇描写得极为凄美,也无比的伤感,所以这首诗也最是能够体现出王勃的当时的心境。

落花落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

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

落花飞,燎乱入中帷。

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

落花度,氛氲绕高树。

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

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

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

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

与君落花院,台上起双鬟。

这首诗其实也是比较好理解,写得也是极为悲痛,诗人以落花来代替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一种描写方式尽管并不是很新鲜,可是那一份深厚的情感,以及细腻的描写,则是使得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处处充满了忧愁,读来当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王勃的一生尽管很悲情,可是他在文学上却是大放异彩,成为了唐朝伟大的天才,写下的每一首诗都震撼我们的心灵。而他的这首《落花落》,更是写尽了世间的无奈,以及诗人对于人生的解读,所以如此凄美的一首作品,也是最能够体现出王勃的天才气质。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