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诗经】方伟|(十五)小结
耗时许久,总算把从周的始祖后稷到平王这一段的历史,作个大致的梳理。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武王之前,即:后稷--公刘--古公亶父--文王,主要是这几个君王(当时他们或许不可以称王);二是武王以后:周公--成、康--昭、穆--厉王--宣王--幽王--平王(主要是这几个)。上面提到的这些君王,都是《诗经》中有所关涉者(昭王穆王除外),时间跨度达一千四百多年。这些诗篇连缀起来,就是周王朝的发家史。
这类诗篇比较多,我选取的是51篇。因为这类诗篇,无非两种:一是美,二是刺。无论美、刺,大多篇幅冗长,枯燥乏味,所以,在解说的时候,我将其中的15篇移到后面,留待集中处理。
《诗经》,是可以作为史书来读的。我们从中可以探知周王朝的发迹史。司马迁的《史记》,写周先王的事迹,主要取材于《诗经》。司马迁是个严谨的史学家,他都采信于《诗经》,我们就没有必要对《诗经》的故事加以怀疑。
我曾在给一个乡人的诗集写的序言中说:创造和主宰历史的,是帝王;见证和记录历史的,是诗人。上面提到的这些“王”们,决定了周王朝的历史走向,而这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诗人,却把周王朝的历史给保存了下来,让后来的人们,去认识去研究去思考去借鉴,诗人的作用,同样不可低估。
我一再主张,《诗经》时代是充满自由的空气的。在发家史这一部分里面,我们看到的是言论的自由,不要因为厉王曾经“弭谤”,就把周王朝的言论自由给否决掉,那么凶狠的帝王当政,还有那么多的大臣犯颜直谏,敢批逆鳞,而且没听说厉王把他们怎么样了,可见周朝最暴虐的君王,也还有开明的一面。召穆公说的:“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脩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看来在周王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按照这个方法在实行着。尽管周王朝最终也没能逃脱覆灭的命运,但它毕竟维系了800年之久,对于改朝换代频仍的中国来说,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应该得力于它的开明政治。联想到以前的“彭水诗案”,联想到近来河南灵宝青年网上发帖,灵宝公安局千里追捕,将该青年关了八天,等等等等,我们真该好好读读《诗经》。不过,我怀疑现在有的官员是不是知道有《诗经》这本书。
周朝开明的政治,诞生了伟大的文学和哲学。凡是开明的时期,必有各类杰出的人物出现,而专制时期,只能产生奴才。这个方面的意思,我在各章节里面有所阐述,不想再展开来说了。
用心读读《诗经》吧,对为政治国,对构建和谐社会,对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都是有好处的。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