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云居山真如禅寺印象
云居山真如禅寺印象
国庆长假云游江西,热心的朋友介绍了当地的几处风景名胜,供我选择。我虽然来江西的次数不算多,但对于江西,尤其是赣北一带尚有几分熟悉。二十多年前,我曾在江西读过几年军校,调入机关后,因有所属部队分布在这一带,每隔三两年都会下部队检查调研,顺路游览过一些青山绿水。如此,似乎少了几分出游的兴致。最后,朋友极力向我推荐了永修县境内云居山的千年古刹——真如禅寺。其实,我是个纯粹的马克思主义者,见朋友面露难色,只好应允,随车前往。
临行前夜,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提前做了旅游攻略,对出游地算是有了几分认知。
云居山,位于江西省永修县西北隅,距南昌市约七十公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云居山气势雄伟,林壑清幽。登上山顶,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群峰耸簇,中间是坦坦荡荡的小平原大坝子,遍布园林湖田,俨然似一大城郭,又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又称此地为莲花城。云居山以其秀丽天成的风景和佛教禅宗著名道场被人们所称道,古人称其“云岭甲江右,名高四百州”“冠世绝境,天上云居”。在竹林的深处,掩映着一座盛名的禅宗胜地——真如寺,是全国汉传佛教三大丛林之一,为佛教曹洞宗发祥地。
据史料记载,真如禅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年~820年)。当时有位道容禅师与司马头陀同游云居山,见这里地平如掌,就在这里开基建寺——云居禅院。道容禅师建寺后,与弟子全庆、全诲等相继居住约七十年之久。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应管理江西中部的镇南节度使南平王钟传之请,时称"南宗伟人"的道膺,上山担任主持,遂使真如禅寺闻名天下,唐僖宗赐额“龙昌禅院”。元朝末年,兴盛了三百多年的真如寺在火灾中化为灰烬。明初,寺院的殿堂房屋、湖田山产逐渐被当地豪右侵吞盘夺。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北京万佛堂住持洪断和尚到云居山重建真如禅寺。明神宗母亲慈圣皇太后得知后,派使赐予紫衣等法物和一尊千华卢舍那佛铜像,铜像高达丈馀,还赐了《大藏经》一部共678函。万历三十年(1602年)殿堂僧舍相次落成,神宗皇帝御书了匾额楹联。禅堂联云∶“智水消心火,仁风扫世尘”。匾曰∶“寡过未能”。
抗战期间,真如禅寺毁于日军炮火,只有卢舍那佛铜像在残垣断壁中闪现。新中国成立后,古刹恢复生机和活力。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释虚云主持重建工作,虚云老和尚以百岁高龄率众僧开荒垦地、躬耕陇亩、打地抛砖、重建寺庙、再塑佛像。至1959年,殿堂僧舍相继落成,建筑面积约6621平方米,新塑寺内佛像50余尊,有120多名僧人住持。
“文革”中,真如禅寺和其他寺庙一样,佛像被毁,殿堂被占,经书被烧,僧众四散。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恢复和贯彻落实,真如禅寺重新交由僧人管理,成为全国重点寺庙和佛教活动的场所。后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真如禅寺修复了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斋堂、钟楼、鼓楼、禅堂、虚怀楼、云海楼等建筑,占地面积达4764平方米。增建了山门、方丈、影堂和库房等殿舍,重塑佛像二百多尊,修复道容、道膺等历代祖师塔41座,总建筑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
真如禅寺以三门为中轴线,过三门是罗汉桥,然后依次是天王殿、韦陀殿、钟楼、鼓楼、客堂和大雄宝殿,根据庙宇的大小再建有其他的殿堂,多为砖木结构的宫殿式重庑双檐大开间,上盖生铁铸瓦。寺前还保留着佛印与苏东坡的谈心石以及赵州关、明月湖等字样石刻多处。寺内还保留着南宋至明代的出土文物,还有唐代的白果树和清康熙年间铸造的千僧大铁锅……
有关真如禅寺的资料,短时间内能搜集到的只有这些。仅此,已足以让我有了“到此一游”的兴趣。
早餐后,我们离开省城南昌,驱车数十公里,进入大山深处,沿着幽静的山路盘旋而上,大约两小时之后,来到了海拔900多米的云居山顶峰的一个隘口。抬头望去,只见一座气势雄伟的花岗岩关楼,上方用大理石刻的“赵州关”三个字,出自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之手。门偈有一幅对联尤为醒目,上联是“到这里不许你七颠八倒”,下联为“过此门莫管他五眼六通”。细细读来,且俗且雅,寓意深刻。大概意思是,来了这里不论你是人,是神,是鬼,都要六根清净,不要胡思乱想,七颠八倒,静下心来,步入山门。禅意中透出几分诙谐。
跨进山门,右侧刻有白居易游云居寺赠穆三十六主的手迹:“乱峰深处云居路,共踏花行独惜春;胜地本来无定主,大都山属爱山人”;左侧是苏东坡当年与黄山谷同游云居山时留下的笔墨:“一行行到赵州关,怪底山头更有山。一片楼台耸天上,数声钟鼓落人间。瀑花飞雪侵僧眼,岩穴流光映佛颜。欲与白云论心事,碧溪桥下水潺潺。”唐宋两位大家意境高远的诗作,诗情画意,精美绝伦。
出了关楼,令人豁然开朗,耳目一新。眼前是一片平缓的开阔地,绵延数千米。近处,金黄色的是收割后的稻田。稻田前边,一泓湖水,长平如镜,湖形似月,纹名明月湖。明月湖不远处,有一面积约二千平方米的池塘——莲花池,为历代僧侣放生之处。
放眼远眺,两侧有大片连绵不断的竹林。秋日当空,这簇拥的根根翠竹,透着翡翠般的晶莹。步入竹林,仿佛空气也变成了透明的绿色,穿过心肺,使人心旷神怡,沁人心脾。
真如禅寺前有座桥,处于右侧山旁两溪汇合处,常年溪水奔流如飞,故名为双飞桥。
……
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可以想象到:红日初升时,金光荡漾,寺殿生辉的晨景;皓月当空里,满湖明月,古寺倒影的恬静。如此胜地,徜徉于其中,你会感受到一种清净无为的静谧,让你忘掉尘世间的纷纷扰扰。
禅寺内的水泥地上,晒满了金灿灿的稻谷,足有数千公斤。我有些纳闷,难道是山下的百姓借了此场地?友人说,这是僧人们自种自给的口粮。自建寺以来,历经千年,这里始终保持着“农禅并重”的传统。真如禅寺有山林近4000亩,另有水田、旱地、蔬菜地100多亩,所种植的茶叶、水稻、蔬菜等,不仅能满足自给,还会稍有节余。
中午,朋友说,这儿距高山下较远,不便下山用餐,可以感受一下寺内的斋饭。
进入斋堂,拿起寺里备好的碗勺,随着人群自助取食,与众僧人一起安静用餐。餐毕,我习惯性地寻找交费的地方,却未能如愿。出了斋堂,我不解地问:“吃饭是免费的?”“真如寺内除了功德箱接受捐赠,无任何收费之处!”朋友如是说。我没再问什么,只是在进入大雄宝殿后,向“功德箱”内,悄悄地放进了一百元钱。
在真如禅寺内,没有熙熙攘攘的香客与喧嚣吵闹之声,只有山涧翠鸟、桥下流水、殿内木鱼,传来此起彼伏的和谐悦耳的声音……
时隔多日,安宁清净的真如寺,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这些年来,作为游客,曾去过国内多个寺庙,却没有一个能摆脱世俗的“六根清净”。其中,包括一些香火极其旺盛的著名佛教圣地。有的所谓佛教圣地,甚至在利用人们对宗教的神秘与崇拜心理,采取坑蒙拐骗的卑劣手段,想方设法掏空你的腰包,让你不由自主地上当受骗,却又哭笑不得,使人不免要对那些号称“脱俗”的人产生“俗见”。
立规容易,守规难。真如禅寺,风雨千年,任凭世事变迁,仍然不忘初心,恪守寺规信条,保持着简朴纯真的传统,不入俗套,不失本真,不丢本色,令人叹为观止!
插图/网络
作 家 简 介
黄玉东,笔名冬歌,江苏响水人,军旅作家,军网主编,特邀撰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著有散文集《军旅青春别样红》《向往大海》等,多家图书馆列入馆藏,“冬歌文苑”创始人,散文集《四季恋歌》主编。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