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ko我的路线图(理论部分)
这篇文章是智堡理想主义的体现,所有的文献译文链接都没有付费墙。
在我的会员群中,许多用户都催促我感觉写一份《路线图》,方便大家复刻我的研究路线。
我迟迟没有写的原因,是因为回想并梳理自己的路线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且我也深信“框架”这种东西单靠逐项拆解是不可能被还原的。即便可以,大家也没我那么闲。
无奈仍然收到许多私信让我把这个事儿执行掉,那我也只得从命。
我之所以搭建了这个框架,不是为了服务自身的投资,也不是为了服务自己的商业目标。
单纯只是为了还原经济世界的原貌。
进入正题,当前智堡的整个体系大概可以分为五块,这五块分别对应四个主题。
- 国民收入与生产账户(NIPA)
- 货币理论与资产负债表视角(Flow of Funds/Balance Sheet View)
- 国际金融(BoP)
- 主权货币治理(MMT)
- 货币技术及其社会学影响
国民收入与生产账户
国民收入生产账户(NIPA),在探讨经济问题时,起点往往是GDP,总感觉脱离了GDP,一切研究就是徒劳。这是我们目前覆盖比较薄弱的一个主题,但却可能是日常生活中大家最为关心的。而之所以我投入比较少,是因为我认为NIPA框架已经无法还原所谓实体经济的原貌了。
两份文献对我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David A. Levy的《Where Profits Come From》以及美国BEA发布的《Measuring the Economy: A Primer on GDP and the National Income and Product Accounts》。这两份文献智堡没有翻译,有兴趣阅读的朋友可以自行在搜索引擎中搜索。
货币理论与资产负债表视角
这是智堡投入最大的领域,这个领域大家只需要记住两位研究者以及一家机构的名称。
Perry Mehrling即Coursera货币银行学课程的主讲,目前智堡正在翻译他的这套课,为所有用户提供免费的中文字幕。这一套课是你理解整个货币金融体系的入门首选,没有之一。只要你能坚持看完前一小时,绝对会投入超过10小时的时间在课中。
Zoltan Pozsar已经不需要多介绍了,现今公认的货币市场圣贤。我翻译了他几乎所有的研究文献以及在瑞信的研究报告,汉化了其中所有令人震撼的资产负债表图,在茫茫多的文献中,其中五份给我制造了巨大的困难,但也正是这五份材料淬炼了我。
- 《影子银行的货币视角》,53页,27000字,由我自己翻译(有授权)。
- 《影子银行的宏观视角》,47页,28630字,由我自己翻译(有授权)。
- 《QE与Basel III之后的美国货币市场》,37页,17000字,由我自己翻译。(版权归瑞信不能对外宣发)
- 《金融体系如何运作?全球金融生态体系的货币流动》,150页PPT,7300字,由我翻译文本(有授权),陆雅珉翻译PPT。视频课程一、二。
- 《GMN22:抵押品供应与隔夜利率》,47页,21000字,由我自己翻译。(版权归瑞信不能对外宣发)
此外,还有一家机构是该主题的绝对权威,即美国财政部下的金融研究办公室(OFR),但由于该部门预算的逐年削减,近年来已经没有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论文文献能吸引我翻译了。如果你想了解当前美国的货币体系与金融体系的原貌,那么以下两份材料可以帮助到你。
- 《金融机构的融资风险与耐久性》,18页,13000字,由我翻译文本,陆雅珉翻译图表。
- 《流动性的基石——抵押品的使用与流动图景》,完成了4789字(未完成),由我自己翻译。
智堡的货币理论与资产负债表视角工作由我全权负责,如果大家有相关的前沿内容推荐,可以直接联系我。
我认为,这一块的研究我已经做得非常丰富了。但遗憾的是,我仍然没有胆魄探入传统的Flow of Funds领域。
国际金融
但从数量上说,智堡在国际金融主题上的工作量投入应该是最大的,这体现为我们对国际清算银行(BIS)各类研究文献的疯狂翻译,无论是季刊、论文还是官员演讲,我们都是不遗余力地全速翻译。
我认为,国际清算银行目前在做非常有意义的新尝试,即改良宏观经济学中旧的国际收支分析框架,而旧框架有着严重的问题(因为诞生于金本位时代)。此外,国际清算银行对美元流动性体系的研究也走在最前列。
其中,最值得阅读的四篇文献如下:
- 《特里芬难题:两难选择还是过誉的神话?》,25页,20000字,由我自己翻译。
- 《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资本账户的历史视角》,15页,15000字,由钟政昊翻译。
- 《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阿喀琉斯之踵》,12页,13000字,由钟政昊翻译。
- 《资本流动与经常账户:更审慎地对待融资》,17页,19000字,由我自己翻译。
除了国际清算银行的研究以外,还有一位研究者的工作值得我们关注——Brad Setser,但非常可惜的是,由于他加入了USTR,现在他已经不再在公开场合发表他的研究成果了。
Brad Setser长期在跟踪与国际金融、国际收支有关的前沿话题,包括贸易政策、离岸避税活动对一国国民收入账户的扭曲等……如果你对相关的议题感兴趣,可以在搜索引擎中搜索他的名字,阅读他的博客文章。
智堡在国际金融领域这块的研究主要由钟政昊负责。
小结
至此,前三部分的内容是现今宏观领域最为重要却难以耦合的部分,在大量的研究工作完成以后,我仍然发现自己难以把NIPA、BoP和B/S连接起来。换句话说,你知道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是怎么变化的,美国的GDP是怎么统计的,美国的国际收支是一个什么基本状况,但是当你要把三者拼接在一起时,就一脸懵逼了。
支离破碎的感觉让人感到无奈,谈经济内生增长的经济学家可能根本不在意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会画B/S表的货币学者可能觉得经济预测就是纯扯淡;而做国际金融研究的或许觉得把美国当成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分析毫无意义。
大家各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说着自己的一套语言。
主权货币治理
我把主权货币治理这一部分单独拉了出来,没有涵盖在货币理论之下。放在小结以后的原因是从这里开始的内容可能已经突破了经济学的边界。
这个主题把货币当局桥接到了财政部以及行政当局的治理体系中,货币只是作为一种治理工具存在。
因此,主权货币治理是一个更为宽广且政治化的主题,而近年来的现代货币理论(MMT)实质就是一套主权货币治理理论,而非货币理论,它是带有非常明确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含义的。
智堡所关注的该主题下的学者包括:Paul McCulley、Peter Stella、Daniela Gabor、Jörg Bibow,代表作为:
- Paul McCulley & Zoltan Pozsar《直升机撒钱-财政与货币协同政策的美妙之处》,22页,11000字,由我翻译文本,陆雅珉翻译图表。视频一、视频二、视频三、视频四。
- Peter Stella《Exiting Well》,29页,12000字,未翻译。
- Daniela Gabor《(不可能的)回购三位一体:回购市场的政治经济学》,11页,15000字,由钟政昊翻译。
- Jörg Bibow《作为财政收入的铸币税》,30页,30000字,(有授权) 由张一苇翻译。
Paul McCulley是创造了“明斯基时刻”以及“影子银行”这两个词的男人,虽然现在他也很少写东西,但此前他发在PIMCO的老博客文章也有很高的可读性。他现在也时不时地会接受媒体的采访。
Peter Stella已经是我多年的笔友了,他的《Exiting Well》可以说是让我大开眼界,把我从狭隘的央行货币视角中抽离了出来。目前他仍在做许多主权货币治理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他的博客Central Bank Archaeology。
Daniela Gabor的研究侧重于安全资产与回购市场,她的框架耦合了政府证券的发行者与货币当局以及金融市场(三位一体)。
Jörg Bibow在Levy Economics Institute of Bard College发布过许多有趣的文章,他对欧元区的许多实例分析令人印象深刻。
智堡在主权货币治理这块的研究主要由张一苇负责。
货币技术及其社会学影响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在很早的时候(2012年)就探入了数字货币领域,处于对科技与技术的热爱,我很难不对货币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由于我对哲学的热爱,我也总会把货币当成一种社会符号。
这方面的研究虽然没有构成我们的工作核心,但如果你的兴趣点和我近似,一定能找到我写过的《稳定数字货币手册》以及《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手册》。
而在货币理论与社会学和哲学的交叉领域,我非常推崇席美尔的《货币哲学》一书,读完此书,你会惊叹于席美尔超前的认知。
PS——这份指引起源于昨天看到兰小欢老师的一条微博:“参透了实物,参不透货币,参透了货币,参不透政治,参透了政治,参不透人心。参详宏观的人千千万万,奥义无穷无尽,大家都有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