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02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科学家沈括官运亨通的那一天,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文学家苏轼噩运的开始

乌苏02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科学家沈括官运亨通的那一天,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文学家苏轼噩运的开始
沈括在杭州公干结束,临行,向苏轼求赠一部诗集,美其名曰此行纪念。苏轼以为,这不过是同僚寻常的社交,毫不犹豫,将近作手抄一部送了。
未曾想,回到汴京,沈括向皇帝汇报地方民情时,竟将这部苏轼手抄诗集逐字逐句加了偏颇而用心险恶的注解,附在整体的民情报告文书中,又在苏轼手稿后注上四个字:
“词皆讪怼”
呈给了神宗皇帝。
所谓讪怼,就是对朝廷新政的讥笑与讽刺。
乐志论图(传)   北宋 李从训
沈括为什么要这样做?
无外乎两点原因:
一是源自嫉妒,他嫉妒苏轼的才学和来自皇帝的倚重,
二是源自政治斗争,他知道苏轼是反对新法的头号人物,而现在自己站在了王安石的新党一队,必须要以此邀功。
这是熙宁六年(1073)王安石权倾朝野的时间点上。
神宗收到沈括的文书之后,却没有任何反应。
苏轼的一张嘴,一支笔有多么犀利,皇帝其实早就领教了,哪里还需要别人来告状?
如果皇帝想动这位口业深重的大才子,哪里轮到沈括来搜集罪证?
过往苏诗,闭着眼睛盲拆几首上来,就是几条妄议之罪。
神宗一直爱护苏轼,年轻的皇帝欣赏苏轼的文采,知道苏子瞻的心中所想、眼中所见都是为了帝国、为了百姓,不会存什么杂念。
沈括的小伎俩很快就传到苏轼的耳朵里。苏轼并没有做任何辩解或应对。
是的,在一个心怀坦荡的君子看来,这种把戏是不屑于解释与应对的。
琉璃堂人物图(传)   五代 周文矩
不但没有担心自己受到皇帝的斥责,他竟还在与好友谈及此事时打趣说:我的诗词这么好,终于不愁被皇帝看见了。
欢迎关注:无犀之谈
时间又过了三年,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所领导的变法派内部发生严重分歧,屋漏夜雨,王家长子王雱病逝,心力交瘁的拗相公于当年十月罢相,他推荐的继任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亲家吴充。
吴充其人,平庸无为,但这也是个奇人,生了三女一子,却个个嫁娶名门。
长子娶给宰相王安石的女儿,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副宰相欧阳修的儿子、宰相吕公著的儿子、宰相文彦博的儿子,这样的家庭人脉网络,放眼古今,无出其右,自然会引来一众肖小的谄谀之举。
第一个前来跪舔的人,就是沈括。
其实,早在几年前,王安石已经看出了沈括的小人嘴脸,当初,沈括刚刚引起皇帝注意,准备起用,神宗问宰相的意见,王安石直言不讳:沈括是个小人,最好远离。
(“沈括壬人,不可亲近”——壬人:巧言谄媚之人)
人物图   明 佚名
王安石罢相之时,沈括因追随新党,仕途一帆风顺,已成为掌管全国财政的三司使(财政部长),眼见党魁去任,新相登台后似乎不喜新法,于是立即见风使舵,秘折上与吴充,将新法中的常平役法说得一无是处。
吴充把这封秘折转呈神宗皇帝,御史蔡确得知后立即参了沈括一本,大意就是说,这个人表里不一,言行不一。
神宗也发现了沈括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遂将他贬至宣州(今安徽宣州)。
沈括一味讨好的如意算盘没有打好,被驱离权力中心后,一直在宣州等待机会。
直到元丰二年(1079)的七月,他终于再次得到朝廷召唤,回归京城,任龙图阁待制、知审官院(相当于中组部副部长)。
好巧不巧,就在沈括交上官运的几乎同一时间,苏轼一生中最大的噩运,降临了。
七月二十八日,湖州太守苏轼被一个名叫皇甫僎的七品恶吏粗暴地从府衙之中捕走,时有记载——
“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犬鸡”
正史上没有任何资料可以证实,沈括在受冷落两年后因何而突然重回权力中心并被委以重任,但是,苏轼入狱后,苏辙为兄奔走之时,给皇帝的奏折中曾悲愤地写下“向者曾经臣僚缴进,陛下置而不问”,挑明了质问,六年前沈括为苏轼量身定作的文字狱都没有坐实罪名,御史台怎么今天就突然给子瞻下了狱呢?
至少有两点可以从侧面说明,苏轼之冤狱,与沈括有千丝万缕脱不开的联系:
一、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李定、舒亶等人构陷苏轼的伎俩,是完全抄袭、模仿当年沈括为苏轼手抄诗集做批注的方法,
以文咬之,以字嚼之,咀嚼之间,谳其罪实!
二、沈括两年不录,苏轼的罪名方定,立即回返中央!
这真的是巧合吗!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