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茶淡饭】洋姜
洋姜
我在X宝上淘了两种口味的腌制洋姜,都是湖北风味,方瓶装的来自武汉,圆瓶装的来自天门,今天都收到了。
我平素喜欢简简单单的早餐:白粥和馒头为主食,辅以腌菜或酱菜。江浙的腌酱菜,味甜,因为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加了糖(据说也有店家用糖精的)。这种额外添加的甜度,吃起来不自然。湖北老家的腌菜(湖北人不大制作酱菜),酸辣居多,但也有一样腌菜是甜的,那便是腌洋姜。腌制的洋姜,其甜味儿不是因为加了糖,而是因为这种食材本来就富含淀粉,腌洋姜自内而外带着甜味儿,这真是很奇妙的一件事儿。
腌洋姜不是什么时令菜,一年四季都有,所以是一种极为平常的家常菜。但是不同的人家,腌制的洋姜口味是大相径庭的。谁家的洋姜腌得好,这家人在村子里就很有面子了。味道好的腌洋姜甚至还能帮助主人家挣工分呢。
我母亲曾经讲过,70年代各种农活儿都有人偷懒散干,唯独有一件事情会被人抢着干:那就是出农家肥。出农家肥,就是在大集体统一安排下将各家各户家里鸡筹的鸡粪、猪圈里的猪粪、灰囤里的草木灰等下脚料,定时清理取出送到指定的地方集中沤肥。出灰出凼出鸡筹都是脏活儿,居然被人们抢着干,原因有二:一则可以少晒太阳,二则可以尝遍各家的腌洋姜。
我母亲说,她年轻的时候经常参加出农家肥的劳动。一起出肥的人往往分作两拨:一拨出肥,一拨就到主人家里找零嘴吃,无非是瓮坛里的米泡儿、地窖里的蔫红苕、腌菜缸里的萝卜和洋姜之类。出肥的一拨累了,吃零嘴的一拨也酸得牙齿发麻了,两拨人就互换。米泡儿、蔫红苕、酸萝卜大致味道相同,只有腌洋姜最能体现各家的风味。吃到了好的腌洋姜,出肥人会有意给主人家多报数字,多换工分。
洋姜的名字里头虽然带有一个“洋”字,却一点也不稀奇,家家菜园子的边边角角上都栽了这种可以自顾自生长的植物。它土里的块状茎可以挖出来吃,它地面上的高秸秆可以当做天然的篱笆。它的叶子和向日葵很相似,它的花儿却又很像某种菊花。读小学的时候,听自然课老师说,洋姜是可以跟向日葵嫁接的,我试过,却没有成功。
腌洋姜也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从土里刨出的洋姜,先洗净,然后晾晒一天,脱去洋姜表皮部分的水分(捏上去可以感知到姜皮发蔫),再切片:小个儿洋姜不用切,中等个儿的对半破开,大块头洋姜切上两三刀(分作三四瓣)即可。切好的洋姜可以和萝卜头一起放进腌菜坛里腌制,铺一层萝卜头和洋姜片,薄薄地撒一点盐,层层压实,最后压一个实沉的圆柱石头,再用牛皮纸夹着尼龙纸封口。——这放进去的萝卜头和洋姜片分明是晒过的,但是十天半个月以后开封来看,居然腌出了汁液。随着汁液的渗出,萝卜的酸味儿可以渗透到洋姜里头,成就了腌洋姜的酸酸甜甜,吃起来比单纯的腌洋姜更爽口一些。
据说也有人家将白菜和萝卜洋姜一起腌制,若不是家里缺少腌菜坛腌菜缸的话,最好别这样做,不仅腌白菜容易腐败,腌洋姜的味道也不伦不类。好的洋姜,腌的时间久一点,就更好吃;白菜却不能腌制太久,时间一长,就成了臭白菜(有点像江浙一带臭苋菜管),一般湖北人吃不惯那味道。个中原因,大概是白菜所含的纤维素和洋姜所含的淀粉不是同路货色,“道不同不相为谋啊”!
其实萝卜头的腌制时间也不能和洋姜比。有经验的主人家会先吃萝卜,腌菜缸里的萝卜头快要吃完了,才开始吃腌洋姜。腌得好的白菜是金黄色,腌得好萝卜头呈奶白色,腌得好的洋姜却是乌黑色。
我打开今天收到的腌洋姜,天门的腌洋姜已经初现乌黑色,而武汉的腌洋姜由表到里却是一色的土黄色;咬一口,天门的姜,甜酸、酸甜,武汉的姜却是甜辣味儿——不用问,实诚的天门人是用土法老工艺在做腌菜,起码有十天半个月的腌制过程;而武汉人的所谓腌菜,充其量是泡菜,大概是三天前做的。
泡菜的工艺是学韩国的。无论什么菜,泡上24到72小时不等,就可以开坛食用了——但是这样的流程下出来的菜品,几乎没有什么食材本源的味道,全被佐料味道覆盖了。我个人觉得吃泡菜无异于在吃调料。
所以网上的很多腌制洋姜的指南,如果能让你三五天就吃上了腌洋姜,那腌洋姜一定是韩国泡菜的表兄弟。这种腌制洋姜的“高招”还是不学为好,这种快速“秘制”的腌洋姜还是别吃吧!要想吃到味美的腌洋姜,没有十五天工夫是出不来的。
我记得80年代,有一段时间盛传洋姜吃不得,说是吃洋姜会让人眼睛慢慢变模糊,最后失去视力。一时间好多人信以为真,都不再吃洋姜了,任由洋姜野地里自生自灭。好在洋姜生命力旺盛,无需人打理,你传你的谣,我长我的姜。时间是最好的清洁剂,人们终究没看到谁因为吃洋姜而失明的,洋姜又回到了老百姓的饭桌上。
虽然洋姜与生姜同有一个“姜”字,但是生姜味辛辣,洋姜性温和,因而洋姜可以像萝卜红苕一样生吃,腌洋姜也是生吃为主,生姜却不能如此放胆地生吃。当然洋姜也可以鲜炒着吃的,既可以清炒,又可以红烧,也可以拔丝,但是无论怎么变花样鲜炒了吃,味道都不及腌洋姜好吃。这其中的奥妙,也没人说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