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炭藓:神奇的净水机
泥炭藓属(Sphagnum)植物是一类形态特殊、广泛分布的藓类植物。一般生长于湿润、阴凉的酸性草地、沼泽、森林或是常年流水的石头上。全世界有300余种,中国有47种。有泥炭藓生长的地方,表面如绿色地毯。泥碳藓的植株不停地向上生长,长的可以长到30-50cm。表层5cm左右见得到阳光的一段为绿色,5cm以下紧实而无光,植株段呈白色。泥碳藓层含水量很高,可在层下形成水流。
泥炭藓属植物在干旱条件下,可以调整自身形态特征,适应干旱条件及植物间的相互作用。一般情况下泥碳藓呈淡绿色,缺水干燥时呈白色至、灰白色或紫红色。枝叶与茎叶有差异,枝叶密生,较小,呈披针形、狭长形、长卵形或阔卵形;茎叶大,疏生,呈三角形或舌形。表皮细胞较中轴细胞大,胞壁薄,有时具有螺纹或水孔,大且无色的贮水细胞与绿色细胞相间排列,茎柔弱细长,单生或叉状分枝,成片直立生长。
泥炭藓群落可吸收自身重量30倍的水分,其中尖叶泥炭藓Sphagnum nemoreum可吸收自身重量94.3%的水分。这些水分被它像海绵一样吸收,再慢慢释放,因此它可在雨季大量储存水分,调节地表径流,保持土壤湿度,改善水土流失,泥炭藓与蓝细菌的联合体可以固定大气中的氮气,改善土壤肥力。由于它没有真正的根与维管束,体表也没有蜡质角质层,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与体积比,腹背两面都可吸收重金属,可做环境指示物种。在沼泽地附近,往往可以看到污水流进去,清水流出来,泥碳藓俨然成了免费净水机。除此之外,即使没有直接降雨,只要空气中的湿度足够大,泥碳藓就可以开动它没有胞鞘的细胞功能,将空气中的水分子吸入体内,再通过储水孔聚集起来,最后形成水滴。你看那些个多雾少雨的山顶,泥碳藓长得好得很,而且总是湿漉漉的,还会形成水塘或小溪。
泥炭藓属于贫营养泥炭沼泽中的优势植物,是重要的碳汇植物,固碳量约占北半球大部分泥炭沼泽总碳累积量的50%。泥炭藓沼泽经长期积累,储存了地球上约1/3的碳源,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既保水又存碳,在自然界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
一般为无性繁殖,但也会通过孢子繁殖。一个孢蒴里会产生上万粒孢子。
泥炭藓与泥炭中都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糖类、糖醇、隐黄素、玉黄素、脂肪酸、儿茶素、亚麻酸、亚油酸、棕榈酸、抗坏血酸、维生素B族物质、乙醇、黄酮、类黄酮、甾族、芳香族、萜类等几十种机物,是一种贵重的自然原料。泥炭藓具有抗菌消炎等作用,在一战时期,曾用它代替棉花做敷料,抢救伤员。因此,泥碳藓可用于医药、生活用品、军事、生物活性剂、饲料添加剂、防腐剂和兰花等名贵花卉的栽培基质、果蔬运输途中保鲜、精密仪器包装运输等领域。泥炭藓属植物中的甾族化合物被用于癌症治疗中,以减少铂类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损伤的肝细胞数量。可惜的是,我们今天只知道卖原料,每年向日本出口就达1200吨以上。日本人拿去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制成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女性用品、婴儿用品等,再把那些剩于料制成型肥,卖给中国、新加坡等的养花者,价格竟然高出原料的几倍,难怪日本人会发财。
泥炭藓是一种贫营养型湿地植物,有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作用,也可用于湿地恢复,改善湿地环境。这么好的东西,却因为过度采集而在逐渐退化消失。在泥炭藓采集迹地,及时种植泥炭藓,生境可很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