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动作让你的毛笔听话, 写出米芾所说无垂不缩无往不复的点画
很多人写字临帖写了很多年,不但专业人士说还没有入门,就连自己都觉得哪里不合适。到底是哪里不合适呢?不知道!现在告诉你吧,是因为毛笔不听使唤。明明是保持一定的力行笔,却发现墨迹变得越来越寛,毛笔越来越使不上劲。
这就是没有掌握运笔的窍门,还不能像董其昌所说的那样“提得笔起”。用笔是有技巧的,要用巧力,如果用真力气,那么笔就被压死了,也就失去了毛笔健的特性。毛笔四德的“健”就是作为软性的笔毫同时拥有一定的弹性,书法鼻祖说过,“唯笔软而奇怪生焉。”书法的变幻无穷,都是基于毛笔软弹的特性。软弹的笔毫,要发挥弹力,一定是在笔毫的弹性限度内。
董其昌放欧阳询千文册
毛笔的软不象拖布,这样的软是拖不出骨力来的,所以用笔一定要把毛笔的软中之健体现出来。对这一点记录最详尽的就是董其昌了,他不止一次提出来,写书法要“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目的是为了不让笔毫象墩布那样“自偃”。他还说:“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乃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
董其昌吕仙诗卷局部
书法最难的是写出遒劲,而遒劲又不是用笨拙的没有变通的力,和用强大的气势用笔来达到。而是象通身是力的大力人那样,倒了还能起来。董其昌说了这就是古人千古不变,密不外传的用笔方法。这种方法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变的,不遵守这些的用笔方法,不用毛笔也可以做到,那就不是毛笔书法了!所以赵孟頫也说这用笔是“千古不易”的。
褚遂良 临王献之 长风贴
要想让毛笔立得住,首先要有正确的执笔,古人对执笔的记载很多,最被多数人认可的就是五指双钩。这样一方面拇指和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形成四个方向的平衡力,除了保证毛笔八面发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便于立笔。
立笔的目的是不让毛笔“自偃”,要让它听从指挥的“自为起,自为结,不可信笔”。不用笨力气,就要借助巧力来完成。当要起笔时,找到笔顶纸的力,这就是得笔了,也就是将笔立起来了。能把笔立起来才算进了书法的大门,才有机会继续对其他书法法则进行探索。立笔如同立人,人只有立起来才有可能走,或者跑,到最后各种各样各具特色运动。
米芾清和帖
行笔过程要保持这样一个持续存在,便是今天要说的两个运笔动作了。
在书写竖直方向或者近似于竖直方向的笔画时,立起笔来后,为保障这个力不被分散,用始终用是指勾着笔杆,这就是“拨灯法”中“拖”的动作,用是指勾着笔杆,用臂、腕或者手牵引着笔杆前进。
这时笔头是立着的,甚至是逆向的,会有一定的反弹力。这样整个行笔过程就如同张弓搭箭,好像一松手笔尖就会弹回去。所以,永字八法中便用一个“弩”法来表达竖向点画的行笔方法,而不是要把竖画写成歪的。
张弓搭箭的用力方法
横向的笔画,按照卫夫人、王羲之的说法,要写出如阵云滚滚滔滔的气势来。这就要压着笔运行,不让它浮起来。在这蝇头小楷时,用大拇指推着笔杆运行,使笔毫万毫齐力,没有一根笔毫被落下,就如同滚滚而来的乌云,一阵压着一阵,竞相前进。
但如果写寸余的大字,甚至更大的字时,则需要同时向左压手腕,压的最大程度就形成“策”法,背笔而书。这时如果停笔,笔头也会反弹回去。
滚滚阵云的气势
这两个指腕动作,对付点画孱弱无力是最好的方法。这样写出的点画,才具有米芾所说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的韧性。这都是经过多少人验证过的了,一定要自己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