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密控股近期电话会议纪要

1、Q1业绩:

1)新地佩尔:收入只并了2个月,一季度也是淡季,收入800/900万,100万利润水平

2)业绩:一季度比19Q1略有增长

3)增量业务:增量业务历史最高水平,57%,一季度增量业务毛利率还可以,30%多,57%是很离谱的比例,后面不太可能更高

2、存量市场:

1)今年展望:今年应该会起来,随着客户改善,项目开工的加速,后市场会逐步恢复,销售反馈存量订单逐步恢复。按历史情况看,一般4/5月开始进入比较忙的时候,今年是过完春节就很忙。天气热的时候装置会检修,检修前会准备备件,但是下游装置很赚钱的时候,他能拖一天是一天,往后拖只是时间

2)稳定情况下存量收入占比:和下游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我们从克兰看出来,他的存量业务占比在65%左右,伯格曼存量占比在60%左右。我们发展的快的时候,存量业务占比会偏低,我们正常是55-60%

3、全年规划:

1)收入:收入端优泰科增长2000万,本部增长5000/6000万,新地佩尔(做)8500万,加起来10个多亿,我们分析下来达到11亿是应该的

2)利润:利润指标不太好下,尤其是并购第一年会不会产生其他因素

4、新地佩尔:

1)协同效应:协同发挥的非常好,新地佩尔进入石化大踏步前进,中型项目基本选用他们的产品,新产品进入新领域一开始取得业绩非常重要,在我们协助下初期应用业绩很轻松,盛虹、广东石化、翔鹭、浙石化都有业绩了。国家管网公司、宁波中金石化这些都是带着新地佩尔的销售一起去的,现在都是一起行动,销售推广效率非常高

2)产能:新地佩尔产能跟得上,到1个亿轻轻松松,关键是产能问题,我们分析他的几个设备贫瘠,春节前采购订单就下了,中间有一天日本的进口设备,原价800多万,我们谈成400多万,那个设备交货会晚一点,其他国内的(纽威的)交货应该没问题

5、产能:

1)产能瓶颈:现在加工虽然很繁忙,但是加工不是最主要的瓶颈,主要在工程设计、实验端口、系统制造,控制系统制造是组装、焊接、压力监测、探伤,系统的量非常大,是瓶颈,工程设计扩起来比较慢,给技术部下达13个人的指标(现在来了5/6个),人培养需要周期

机械加工虽然忙,但不是需要重点突破的环节,他们不太愿意轻松,轻松了工人不好管、工人挣不到钱,希望加工给工人的活满一点,我们也在适度的扩,某一道工序堵着就两班、增加设备(比如一些磨床等)等

2)优泰科:盾构非常忙,扩了一条盾构产线,还要在扩一条,浇注线也增加了一条,特殊橡胶硫化机等都有增加,优泰科产能不太好都算出来,他内部有很多小板块都在扩产能

3)新地佩尔:采购的东西下去了,新设备到了以后是替换老设备的安排,但是新设备的生产效率比老设备高很多,老设备镗铣加工有很多手动的,要反复装夹,精度也低。这次买了1000万左右的设备会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产能超过1亿是容易的事情。政府决定把新的佩尔对面15亩地给他,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资金、设计,新厂房的产能的规划就有1.5亿,新地佩尔产能要超过2.5亿

4)本部扩产:仁寿视高厂房6月底建完,设备陆续安装调试,有一个按部就班扩产能的计划,对制造产能不是特别担忧。在视高1万平米厂房,核心新扩产2条:1)同时上4个试验台,压缩机类密封越来越多(订单历史新高),对实验要求很多,进口替代很多,对实验能力要求很高,所以首先紧急扩实验的能力,也是为科研做准备;2)准备再厂区建立核电专用生产线,主要因为核电订单越来越多,以前核电和普通产品混线生产,核电产品要求很多,要防止加工构成中铁素体的污染,不能接触碳钢的东西,机床把普通产品和核电切换的时候,要换工装夹具、台面,核电生产效率比较低,质保要求非常复杂,换装的时候就要等着。而且核电对加工品质要求很高,混线不利于核电产品质量,对核电的规程就会忽略。核电专线对普通产品产能有一定的提高作用,核电产品专线生产按核电一年1.5亿规划的

5)远期产能准备:不会很早往20亿准备,我们核心的还是人,现在放开手脚在准备,周边高校校招我们都会组团去参加,制造业招人困难,川大我们很难招到人,读研的人很多,很多985/211的大学生都很难招,毕业生不愿意进制造业。任何阶段我们都发现人是最紧张的,要拓展国际领域、核电、石化新业务,都大量需要专业人才,计划把人的储备做的充分。产能经过前两年两次扩产,生产制造产能我觉得扩产不是很困难的事。我们习惯上不会把产能富余量放的过大,我们在做扩产能的动作,建核电产线,也会把原有产能腾出来很大一部分,现阶段繁忙的情况会得到改善

6、核电和管线:

1)管线:不好说,他们说的和做的事总是慢半拍,今年看到什么说什么,管线我们已经拿下了第一个项目,川气东送每个站增加了一台压缩机,我们都拿下来了,中俄东线15台压缩机(3000/4000万)马上招标,我们不太希望一通这种进来拼价格,但完全挡住比较难,管网公司还是要让他进来。我们希望尽可能拿到多的份额、价格也不要压太低。今年西三线到中卫、中俄中线也要动

2)核电:

A)市场空间:国内整个市场容量不小,存量业务有好几个亿,从长期发展看,我们一旦进入市场,市场大部分份额都会被我们占据,所以我们对核电长期发展非常乐观

B)订单:订单很多,面铺得很开,有些项目周期长、有些周期短,核电业主的态度非常积极,以前所有不可能国产化的项目,现在全部主动让我们国产化,还配套国家经费,台山项目除了订单钱给我们外,还配了180万左右的研发经费

C)核电反复:中间出现过红沿河六号机组,冷试结束,拜登确定上台了之后,他们说是不是热试不试了。后来广核分管国产化工作的领导,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整个核电领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推进非常积极

7、订单和交付:

1)在手订单:去年一季度接近6亿订单,今年一季度增长很快,去年年初接近6亿,到年底7亿,今年Q1就涨到了7.7亿(3月9号的数据)

2)交付:

A)核电:核电交付压力非常大,工程技术这么紧张还工程技术部抽调人员去核电,对我们技术力量的考验很严峻

B)炼化:炼化压力也很大,浙石化现在把所有东西都给我们,现场存量业务改造工作量很大,还是需要配备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到现场尺寸测量、运行数据收集等,回来重新做设计,从我们荣盛进来到我们去荣盛沟通,实际工作时间2个多月,完成了100个型号的密封的改造,速度很快,技术四处都缺人

8、Q2展望:

收入结算会有比较大的体现,制造强度比较大是从春节后开始的,春节前生产很饱满但没有喘不过气来,且春节期间大家不会抓得太紧。一季度能达到这样的销售规模,二季度还会有显著提升,无论从订单和实际工作时间,Q2会比Q1明显提升

9、密封更换情况:

1)石化行业:

分2种情况:A)平时日常维护的更换,坏了就换,基本按这样来的;B)大检修周期的时候,所有装置停下来,有些没坏的,除了运行时间不长的密封,时间比较长哪怕没坏也会换

趋势是客户装备水平、工艺水平的进步,大检修周期越来越长,20多年前一年半一个检修周期,现在往4年检修周期去努力了,密封要求提高了以后,设计更高端、花钱更多,寿命就更长,国标产品寿命短,美国API出了API 682标准,直接对密封要求的寿命就是3年,用很好的东西、价格很高,国内形式符合API标准,材料不是,但是寿命也显著提升,都是密封使用平均周期在逐步延长的原因

2)核电:核电领域要求到了时间不管坏没坏都要换,1年半(一个周期)会做一次维修修复,2个周期必须要更换

10、下游降本增效对毛利率的影响:

降本增效是全社会的需求,大家都在提,但是从现在看,我们已经发现客户有这方面的想法,可能会采取新的模式降本增效,比如有几家客户在谈总包业务,假设原来他所有需求是1000万,这个市场全部包给你800万,这样总体上毛利率是下降的,给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做一定的让利是应该的,我们人员的工作效率也会提升很多,对我们非常划算。有些客户还在提疫情期间的降价要求。我们在存量业务中定价权更大,这块我们一般不会降价,尤其原材料还涨价了。长远趋势看会有略微下降的空间,但是我们觉得短期看不可能。存量业务毛利率波动能看出来,无论增量怎么波动,存量毛利率始终稳定的

11、海外:

1)总体:海外业务今年基本恢复快速增长的节奏中,疫情对海外业务的冲击极大缓解,现在对海外业务最大的影响是人员没法正常流动,但是现在大家恢复到整场工作状态。海外这两年我们投入很大人力资源,本来20年会爆发,但是因为疫情影响受到很大打击,今年恢复到快速增长的状态,机械密封板块去年2700万收入,今年目标是5500万,估计突破6000万收入没有问题,未来两年很快达到上亿比较轻松容易,海外很多客户已经认可我们了,给我们更多订单,未来海外业务增长,包括恒逸文莱二期,投建的话对海外业务增长刺激作用更强,海外最近三五年会保持很快的增长

2)恒逸文莱二期:

拿下的话带来至少6000-8000万,规模很大,比盛虹规模都大,盛虹我们拿下1.2亿订单,恒逸文莱我们市占率也会比盛虹大,一期我们占比95%,开车很顺利、服务业很满意。二期希望参照一期全部拿下,市占率不会比一期高,但肯定超过盛虹。他的炼油跟盛虹一样(1600万吨),还多160万吨乙烯。这个项目拿下订单超过1亿是很大概率的

12、十四五规划:

1)收入利润:对收入做了明确规划,十四五末收入规模要达到18亿,规划做的比较详细,我们的习惯是做出来就必须要实现,所以规划做的比较低。利润、市值没有做规划,我们的收入规模到了,利润规模会略超比例的上去

2)外延并购:步伐永远不会停,但是我们标准也不会降,没有给外延并购指定明确的目标,担心有了目标我们会降低外延并购的标准,这块我们更多在努力寻求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二三线品牌的国际同行

13、欧美发达国家检修周期:

不会比中国更长,中国新上的石化装置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装置了,最老的装置逐步关停,那种成本很高,暴利时代过去就活不下去了。海外发达国家检修周期在3年左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