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二批)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分宜镇介桥村

游严嵩故里——江西分宜介桥村

导言:严嵩(1480—1569),明朝奸臣,字惟中,号介溪,分宜人。1505年进士,被授编修。因权奸刘瑾当政,他便引病归乡隐居,写了大量诗文,名声很高。10年后,他被召回朝,任国子监祭酒。他抓住世宗让他去湖广祭告皇父的机会,大讲祥瑞,请奏撰文刻石,深得世宗欢心。由于会阿谀奉承,世宗又相继任他为南京礼部、吏部尚书、英武殿大学士。以六十二岁高龄,得为首辅。1539年后,世宗嘉靖皇帝沉迷道教,二十年不理朝政,严嵩作为首辅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杀害忠臣,对边事忽视,边防废驰,财政枯竭,国家汲汲可危。尤其在70岁后,他因年高体弱,把朝政交给儿子严世蕃处理。严世蕃依仗权势,买卖官职,横行霸道,搜刮珍宝,致人家破人亡而不惜,引起众怒。三年后,严世蕃因通倭罪被杀,严嵩被召令乞食回乡。

7月17日,我们在宜春出发,便驱车去分宜。宜春到分宜50公里,经沪昆高速,很快就到了分宜出口。下了高速,十几分钟就到了介桥村。可能是天气炎热,来到严嵩故里参观的人不多。

接近介桥村,远远见到一新建牌枋,写着“严嵩故里”,在村口停下车。我们便看到一座祠堂,三间三进,描金彩绘,高大雄伟,门前一对石狮,廊柱上挂有一副对联:袁岭七峰似帘似幕绵延不断代代人文璀璨;介溪八景如诗如画错落有致处处风光旖旎。祠堂坐未向丑兼丁癸,收坎宫来水,出甲方。

走进严氏宗祠,墙上挂着一幅《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介桥简介》:介桥位于分宜县城南面,座落在袁水河畔,南临仙女湖风景区,北接天工大道。村庄坐北朝南,前有介溪拱翠,后有袁岭揽护。二十余棵古樟树环绕村庄,有“屋后七峰袁岭秀,门前一水介溪绿”之美誉。介桥全村现有3000余人,九成姓严,是明代权臣严嵩故里。介桥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素有“方伯世家”、“八世一品”之称。2009年被江西省政府授予“历史文化名村”称号;2010年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3年被国家旅游局、文物局公布为“中国传统村落。

严氏宗祠规模宏大,里面却没有陈列资料,只是在“尚介堂”设有严氏祖宗牌位。

严氏宗祠西侧的另一座祠堂。站在门前看,这座祠堂比严氏宗祠规模要小,门脸装饰也没那么富丽堂皇。大门上方挂着两块匾额,上面一块“竹坡公祠”,下面一块“方伯世家”。后来在祠堂里面看了介绍,才知道“竹坡公”是介桥严氏第九世祖。竹坡公,名仲恭(1358—1431),字竹坡,父亲严决英,祖父严诚可。仲恭以上各代传下来的资料很少,到了仲恭这一代,严家才兴旺发达起来。严仲恭生有五个儿子,次子严孟衡(方伯)靠读书步入仕途,明洪熙元年(1425年),官至御史。由此,其父仲恭被朝廷敕封为文林郎,母亲蓝氏封为太孺人。相传这座祠堂由八世祖决英选址兴建,到仲恭手上才正式落成,题名“毓庆堂”,取“积善毓庆,致有子为国之用”之义。

竹坡公祠内陈列有介桥严氏历史资料,始祖严恒(桓),北宋元佑年间(1086年—1093年),自福建邵武来江西袁州(今宜春)任通判,后卒于任所。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严恒长孙严季津由宜春来到分宜,他见袁岭一带风景秀美,便在一个叫“打铁坑”的地方筑室定居,并开始其冶铁生涯。四世祖严大华则迁居介桥西坑头。六世祖严洪伯定居黄竹坡(竹坡为介桥古名)。九世祖严仲恭在洪武年间建造祠堂,定名“毓庆堂”;上屋仲温、仲良兄弟和下屋仲俭在此并列建祠,分别命名为“继序堂”、“迎喜堂”,从此形成介桥三祠七房框架。严氏后裔以“毓庆堂”为中心,逐步向村庄的东南方扩建村舍,直至形成如今的村落格局。

竹坡公祠内挂着不少匾额,如“八世一品”、“黄阁元辅”、“升平人瑞”、“运筹帷幄”等,其中一块“平倭告捷”匾背后有则故事。那是说严嵩倒台之后,儿子严世蕃被杀,孙子严绍庭被发配到安徽定远充军。定远离长江不远,常有倭寇前来骚扰。严绍庭协助主将奋力抗倭,立下功劳,被左都御史杨涟授予“平倭告捷”匾额。可见,当时的朝廷是实事求是的,并未以父、祖有罪而否定其子孙的功劳。

严嵩自幼年聪明好学,不仅文章写得好,书法也属一流。竹坡公祠内陈列有严嵩写的几幅榜书,如至今仍高悬山海关城楼的“天下第一关”,还有曲阜孔府“圣府”匾额和北京“六必居”酱杂店招牌等。

另一幅书法是《寻愚溪谒柳子庙》诗的拓片,这了也是严嵩写的一首诗。记得前年在湖南永州零陵游览柳子庙时,看到过严嵩的这块诗碑,诗文曰:

柳侯祠堂溪水上,溪树荒烟非昔时。

世远居民无冉姓,迹奇泉石空愚诗。

城春湘岸离花木,洲晚渔歌清竹枝。

才子古来多谪宦,长沙犹痛贾生辞。

这首诗是严嵩39岁时写的。之前,严嵩因仕途不畅而归隐家乡八年,重返朝廷后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桂林册封藩王。经过永州时顺便寻访愚溪,拜谒柳子庙。严嵩看着柳宗元满面沧桑的塑像,联想到汉朝被贬长沙的名臣贾谊,低头回想自己前段时间的遭遇,心有感慨,写下了这首诗。

洪阳洞位于分宜袁岭第七峰的山腰,因晋代大医学家、道教祖师之一葛洪以及娄阳在此修道炼丹,为民治病,故名“洪阳洞”。又因严嵩曾在洞中勤学,又称“严嵩洞”。在严嵩洞附近,却能看到明朝嘉靖年间某官员题写镌刻上去的一个大字:“嵩”。这个大字,没有因为当年严嵩的倒台而被铲除,存在了五百多年。

严嵩洞里雕塑的镀金严嵩像,是今人新雕造的,一派浩然之气,何来奸臣形象?

严嵩祖地,在袁州洪山,五七火星连节而起,尖炎焰动。其阳基乃穿水而起,脱卸后结。其阴地则未经穿水而结穴,虽龙格甚秀,结作极美,只是火性易发易散,故介溪公连登科第,位极人臣,富甲天下,而一败涂地。亦如火之烬则灰飞烟灭耳。洪山之下有空洞,按《袁州郡志》,为葛洪炼丹之所,旧有记云:“洪山肚里空,五世出三公。虽然居一品,家业尽成空。”亦奇矣哉!

严嵩祖地山峦,为火星连节结穴的王侯大地。古书云:火星,清者为显星,主文章发达,大贵、烜赫、势熖。浊者曰燥星,主刚烈燥暴、作威福、奸险、夭折,祸福相半,有吉有凶,易兴易败之应。然火之为物,其起甚微,其发甚盛,其灭甚速。与物无情,金入则熔,木入则焚,土入则焦,水入则涸。故其星之凶者为杀星,绝物之象也。其所主为杀伐、惨酷、大盗、诛夷绝灭之应。大抵火星欲其脱卸多,或撒落平洋,或穿田渡水,重迭过峡,然后结穴则吉。吴公云:“若见火星焰动时,到处须寻一百里。”言其远则脱卸净耳。《断法》云:“五七火星连节起,列土王候地。脱落平洋近大江,结穴始相当。”亦此意也。若火星未经脱卸,纵龙穴入格,必主大福大祸,未有尽善。

严嵩是被贴上“白脸奸臣”标签的历史人物,有后人评价他专擅朝政二十年,戕害他人以成己私,结果“士大夫侧目屏息,不肖者奔走其门,行贿者络绎不绝”,干了很多坏事,《明史》更直接了当地称严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其实,严嵩前半生,还是个相当不错的官员,简直称得上一个贫寒子弟努力向上的励志楷模了。为什么忠善的严嵩被丑化得如此奸恶呢?翻开一页页明朝实史,不难发现严嵩父子实质是宫廷派别斗争的牺牲品。然而,往事已逝去,严嵩的所作所为,早已在历史的年轮上留下烙印,他的功过是非早已有人作过定论。

郭济怀:编辑/整理/

戊戌岁次六月于谷饶栖隐斋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学术参考。不欢迎各种争辩与攻讦。

濂溪理学历宪正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