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考古,发现了古蜀国的房基地,原来他们住在这样的房子里

三星堆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专家们曾发现古蜀国的房基地遗址,后经研究发现,原来古蜀人曾住在特殊的房子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鸭子河畔,于1929年被当地农民燕道成发现。并发掘出文物近百件,由于当时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因此发掘工作并未得到重视。至20世纪80年代,随着新中国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三星堆的发掘工作再次被提上日程,在此次发掘勘察中,考古专家们发现了八处文物坑,其中主要发掘的文物坑有两座,分别是一号坑与二号坑。

毫无疑问,考古专家们既然如此重视文物坑的发掘,一号坑与二号坑自然存在诸多国宝重器,两个文物坑中出土的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骨器、金器等等,著名的青铜面具、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黄金手杖、黄金面具等,都是我国国宝级文物,其考古价值与历史价值十分巨大,为我国西南地区古人类文明文化宝库增添了许多宝贵资料。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三星堆考古发掘工作进行时,不少考古爱好者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二号考古坑的文物中,错误地认为坑中文物的全部出土,预示着三星堆发掘工作的结束。其实不然,因为三星堆的遗址范围内,还隐藏着另一种宝物,它就是古蜀国基建遗址。基建遗址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古蜀人居住的房屋基础建筑遗址,即古蜀人留下的古代宫殿、民居、城墙等遗址,它们虽经历千年风雨成为断壁残垣,却仍颇具考古价值。

据考古专家介绍称,在发掘三星堆遗址的过程中,共发掘出古蜀国居民留下的建筑遗址18处,其纵横交错的排列方式,足以让我们领略古蜀人的建筑智慧,同时也展示了三星堆文明城市的风采。但与其他古遗址留下的基建遗址不同,考古学家们发现古蜀国基建遗址多为木质结构,也就是考古界专业术语中的“木构建筑”。由此专家们也清晰的判断,古蜀国人在生活之中,采用了干栏建筑的方式,也正是这种独特的建筑方式,反映了当地人独有的生活状态。

此时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什么是干栏建筑?它的特点又是什么?干栏式建筑又称干栏巢居,该建筑方式源自于远古时代,是当时南方百越部落独有的建筑风格。干栏式建筑的最大特点是以竹与木搭建房屋构架,继而在其高于地面一定距离上建造房屋。一般来说,干栏式建筑主要分为两层,上层是供人居住的房屋,而下层则主要用于堆放杂物或者豢养牲畜。

我国古代史书中对于干栏建筑的描述,往往会以干栏、高栏、阁栏和葛栏等命名,考古专家们推测该发音很可能是由古越语演变而来的。干栏建筑是我国远古时期南方地区普遍的建筑形式,北方远古人则多以地面为基础建造地上房屋等,二者之所以会出现差异,其实与南北方的气候有关,毕竟南方多雨潮湿,北方却相对干燥寒冷,因此与地面隔空一段距离的干栏式建筑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不得不说,古蜀人的确聪明睿智,在生活条件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他们发明了独特的居住方式,着实令后人尊重与敬仰。

参考资料:《三星堆之谜》 四川出版社出版 刘明著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