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游记丨走进章丘区文祖街道甘泉村——头顶三尺雪 花开十里香

编者按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我们共同的生活愿景,是乡村振兴的永续之脉,是“城里人”和“乡村人”共同的精神归宿。

  随着“三农工作”实现历史性转移,根植于黄土地的我们,必须承担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历史使命。鉴此,济南日报特别开设“村游记”栏目,以全媒体报道方式,将镜头和笔触对准乡村,挖掘和传承各具特色的乡村历史文化,唤醒泥土地里沉睡的生态产品,守好护好“那座山,那方水”,为乡村聚人气、引财气,强底气,让农村成为人人向往的美丽家园。

村庄名片

  甘泉村位于章丘区文祖街道街道驻地东3公里,距离明水城区约12公里。相传明朝万历年间,张氏兄弟三人由河北迁徙至此。落脚不久,见有三泉,故取名三泉村。因泉水甘甜清澈,遂演变为甘泉村。

  小村虽靠近城区,却四面环山,这里风景秀美、物产丰富,有800岁高龄的流苏树,是远近闻名的健康长寿村,每年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看山望水:800高龄的流苏树

  4月27日,一场春雨如约而至,空气温润欲滴,清爽宜人。从章莱路与甘泉乡道交叉口出发,一路往西,连绵不绝的群山雾气腾腾,连接阡陌的麦田绿浪滚滚,令人心驰神怡。未得进村,熙熙攘攘的人流,一辆辆追赶“流苏汛”的小车堵在路上,黑压压涌成一片。

  一瓣两瓣三四瓣,瓣瓣粉香扑面;十朵百朵千万朵,多多胭脂染容颜。只见流苏树枝叶茂盛,状如华盖,层层叠叠的花朵覆霜盖雪一般,枝条齐齐楚楚,花蕊密密匝匝,“银装素裹”点缀着古村的春色。苍劲有力的老树虬根裸露在外,盘结似龙,牢牢扎根在泥地中。

  树下,有人手抚花枝,有人席地而坐,有的忙着拍照留念,有的四五个人将老树合抱,他们大多济南市里赶来,仰望厚厚“白雪”,嘴里禁不住啧啧称奇。

  流苏树又称“四月雪”,它先开花后长叶,初开的流苏花瓣细长而轻盈,随风飘曳,宛如“流苏”,故而得名。流苏树的嫩叶也可以做茶,所以村里人也成“茶叶树”。据测算,这棵流苏树高约13米,冠幅约19米,年龄约800岁,是迄今山东省内发现的最早的流苏树。

  每年农历四月,逢“五一”前后,花开如雪,花浓如云,落英缤纷,香飘十里八方,有“头顶三尺雪,花开十里香”的美誉。

  流苏渲染着甘泉古村,呈现出一幅绝美的风景画卷,成了这里的“镇村之宝”。2019年,甘泉流苏树还被评为“济南市十大树王”。

  流苏树下,是汉白玉石栏围成的水塘,雨水沿着水渠从山顶顺势而下,汇聚于此,水塘一年四季清澈见底,是流苏树主要的水源。

  从流苏树下,沿着坑洼的石板路拾级而上,便是村里的“张氏祠堂”,这是清朝末年,村里的文人志士和张氏族人修建的,祠堂坐东朝南,长十米宽四米,正房三间,进门后南北有两个对称厢房、解放后为村委办公地点,一直到2005年才搬出。2019年又修葺一新,如今被改装为村史馆,存放着耧车、犁耙等老农具,成为村里人追忆过去,教育后人的地方。

舌尖上的乡村:又爱又恨的“轮煎饼”

  临近中午,村里炊烟袅袅,走进村民张莲花的家,吱悠吱悠的响声在小院里回荡。一夜的春雨将磨台洗刷的整洁干净,70多岁的老奶奶推着磨棍,走几步就往磨眼里添一勺玉米糁子,不一会儿面厚厚的糊子就从磨台里渗出,一股粮食的清香味在四周弥漫。

  “早上八点起来,把糁子泡水,因为白天要下地干活,所以晚上吃罢饭后开始推,一次要七八斤,装满满一瓦盆,一个小时停不下来。”张莲花的儿子蒋国东说。

  磨台旁边是蒋国东儿时的小屋,煤油灯下他做完功课,就帮母亲推磨,一边推一边背课文,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三十多年前他在文祖中学住校,每次都要带足一周的干粮和咸菜。早晨三点钟公鸡刚打鸣,母亲就要开始推磨,磨好后将面糊糊放在瓦盆里放置三四个小时,等发酵后又要开始摊煎饼。

  “夏天只要等一小时,冬天要等四五个小时,发酵时间太长,摊出来的煎饼就会有股酸味。”蒋国东说,“想支棱着起来搭把手,可转个身又睡着了。”

  文祖的煎饼,与山东煎饼有所不同,属于“软煎饼”,俗称“轮煎饼”,这种煎饼吃起来柔软易嚼,不像临沂煎饼一样干硬。

  时至今日,村民依然保存着原汁原味的煎饼鏊子。铁鏊子不能转动,但只需在底下塞入点着的柴火,烧热后用轮耙将面糊均匀摊平,就能烙出喷香的煎饼。

  用这种鏊子有个缺点,就是受热不均,中间部分容易烙糊,为此村民需要保留“头茬”。也就是将第一张煎饼烙至七八成熟时取出,等第二张煎饼快烙好时,将第一张覆盖其上,依靠“头茬”的热量将第二张热熟,循环往复。有时孩子嘴馋,吃了“头茬”,免不了挨一顿打。

  蒋国东说,小时候最怕家里干粮吃完,又开始没完没了的“原地转圈”。刚开始是地瓜煎饼,常吃会反酸,后来才有了玉米和小米煎饼,到了九十年代初,镇上建起了面粉厂,才吃上了白面馒头。

  如今,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们,又开始追求清淡养生,想起了煎饼,但机器摊的煎饼比得上这柴火饭,纯手工的“轮煎饼”,有摆上了餐桌,又成为游客到村里必尝的面食。

  “昨天,我母亲翻出旧鏊子,摊了十斤煎饼,给我送来五斤。吃着吃着,眼泪就流下来了。”蒋国东说。

生态产品“打call”:“母鸡嘴”赛过“黑汉腿”

  文祖街道生产小米,其中属甘泉小米最为盛名,有“龙山贡米黑汉腿,赶不上甘泉的母鸡嘴”之说。“黑汉腿”、“母鸡嘴”皆为谷子品种的名称。

  甘泉村有山坡面积两万亩,土壤肥沃,生产小米、花椒和山核桃。这里出产的小米粒大圆润、金黄饱满,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山里的小米不用水淘,用砂锅加山泉水,柴火煮的最好吃,熬出来有层米油,最有营养。

  好酒也怕巷子深,为了让品质优良的文祖小米走出大山,文祖街道成立了“e家香”电商销售模式。到了收获季节,老百姓只需要初加工,以谷子的形式卖给村里,然后由村集体进行脱皮加工形成小米,再深加工,注册商标,最后进行线上线下的销售。

  目前,甘泉村紧抓乡村振兴机遇,立足地处青石山谷、土壤富硒富锌优势,成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成章丘最大的柴胡种植基地,扩大小米种植规模,目前年总销售量可达10万斤以上,每年为群众增收5000元以上。

  自驾线路:京沪高速埠村立交下高速——S241——青云大道——章莱路(S234)——文甘路——甘泉村

  文字记者 时晔然
视频制作:张有水 卢宇辰
特约主持人:王钰
 通讯员:王钰 张健

(0)

相关推荐

  • 张玉波| 摊煎饼

    小时候,社会不发达,吃的用的穿的都要靠手工.那时候家家户户儿女多,三天一推碾,五天一推磨很正常.我家就有石磨一盘,煎饼鏊子一张,烙饼鏊子一张. 每当要摊煎饼时,母亲要头天下午最迟晚上就把用碾压碎的玉米 ...

  • 农耕博物馆丨鏊子

    又见乡村 我们还有更多丰富有趣的话题,点击关注哟! 作者:小江米 小时候 在村里 最爱妈妈做的煎饼 色泽金黄 口味酥软 香甜四溢 每每想起都会回味无穷 而制作煎饼的工具 是一个叫做鏊子的老物件 鏊子 ...

  • 汉代煎饼鏊子

    说起鏊子,会想到煎饼,更会想到母亲,鏊子已经成为母性的一个符号或象征.煎饼卷大葱也凸显了枣庄人的强悍.豪放.勇敢的一面.鏊子不仅仅是一种炊具,更承载了一种文化.煎饼乃汉族面食,以山东为盛,起源甚早.清 ...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走进红色村】榕城区梅云街道竹林村: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美丽乡村

    走进红色村--竹林村 漫步在榕城区梅云街道竹林村的红色主题公园里,修剪整齐的树木随处可见,清脆悦耳的鸟叫声不绝于耳,夹杂着青草和泥土的芬芳扑鼻而来--这个集思想教育和健身休闲为一体的红色主题公园仅仅是 ...

  • 胶东游记:走进栖霞市唐家泊村,历史名人“于七”的故里

    "栖霞于七反清"的话题,此前虽然时常提起,但笔者近来经过整理发现,他的故里--唐家泊村,却还没有专门介绍过,这多少有种"灯下黑"的感觉.因此,趁着这大好春光,这 ...

  • 带您走进昆明的文创街道,浓浓地文化氛围,好美!

    昆明,一个四季如春的美城,一年四季,鲜花盛开,这里有着美丽的西山.秀美的滇池.绮丽的湿地美景. 这里还有饱含诗情画意的街景. 有一天,我不经意地走进了昆明市巡津街. 巡津街是昆明市中心,盘龙江边的一条 ...

  • 【走进兰溪】女埠街道古村风貌概况

    女埠街道古村风貌概况 女埠街道历史悠久,辖区内有渡渎.垷坦.虹霓山三个中国传统村落,余庆堂.章氏家庙.周氏家庙等一批国保和省保单位,漫步女埠古村,徜徉女埠老街,让我们一起在青砖瓦房间感受古村落风韵,挖 ...

  • B村资讯丨扬帆起航!仁景生物B村一期研发中心正式落成

          今日,B村客官仁景生物宣布其一期研发中心正式落成.据悉,此中心位于B村桑田岛二期,建筑面积近3000平米,拥有支持mRNA创新药物的研发平台及符合cGMP标准的中试洁净厂房,能为公司技术创 ...

  • 【文行天下】任睿||静待花开

    文艺众家第四期有奖征文活动征稿  主题:年. 时间:2017年1月19日至2017年2月18日. 形式:散文.小说.诗歌.书法绘画摄影. 欢迎各位老师积极参与.发表在平台的作品,除了打赏的稿费外,还将 ...

  • 暖文:面朝大海,出暖花开。致敬:查海生

    海子 (当代青年诗人)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微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青年诗人.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 ...

  • 《殇情、如梦》文/梦忆的痕迹||诵/花开半夏

    殇情.如梦 文/梦忆的痕迹||诵/花开半夏 茫茫人海中 初次相逢 音容笑貌 好似朝画云霞 谷底吹笙 唤情 日思窗前 夜寐梦中 相思之情渐生渐浓 迷情 茶饭不思 辗转难眠 起坐闲看天边云卷,幽林来风 持 ...

  • 【征文大赛】《七夕 》文/韩永秀(蓝天)||诵/花开半夏

     七夕 ..................................... 文/韩永秀(蓝天)||诵/花开半夏 ..................................... 三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