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4000米高山种下2000亩致富中药材

杨琴 川观新闻记者 何勤华

近日,走进冕宁县大桥镇大桥村的万亩中药材种植产业园区,工人们正忙着整地、打窝、施肥、盖沙,每个人分工明确、动作娴熟,每道工序都有条不紊、配合默契,呈现出一片繁忙的耕种景象。

站在中药材种植产业园区的山顶上,眼下广袤的田野一望无际,一块块农田整齐排列,合理分布。田野里,马路旁,到处是忙着耕种的村民,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定格成一幅动人的农耕图。

荒地种下中药材

谁能想到,现在这片种满药材的土地,几年前还是一片闲置的荒地。

“以前产业园没建成,我们都是出去打工,土地也没有耕种,就闲置在那里。公司来了之后,我们把地承包给他们种植中药材,一亩地100元,我每年能收土地租金2000元。”冕宁县大桥村三组村民沙马克基笑着说。

谢朝伟是一名退伍军人,得知朋友黄冰波在做中药材种植产业时,经多方考察、聘请专家实地勘察等前期工作,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想把家乡变成中药材种植基地,为周边乡亲提供就业、致富地,于是他积极地向黄冰波推荐起了自己的家乡——大桥镇。

“黄冰波在湖南、江西、贵州等地都有很大规模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技术也很成熟,我就在想如果能把中药材引进到我的家乡,那对家乡的发展和群众的收入都很有帮助,所以我就向他推荐了我的家乡,把中药材这个产业引进到了大桥镇。”谢朝伟说。

大桥镇辖区多为4000米以上高峰,盆区坝子宽阔,相对高差2000米左右,属典型的二半山区,在脱贫攻坚胜利之前,辖区6个村均属贫困村。

通过多方努力,在大桥镇试种成功后,黄冰波便在这里成立了药材开发公司,在这片闲置的土地上开始种植大黄、云木香、续断和射干等中药材……

“我们第一年在这边育苗子,育了六种苗子,有两种在这边是不适合的,就没有成功。最后成功了大黄、射干、续断、云木香四个品种。”中药材种植产业园区管理负责人凌祥说。

在确定适合种植的品种后,公司便开始大面积的开垦土地、播种。2020年,公司进行育苗培育试验200亩,并承包了2000亩作为万亩中药材种植产业园区,栽植大黄500亩、云木香700亩、续断500亩、射干300亩。

“我们会把中草药种植作为大桥镇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支柱产业,努力壮大中药材产业,将大桥镇打造成为我们全县的万亩中草药种植基地。”冕宁县大桥镇党委书记陈映超坚定地说。

不断扩宽产业链

中药材种植产业园区就这么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了,园区从整地、打窝、施肥、盖沙、除草都需要大量人工,尤其在收成阶段,更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公司就请彝海镇和大桥镇的村民们在园区里务工,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土地租金和务工双收入,在播下一粒粒中药种子的同时,也播下了一家人收获的希望。

“我们是彝海镇扯羊村的,我们村有四五十个人到这里来打工,以前我们什么活都没有,只能在家带孙子,后面到这个中药材种植产业园区打工,一个月有几千块钱,我们现在很高兴了。”冕宁县彝海镇扯羊村1组村民阿说伍略莫高兴地说。

“我今年62岁了,就在产业园区打过工,现在一个月能拿到2500块钱,我心里很高兴。”冕宁县彝海镇扯羊村1组村民杰格果各莫用不太流利的汉语激动地说。

一个产业造福一方人民,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凌祥透露,每年在土地租金和务工方面老百姓收入资金在100万元左右。现在在大桥村种植的2000余亩中药材,仅仅是中药材产业的一个良好开端。

“我们现在这边种植的一期2000多亩,正在着手准备种植二期、三期,总共是一万多亩。下一步,我们是以冕宁这个基地为主要的示范区,向整个凉山州推广,形成一个中药材的产业链。”凌祥说道。

产业有了,销路便成了产业发展的重点,公司已经和江西、广西和广东的三家制药厂订立了长期供货合同,中药材成了供不应求的“香饽饽”。

“下一步,我们准备发展这里的村民一起种植中药材,公司会免费提供种植、肥料、防控技术,而且每年会跟农户签订保底合同,保证农民的基本收入。”凌祥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