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谓的焦虑,不过是畏惧未来
文/温佛佳
大抵是,距离研究生考试,相去不过2个月,内心却充满了否定的声音,甚至担心自己如果考不上,优秀的男朋友会放弃自己,因此倍感焦虑。
而这种焦虑,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她的学习效率,她已快一周看不进去书了。
(师妹留言)
说实话,这几天蛮累,但考虑到师妹会发微信给日常联系并不频繁的我,肯定是真地遇到了情绪问题,我便决定在地铁站的长椅上坐下来,好好聆听她,给她一些我能够给出的建议。
感谢这几个月心理学的学习,让自己变得更为柔软与共情。
我耐心陪她聊了快半个小时,并告诉她,只需要做好以下三件事:
第一,不去抗拒自己的情绪,学着接纳,同时,也不要再去口头上强化自己负面的情绪;
第二,接下去一个半月,行动起来,每天,不管多忙,坚持运动半个小时,慢跑,瑜伽,跳绳都可以(她说,自己喜欢跳绳,却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第三,抓大放小,查漏补缺,全盘统筹,调整学习计划,不要想太多,行动!行动!行动!
最终,收到她感谢的信息,我也才放了心,上了回家的地铁。
其实,情绪本身无所谓好坏。就像焦虑,按心理学家的观点,适度的焦虑,其实,反倒对人的自我实现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不过,人一旦陷入了负面情绪的漩涡里不能自拔,或负面情绪长时间成为人行动的一种背景存在,绑架了人的行动,那就必须进行调整了。
而在我看来,人之所以会焦虑,要么是因为无力改变,要么是因为准备不足。前者需要放下,而后者需要努力。
对于无力改变的东西,一般而言,人比较容易学会放下,因为不需要耗费太多能量。
而对于准备不足的东西,人却不太愿意积极行动,逼迫自己离开舒适区,去迎头赶上。因为,这需要同自己的惰性做斗争。
所以,绝大多数人的焦虑,不过是因为准备不足而导致的畏惧未来。
看过电影《29+1》,几近完美的职场女性林若君在三十岁来临时,遭遇到了父亲的意外去世,以及男友的暗中劈腿。
为了疗愈自己,她辞掉了工作,推掉了一切社交活动,可有一天,当她躺在空无一人的房间内,却被莫名的焦虑吞没了。
她原以为自己无所不有,无所不能,可在30岁的分水岭,却发现,生活远没有所期待的那般美好。
林若君的焦虑,正如她自己所说,不过是来自于对30岁被“单身”后的手足无措,她完全没有做好准备,以至于随着时间流逝,焦虑恐惧便令她动弹不得。
而当她意识到,人生任何阶段,其实都是全新的开始,可以从头来过时,她开始努力采取行动,内心的恐惧和焦虑,便也逐渐消失了。
我之所以给师妹建议,去运动、去行动,是因为除此之外,实在没有别的方法。
要知道,破除焦虑的唯一办法,只有行动。你躺在床上想出千万种摆脱焦虑的方法,都不如你走下床,迈开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所谓有意义的事,不是让你打开音乐播放器,听一首伤感的歌,而是选择一种能对抗你焦虑的正面行动。
人一旦身处负面情绪中,便会倾向性地强化自己的主观感受,结果是,越想就觉得情况越糟越可怕,活生生让情绪消耗着自己的能量,而这些能量,原本可以好好利用起来,去为我们害怕焦虑的事做点准备。
师妹说,自己肯定是完了,一点时间都没有了,自己焦虑到无法呼吸,无心看书。
这,可不就陷入了被坏情绪捆绑的恶性循环了吗?
可,真是没有时间吗?
我提醒她,还有差不多一个半月,而如果她能真正利用好这剩下的时间,45天,610个小时(每天按照14小时算),真可以做非常多的事情的。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这句话,其实适用于任何事情,不是吗?
听到这番话,她告诉我,突然醍醐灌顶一般,力量满满了。她决定重新开始行动,利用好剩下的日子。
就像电影《29+1》中的林若君,当她意识到,30岁完全可以是全新的开始,不再害怕,积极行动起来后,恢复单身的她,反倒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了无限的可能性,内心也日渐丰盈了起来。
所以,你看,人之所以会焦虑,不过是因为准备好不足而导致的畏惧未来。
未来不可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行动起来,全方位武装自己,不断强大自己,去对抗那层出不穷的不确定性。
要知道,破除焦虑的不二法门,唯有积极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