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三国人家
三国人家
一
那座三角形的山梁名叫“高堂子”。顾名思义,就是那高高的山梁上,有一口不小的山湾塘。山腰那三户不太和睦的人家,被人们戏称为“三国人家”。
大集体时期山腰上只住着李围、李教两家。这里虽离大多数人居住地较远,却是田多土沃。每年收获的粮食苦于往山下背运,于是集体在山腰上盖了三间仓房。包产到户了,仓房派不上用场。群众大会讨论决定,把仓房卖给李幸。李围、李教近水楼台没有先得月,就怨恨起李幸来。今后我们扩建不就受到限制了吗?人啦,往往在平静中不安分,在和睦中不平衡。三户人家有了心结,风波也就随之要来了。
李围生来心直口快:“杂种李幸凭啥该买仓房”?
李教是个有心计的人,此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老弟,我们在仓房左边安上大磨,右边嘛——”,李教慢吞吞地说着,一双放岀白色光亮的小眼睛紧盯着李围。“我们一起拆旧建新。仓房后面是绝岩,前面是你的包产田,李幸四面受围,也就困住啰”!
二
李幸的头被挖破了,血流如注,当场昏迷。岀事的前一天,李幸带着一家人去给岳父拜寿。李围、李教两家趁机来了个总动员,抬得抬,掀得掀,不到一个小时就将闲置的大磨安到了仓房左边。李幸一家归来,看到大磨就怒气冲天。李幸紧跨几步,进屋揪出大锄就撬磨。妻子张杨双手叉腰站在房檐下,破口大骂:“那些狼心狗肺的东西!”李教不动声色,李围却是个急炮头,二话不说,阻止撬磨。于是李幸撬,李围拦。小个的李幸哪是大汉李围的对手,李围夺过大锄闭眼乱舞,李幸躲闪不及,额角挖了个大口子。争斗随着鲜血的流淌而结束。
斗殴案得到了迅速处理。医疗费、营养费及护理费全部由李围承担,并行政拘留十天。
三
李教和李围一同拆旧房,一同下房基。“十天拘留算啥?只当喝凉水,我还是照样修房子”。李围向人们夸着海口,仿佛蹲拘留所很荣耀。
李围和李教到底成了寃家。成寃家的原因很荒唐。两家共用墙下基,头两轮石条扎好计算,李围多岀了二十条石条,说好由李教还给李围二十条。李教慢慢反映过来不妥,要在后面下基时自己多用二十条即可。李围却坚持要先还石条再下基。其实差别也就十条条石,价值不过三百元。蝇头小利上升为不输那口气的尊严,两家睹气成倍增加支出也要单起墙。
两家矛盾上升着,发誓“来世变牛也不同场吃草”。共用墙基撬了,各下各的基,各码各的墙,门也不朝一个方向开。李教朝东,李围朝西,好好的一排房子建成了双面怪兽。双方还使尽浑身解数恶心对方,都要把芧坑建在对方大门口。其实,谁在谁的大门口也挖不了茅坑。一是政府不允许,二是对方要拼命。
四
“三国人家”仿佛都是技艺高超的围堵高手,分别将对手围得水泄不通,自己也被围得喘不过气来。不过,重灾户却是李教。李教房屋处于中间位置,两家夹挤怎么也不轻松。若干年了,茅坑的事无法解决。即使从李幸门口过路,李幸只准人走,不准牛过。理由是牛要踩坏埧子。李教所献围堵之计还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三国人家”谁对谁也不服气,谁也不理谁。偶尔有牛吃粮食、鸡啄菜的时候,受损失一方的女人家就面对对方大门破口大骂。骂得最有传播效应的一次,要算李幸家张扬与李教家胡蝶的对骂。二人搬个凳子坐着上下班式地骂了三天,时有名句产生。张扬骂胡蝶“就会偷人”。胡蝶骂张扬:“我好歹偷的是乡长,你只能偷个使牛汉”。久而久之,都知道骂也解决不了问题。妇女们懒得骂了,遇到鸡零狗碎的事就由男人岀面,找第三方捎口信给对方:“不要把我当傻子”。有了第三方,也就多了一些劝慰之言,少了一些误会。逐渐地大家都收敛一些。“三国人家”开始过上平静的日子。
平静倒也平静,却都感到了诸多不便。谁家缺个针头线脑,得走三里路才能互相调剂。谁家有事外岀总放心不下家,这里是防邻胜于防盗。他们常常抱怨自己没有好邻居,倒也很想享受“远亲不如近邻”的福分。时间一晃过去了若干年。三家仍然老死不相往来。
五
那天,大雨倾盆,山洪暴泻,历年之最。平日里山上的排水系统无人疏通。今日却要遭报应了,首当其冲遭秧的是李教。洪水冲击着李教家上方那垛墙,水开始漫入室内。李教的妻子和孙子哭成一团。李教狠狠地瞪着妻子吼:“哭个球,叫别人开心”。抓起锄头,叫上儿子,二人在檐渠里慌乱地刨。
再不排洪,危及三家。李围父子、李幸都拿着锄头站在了屋檐下。李围严然成了指挥官,大声发令:“婆娘娃儿都帮忙把李教家的粮食和东西往楼上搬,男人都上山排洪”。大家默默照办。
五个大男人上山,疏通了原有渠道,又增开了排水渠。回到院落处,三家人齐刷刷站在屋檐下,看雨,也互相看,无言,心里的洪沟已经瓦解。
“哐啷”,山上传来一声巨响。“山弯塘垮了”。李教吆喝。
“婆娘娃儿老人快到梁那边去,不准带东西。男人把磨盘立到来水口再走”。李围一声令下,女人扶老携幼翻过山梁。五个大男人齐动手立起磨盘,随着号子声步调一致,千斤磨盘轻飘飘地向可能的最大冲击点滾动,滾动。
后记
虽然“三国人家”同心抗洪,无奈水势汹湧,立石挡水也无济于事,三家的房子被洪水一抹溜光。在政府的安排下,三户人家先是住进帐蓬,继而住进赶建的板房,享受着重灾救济。赶上了精准扶贫的好政策,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建成了一溜儿一楼一底三个小庭院。三家人和和睦睦,互帮互助,休养生息。真个是美好家园更美好!
这里从此没有了“三国人家”。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黄伟民,男,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三等功臣,退伍后招考为公务员,爱好文学,有消息、通讯、散文、小说百余篇被报刋杂志和电台采用,曾兼任《广元日报》社特约通讯员,《剑门报》社记者。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监制:陈俊泽 吴秀明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主编:孔秋莉 梁会娟 孙 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