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神仙世界—梁唐篇:(廿一)太清(四)天界也有三山五岳!

现在来说说“地真”,所以叫他们“地真”是因为这一类的仙人大多有“真人”之类的称号,并且管理着名山大川。不过也不要把这些名山与我们生活中的名山简单对应。这里面的名山不光是我们凡人所看到的部分,还包括山中隐藏的洞天,也就是小仙界。每个洞天都是个世界,有大有小,大的甚至可能比地球世界还要大呢。

宇宙也是个洞天

但“洞天”在《位业图》上应该属于第六层的地仙。然而按照中国神话的“天地相应”原则,人间有的事物,天上也应该有。象五神帝的治下,天地仙凡都有相近的领域。所以这里提到的山脉,应该不只在人间,在太清天中也有相对应的地理。因此这些真人在天界也可以对人间进行相应的管理。也就是说,地上有五岳四渎,太清天中也有五岳四渎。天地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洞天也应该归属天界管理。

地真们还可以再细分为两个级别, 一个是“天级”也就是管理太清天界的仙人们。他们与人间没多大关系。另一个是“地级”,也就是管理与人间对应的三山五岳的真人。不过现在他们也多被世人遗忘了。

先来说说“天级”,天级的神仙有五位,他们是:泰清王、太清仙王赵车子、太清仙王李元容、太清右公李抱祖、小有仙王邓离子。

但是实际上可能只有四位,因为第一位“泰清王”可能就是后面“赵车子”、“李元容”的总名。但也不一定是《位业图》有错,因为按照记载,当年黄帝寻找天真皇人时,在峨眉山北绝崖下遇到了三位作客的“太清仙王”。在这里我们只知道太清仙王有赵车子、李元容,独缺第三位的名字,可能就是“泰清王”。

每个泰清王管理的区域也等同一个世界杯

太清仙王赵车子很有名,因为他就是“八真”之一,只可惜是个吊车尾的,八真中其他七个不是在上清境就是在太极境,就他一个在太清境。

太清仙王李元容也是赤松子的弟子,但事迹不明,不过能够在太清仙境称“王”,估计怎么着也能掌有一方土地山川。

相比之下,同在太清境的“太清右公李抱祖”地位似乎不是很高,只知道他是岷山人,是吃了青精餸饭成仙的。对于这种仙食的来历,“太极境”已经介绍了。

小有仙王邓离子也是是赤松子的徒弟,但事迹不详。前面说过,小有洞天是清虚三十六天的第一洞天,可能就在太清境也未可知。

地级仙人就多了, 以“三山五岳”为龙头,还有其他大小山头以及著名河流的仙人。先来说说何为“三山五岳”。这是个成语,但很多人都有些误解,包括一些辞书。象我小时候,老师就以庐山、黄山、峨嵋山为三山。五岳倒没太大的争议。

事实上庐山、黄山、峨嵋山为三山是很晚近的事,差不多是现代旅游开发的产物。而“三山五岳”最关键是其神性,而不是旅游的风景好坏。黄山所以名声大噪,其实源头是明代徐霞客一句:“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归来不看山”。其实徐霞客已经生活在明朝末年,他是突破宗教的极限从地理与旅游角度来观察中国的名山大川的宗师。但他眼中的山河绝不是中国山岳文化的全部。更别说我们现在的很多“传统文化”其实都是四九年后的创造。

现代人相信的三山五岳

五岳所以称之为五岳,是因为自上古开始,五岳被视为通天贯地的五根巨柱,它们的伟大不在于山高,不在于景美,而是其强大的文化性。五岳之神很早就被列入国家祭祀,认为在其上祷告可以直闻天界。所以历代帝王无不以泰山封禅为其功业的明证。但也没有几个实现了自己巡游五岳的梦想。

相比之下,黄山、庐山的开发其实要晚近得多。虽然景美,但绝无五岳在文化上的这般重要。所以力压五岳的三山应该没这几位的份。相对而言,自秦始皇起就为帝王所看重的“海上三山”才应该是“三山”的真身。

海上三山也就是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本来《列子》传说东海中有五座仙山,是仙人所居。天帝派下十五只巨鳖背着这五座山,以免其飘走。没想到来了个龙伯国的巨人,一口气钓走了六只巨鳖,致使两座仙山飘入北极沉没,海上只剩下三座仙山。

背负五神山的巨鳌

但即使是这样, 它们仍然是人间帝王的目的地。秦始皇、汉武帝几次派人入海寻山不得,惆怅而死。后来的帝王不敢这样玩了。他们只能在自己的御花园中兴建几座建筑物以象征这三山。大明宫、圆明园中都有这样的建筑。

这样的建筑的修建也不是纯粹为了美化园林。早在汉代,李少君就为汉武帝规划过“成仙路线图”。指出:通过吃仙丹就可以看到海上神山,在神山上进行“封禅”就可以得到长生不老。 其实也就是向神仙请示汇报。但三神山毕竟只是个传说。所以帝王们先是在沿海找了几个还有些仙气的地方取了“蓬莱”这样的名字。再就是退而求其次找上五岳。最后干脆就在自己的家里也修几个,满足自己求长生而不得的心。

宫殿里的“蓬莱胜景”

不过按《位业图》的结构,瀛洲可能就是玄洲,它与稍微提了一下的方丈里面的仙人都在上清境里,太清境里只有名气最大的蓬莱山的仙人。他们是蓬莱左公宋晨生、蓬莱右公贾保安、蓬莱左卿姜叔茂、周大宾。这明显是根据人间的公卿制来的。

蓬莱左公宋晨生,不知道其来历,只是知道他曾经接待过曹魏时期的一位叫“张理禁”的道士,两人讨论了玄学上的问题。这位“张理禁”后面还会提到。

蓬莱右公贾保安,经过考证应该是“贾宝安”,只知道他本来是河南人。

蓬莱左卿姜叔茂、周大宾,这两位故事就多了。

周大宾,也有做“周太宾”,他是秦时的一个道士,不过那时应该说是“道家”,他很有才艺,特别会弹琴,收下了两个弟子,一个叫糜长生,另一个叫孙广田。后来他隐居在句曲山下。他的邻居就是姜叔茂。姜叔茂的来历更是不凡,他是秦孝公时的一位贵族,受封“巴陵侯”。因此,他的封地被叫做“姜巴”。 现在南郑这一带姓“姜”的人都是姜叔茂的后人。

是什么让姜叔茂抛下功名与妻儿?可能是遇到了有名的鬼谷子,知道了成仙的方法。于是来到句曲山,遇到了周大宾。两人在句曲山,其实也就是茅山下一起修炼,修炼的方法是种五果五辛菜。收获了后卖了换丹砂来炼丹。现在大茅山西边有座韭山,山上有大韭、蒜薤,这些都是当年这俩人留下来的。

大韭其实也是仙药

最后两人都成了仙,在蓬莱山上当了左卿。姜叔茂写了封信给太极境里的官僚,内容是这样的:“昔学道于鬼谷、道成于少室。养翮于华阳,待举于逸城。时乘飙轮,宴我句曲。悟言永叹,代谢之速。物存人亡,我劳如何。”把自己成仙的经历和心路变化说得很清楚。

现在来说说五岳真人。太清境中与五岳有关的仙人有十一位,他们是:五岳君、五岳司西门叔度、中岳真人高丘子、中岳真人孟子卓、中岳真人王仲甫、中央真人宋德玄、中岳仙卿衍门子、少室山伯北台郎千寿、西岳真人冯延寿、华山仙伯秦叔隐、南岳真人傅先生。

奇怪的是,这里只有三岳,没有东岳与北岳。其实可能是因为这两个地方更为崇高。茅盈的封号就有“东岳上真卿”之职。北岳在上清境有“北岳蒋夫人”与“北岳上真山夫人”两位。另外,王乔也有职“领五岳司命”。这些都证明了上清境对太清境的控制。

和太清境的结构一样,五岳仙人中还有一个高阶层。他们就是“五岳君”和“五岳司西门叔度”,负有总领五岳之职。

五岳君应该是五位大神,他们负有管理五岳之职,也就是守卫中华人民之职。因为上古信仰,五岳就是中华的地标。之外就是外夷了。

《太平广记》上说五岳君就是儒家五帝。《封神演义》上说黄飞虎、崇黑虎、闻聘、崔英、蒋雄为五岳大帝。其实这些不冲突,因为按《位业图》的说法,五岳君是五百年换一次的。每个都有任职期限。其实这里也涉及了宗教斗争。

五岳大帝

因为五岳是源自远古的信仰。所以很早就成为宗教斗争的焦点。因为它们很早就成为官方的祭祀,是为“十八庙”之一。前面提到的五帝也是以五岳为基地。因此起源草根的道教无法控制。结果在唐玄宗年间,茅山宗师司马承桢上了个折子,声称当时祭祀的五岳神不是真仙,而真仙另有其人,从这时才逐渐完成了道教对五岳神的控制。这又涉及到古神“三五之争”的问题。这里不多做解说。

尽管陶弘景时代道士们没有实现对五岳的全面控制。但《位业图》上还有位总领五岳的大神,即“五岳司西门叔度”。

西门叔度很有趣,他不是汉人,是西域康国人,可能是白种人,按汉人的叫法本名应该是“康献”。与李元容、邓离子都是赤松子的徒弟。但没有更多的资料。

以下与中岳有关的真人有六位,这可能是因为中岳嵩山本就是古代世界观中的天地之中,文明的发源地。所以这里特别提升。这六位真人分别是:

中岳真人高丘子:这位是商朝人,他是彭祖的弟子,在六景山修炼五百二十年(应该出不了周朝)。天天读黄素道经(应该是《黄帝内经》与《素问》,《黄庭经》到不了那时候)。制作仙食服用,后来开始炼丹。终于成了陆地神仙。然后又在五岳间游历了二百多年(应该还是出不了周朝)。最后得到了金液(液体金丹),在中山吃了“琅环华”,终于升入太清境,成为中岳真人。

中岳嵩山

但又说在中山闻喜县有座“高丘子墓”,道士们说因为高丘子是尸解的,其实这是座空墓。尸解的方式都是要先当一段时间的死尸,然后墓毁飞升。就象黄帝升龙桥山一样。高丘子死后七十二年时间。墓崩了,于是有人发掘了他的墓,开棺一看,里面空无一物,这就是尸解了。值得注意的是,魏晋时代正是道教成仙学说从“尸解”改进到“白日飞升”的时代。白日飞升的关键就是丹药。太清境就是丹药的源头。因此,这里的很多仙人都是服丹飞升的。

中岳真人孟子卓: 来历不明,只知道他与王仲甫同在“九玄司”任职。

中岳真人王仲甫:这是个道士,年代不明。他从小就修炼“二景餐霞法”。很明显,这是天元丹法的一种。但他炼了四十多年,,还是没感觉有多少益处。然而他儿子也学了这法,十八年后就白日升天,这时南岳真人赤松子就下降了,告诉王仲甫:“你所以没有飞升,是因为你本身就有大病,脑官亏减、筋液不注、灵津未溢。虽然炼了‘接景餐霞’,但对身子没有好处。”王仲甫就在他的指点下服药治病,再炼餐霞之法。十八年后,他也白日升天了,在九玄司任职。

中央真人宋德玄:其实这里应该也是“中岳真人”才对。宋德玄是周宣王时的人,与其他炼炼者的路子不同的是,他修炼的是上清派的灵飞术,这是存神之法,是内丹的路子。

宋德玄本名叫“宋伦”,“德玄”是字,本是洛阳人,当然,那时还叫“洛邑”。从二十二岁就开始修炼。这时是周厉王甲辰年。他修炼的方式是每天背诵《老子》,吃黄精白术这两味仙药。凝心寢景,抱一冲和,不交人事。这样专心致志修炼了二十年,宋伦感应到老君出现了。

老君头上有大圆相,脸上放着金光,披着九色离罗帔,戴着七映晖晨冠,左右有仙童六人,拿着密函等物。他教授了宋伦中景道、通真经、灵飞符。宋伦修行后,一天能行三千里,踏水跃波如履平地。还能变形成为鸟兽,有时变作獐鹿,有时变成鸠鸽。而且他时常看到周围有六个童子在保护他。于是宋伦就在世间试炼。活了几百岁,这时已经是周景王时代,西周已经灭亡,春秋开始了。这时他才上升为太清真人。他的弟子就是九疑真人韩伟远。

中岳仙卿衍门子:虽然没有“真人”之名,但其位置可能更高。可能本来是“中元仙卿”,实际应该隶属地官中元大帝而不是中岳。事实上衍门子就是秦汉之际很有名的仙人“羡门”也叫“羡门高”、“移门子”,为方仙道所信奉。秦始皇在寻找安期生时也找过他。羡门的师父叫“夜光”。但已经不知道其故事了。可能就是月神。然而他受了与高丘子还有洪崖先生一样的道法,服用五味子十六年,容颜如同少女。但他最后还是尸解成仙。其墓地在渔阳潞县。死后四十年,墓崩了,其实也就是羡门飞升了。等成仙后,他管理着蒙山大洞黄金庭。

羡门论道

少室山伯北台郎千寿:其这这人本姓刘,叫“刘千寿”,仙职是少室山伯、北台郎。嵩山是由太室山与少室山两座山峰构成主体。所以他也应该是中岳仙人。但是除了知道他是沛人,也是《真诰》二十三真人外,我们对他一无所知。很明显,他也是上清系的人。

西岳真人冯延寿:这有一个故事。在春秋楚庄王时,有一个市长。这里的“市长”不是现在的“市长”,他的管理范围只是一个集市。这位市长叫做“宋来子”。作为一个好市长,他每天都把市集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过了很多年。有一天,一个老乞丐到了这个市集,唱着歌来要饭。他唱的歌是:“天庭发双华,山源彰阴邪。清晨按天马,来诣太真家。真人无那隐,又以灭百魔。”这个市集的人没人知道他在唱什么。只有宋来子忽然明白了。他知道这个乞丐是个仙人,可也不明白他到底在唱什么。于是就拜这个乞丐为师。这个乞丐就是冯延寿。他本来在周宣王之世做一个史官。后来成仙。但按理说其应该是在上清境的,不知道怎么回事也来了太清境。

华山仙伯秦叔隐:他也是《真诰》二十三真人之一,是冯翊人。为什么来到太清境?也是个不解之谜。二十三真人是与十五女真对应的。可能也是当时的著名神灵。

南岳真人傅先生:这是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这位傅先生,从小就热衷道术。后来他进入焦山石室修炼。在这里度过了七年。终于感动了太极老君下界。注意,所谓“太极老君”应该不是指的“太上老君”而是太极境的“太极左真人中央黄老君”。这才能解释得以通为什么有的书上说这位也是“太极真人”。黄老君送给他一个石盘,和一个木钻,告诉他:“用木钻把这个盘子钻透你就可以得道。”这明显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知道,石头比木硬得多。就算滴水可以穿石,但那还得在水流源源不断的情况下。但这才算得上考验。因为每钻一次都需要深思熟虑。尽量的让石头被破坏得最大,钻头磨损得最小。必须看透石盘上的每一颗石粒的肌理。傅先生果非凡人。他专心致志,昼夜不休,一连钻了四十七年,终于在钻头完全磨损殆尽的同时,把石盘钻穿了。这时,盘中就露出一颗神丹。傅先生吃下神丹,成了仙,飞升入太清境。

这事真是不容易。不过如果了解细节,你会感觉更不容易。这盘的厚度记载是五尺!这哪是石盘啊,完全是根石琮,石棍。五尺厚度就算是最短的商尺算来也有0.8米,比楼板都要厚几倍,仙人果然不同凡响!

石琮

三山五岳介绍完了,但太清境是否只有这些名山呢?当然不是的,其他的下次再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