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问:初中最常见的错误学习方法是什么?
其实在同学们当中,有不少人都会反映到上课感觉学得不错,也认真听课了,老师讲的内容题目也都能做出来,可是自己做题的时候感觉就和没学过一样。这种现象并非个例,有些同学比较严重,有些同学比较轻微,说白了,就是没学好的都可以归结为此种类型。
那么,按道理说每个环节都没出错,但是为什么到展现自己所学的时候就憋不出大招了呢?原因很简单,这类同学们上课所学的仅仅是计算能力,也就是小学生常见的问题,连题目都不知道什么意思,拿着数字就开始凑,虽然有时候确实能写正确,但完全靠蒙的。而到了初中阶段,数学并非会计算就可以过关,大部分没有学会的同学就是因为上课的时候老师分析题目的时候没有认真听,当老师写出式子,该计算的时候,自己才动手,事后感觉好简单,自己也会算,但最重要的问题不是会算几个数,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点也没掌握住。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去跟着木匠学手艺,如何切割你没学会,只会拿锤子钉钉子,就感觉好简单,其实什么也没学会。所以说,有些时候知识是否学会了不是自己说了算。
那么同时,在此基础上,会有另一种问题存在,就是自信心膨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我评估,再就是解题过程。
先说下自我评估方面,也就是上面说到的感觉自己学会了,但有些同学不会的时候丝毫不会承认,只会说老师没讲过,至于其中的问题,其实大家都懂,不多说了。
另一种就是解题过程中出现的自信心膨胀,举个例子,有些同学在做题的时候分明没有记清楚题干中的数字或者问题,就可以大胆地一顿折腾,然后自信满满地说自己解决了。升级版的是这样,第一次看错数字了,事后被指出,改正后又出现了计算错误,但丝毫没有意识到,又自信满满地声称自己已经搞定。······省略的内容大家都懂,不重复了。
提到这两种问题其实就是为了说明,学习一定要掌握到知识的精髓,而不是你学到了自己本来就会的东西就感觉天下无敌了,再者就是要多审视自身,从古流传下来的“谦虚”“不耻下问”···这些知识精华可不是闹着玩的,只有你做到了,你才会体会到其中的真谛。
好了,不多说了,对自己有帮助的话要及时完善自我,没有帮助的话就当看个热闹。
不想你输,所以教你用功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