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师古为贬辱竖刀第一人
自古以来,世人对竖刀(或曰寺人貂,竖貂,竖刁)评价极差,其因盖源于管仲、齐桓公死后易牙、竖刀“作乱”。齐相管仲临终前,齐桓公与之对话,问管后相事。其文见之于《史记·齐太公世家》和《左传·僖公十七年》。桓公先问开方,继问易牙,最后问:“竖刀如何?”对曰:“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桓公未纳管仲言。由于桓公先立孝公,后应易牙立无诡(亏),以至于管桓死后,因立君事齐国发生内乱,于是其乱事皆归罪于三子专权了,尤其是对竖刀,称桓公病不给他饭吃,将其活活饿死,其罪过真是罄竹难书了!即便是本宗氏一族,古今贬辱竖刀也不乏有人,其著为证。缘于此,我曾先后写了“刁门族人不该臭寺人貂”,“寺人貂之未必”,“为竖刀正名”和 “易牙杀子适君未必不可亲”诸文,虽文墨不佳,但表明了我的观点。于是我写道,对寺人貂可评而不可辱。并发出呐喊:辱骂寺人貂之语可以休矣!并且,我对“为竖刀正名”一文很是自我欣赏,说道:“何惜焚余文,独爱正名篇。不惧文墨丑,缘维乾坤颠!”近读中华书局一九五九年版《史记·齐桓公世家》,其“四十一年”一节“竖刀正义”由张守节所作,然全文基本是引述颜师古之语。二公皆为当时名人,简述如下。张守节,唐代开元年间给司马迁的《史记》作注,起名《史记正义》。张守节本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根据其著《史记正义序》,《史记正义》作于唐玄宗开元24年(736),由此上溯,恰好是武则天当政的强盛时期。开元时官诸王侍读,守右清道率府长史。(好搜百科)颜师古(581年~645年),名籀,字师古。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唐初儒家学者,经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颜师古随从太宗征辽东,途中病故,终年65岁,谥曰“戴”。(搜狗百科)为避文评断章取义之嫌,现将张守节竖刀正义全文抄录如下:竖刀正义刀,岛条反。颜师古云:“竖刀、易牙皆齐桓公臣。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将何以教寡人?’管仲曰:'愿君远易牙、竖刀。’公曰:'易牙烹其子以快寡人,尚可疑邪?’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爱于君!’公曰:'竖刀自宫以近寡人,犹尚疑邪?’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身也,其身之忍,又将何有于君!’公曰:'诺。’”管仲遂尽逐之,而公食不甘心不怡者三年。公曰:“仲父不已过乎?”于是皆即召反(反:原文如此)。明年,公有病,易牙、竖刀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有一妇人踰垣入至公所。公曰:“我欲食。”妇人曰:“吾无所得。”公曰:“我欲饮。”妇人曰:“吾无所得。”公曰:“何故?”曰:“易牙、竖刀相与作乱,塞宫门,不通人,故无所得。”公慨然叹,涕出,曰:“嗟乎,圣人所见出不远哉!若死者有知,我得何面目见仲父乎?”蒙衣袂而死乎寿宫。虫流出于户,盖以杨门之扇,二月不葬也。此为张颜二氏贬辱竖刀之证据也!一、据《左传·僖公十七年》和《史记·齐桓公世家》记载,易牙、竖刀“作乱”在桓公死后,然正义之说为死前,此为造假之据也。二、齐桓公死亡时间之误,暴露了“正义”作者造假的马脚。桓管对话和管仲死,皆在齐桓公四十一年,齐桓公年号只有四十三年,从正义文,桓管对话后,“管仲遂(将易牙、竖刀)尽逐之”是在四十一年, “而公食不甘心不怡者三年”,桓公“于是皆即召反”,连四十一年计在内,应是在四十三年召返,继说,“明年,公有病”之明年当是四十四年。这一错,除了造假考虑“不周”外,还有何说教?三、“高墙、垣、妇人入公所”之说的矛盾更进一步暴露了造假者的险恶用心。正义文曰:“公有病,易牙、竖刀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那么请问,既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为何还要留一女墙“垣”?易牙、竖刀难道不检查?他们的智商竟如此之低么?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还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真是“赵大叔忽悠范小哥”竟达一千几百年!如此“大家们”造的如此弥天大谎,欺骗善良的人们竟能如此容易,岂不悲也哉!留一“垣”是正义作者的“杰作”!是为妇人“踰垣入至公所”留下的伏笔。无垣(矮墙),则妇人入不了公所;无人入公所,则“消息”传不出;“消息”传不出,则易牙、竖刀难以“定罪”,故而留垣。真是机关算尽!再一点是,即便妇人踰垣(翻墙),何能入至公所?易牙、竖刀无防范?是易牙、竖刀脑子进水了?四、妇人入至公所目的是什么?从桓妇对话看,似乎只有一个目的,告诉桓公,“易牙、竖刀相与作乱,塞宫门,不通人”。桓公索要饮、食,妇人反复只一句话:“无所得”。既能“冒死”进来一次,为何不能再“冒死”进来送些饮食?这又是造假一证。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张守节作正义的时间是在公元736年,颜师古之说要早些。颜师古生年为581年,死于645年。桓公死亡时间在公元前643年,距颜师古“曰”二者相约近1200年,《左传 》、《吕氏春秋》和《史记》都无竖刀筑高墙妇人逾垣桓公饿死一说,那么,正义之说史料从何而来?为何不交待?这表明,此说只能是胡编乱造。当然,忠君,是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残酷现实!易牙、竖刀也不可能置之度外。易牙杀子适君,竖刀自宫适君,确实是封建社会忠君的反映,但也是他们的自保。既然是忠君,这在当时就不应当遭非议,是“天经地义”之事,然而,管仲就说“非人情,不可亲”,要远离之,就是不用忠君来解释。这充分表明,臣竖间的矛盾是固有的。易牙、竖刀“作乱”之说,站在不同立场可得出不同结论。在管仲立场,是作乱,在易竖党派立场,是继承桓公遗志,因立无亏为君是桓公同意的。几千年来,没有人看得起宦官,连孔子也是如此,尽管皇家离不开太监。桓公吃人肉,为何不责而责易牙?竖刀自宫,就没有桓公压力?谁能说的清?!一言以蔽之:胜者为王败者寇,历史由强者所写!(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