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自由的科学精神
近些年,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在科技方面的发展也速度惊人,特别是对科技成果的消化吸收和转化。但对于基础科学研究和科研创新方面,总觉得与我们的发展速度不匹配。全国上下的科技人员已经非常努力,创造的成果也很丰富,为什么创新还是不足?关键需要一个自由的科学精神环境。
科学精神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动力是开拓进取。
这些看似干巴巴的东西,恰恰是每一个做科学的人应该时刻铭记的,是科学工作者的底线。做不到实事求是,就有可能误入歧途,走向伪科学或反科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不等于不存在,要肯定或否定一个结果,都必须要拿得出绝对有力的证据。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银河系、外星系,从物质到反物质,从现实的到量子、引力波,等等等等,都是一个认识的过程,都是本着实事求是与自由思想的结果。不能够开拓进取,就可能停滞不前,在混沌中消磨。科学与技术不一样,科学是允许统计、总结与分析的,是一个个假设被证实或否定的过程。而技术是一种明确的规范或工艺,是对科学成果的运用结果。
科学要创新,就必须要有自由的科学精神。不能被某种偏见与外力所禁锢,不能被某种势力和政治所利用。要有足够的思想空间和强大的意志力,不能受制于金钱等外力。曾经一位友人说:“要想有科学理论的创新,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坐在那里胡思乱想,突然来了灵感,可能就产生了创新理论。”这话听起来刺耳,但细想还真是那个理。看看我们现在的那些科研,一个项目申请下来,规定了这样那样的指标,才刚刚开始就要写论文发表来应付考核,只有量不管质。一个科学家,一个项目完成后,后续的项目与前面的项目可以没有一点关系,只要有项目来源,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考虑最多的是怎么拿到这个项目,而不是项目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最后这些本来应该做研究的人,都不得不去绞尽脑汁搞关系,屈服于金钱的淫威。
因为将科学与技术绞在了一起,科学也被冠以生产力,成了赚钱养家糊口买房子的工具。在浮躁中开始,在浮躁中结束。所谓的成果,大多粗制滥造、泛泛而谈,无法使用,只能束之高阁。我们不要去责怪科学家们都变得势利,只怪科学家们不是神仙,他们置身于红尘中,衣食住行用,一样都不能少,都有需求。试想,若当初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是砸在一个饥渴的乞丐头上,他一定会欣喜若狂地将拾起来吃掉,最多感恩上苍的眷顾,给了他食物。或者天天等在树下,等待第二只苹果,守株待兔。哪里有闲心去想什么万有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