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一本特别痛快的书
读书有时候就像拜师门,遇到名师,醍醐灌顶,满心欢喜。
这两天紧锣密鼓又有点如饥似渴的翻读一本书,名字起得十分低调: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就凭这个名字,在标题党盛行的年代,分分钟就会被淹没。可是它非但没被淹没,还在预售阶段就被众多买家锁定了,实力可见一斑。
甚至像我这种宏观经济门外汉,也眼巴巴的想要第一时间读个痛快。实在是因为某次听了作者的直播演讲,两个多小时,没有演讲稿,洋洋洒洒,切中要害的讲了诸多经济问题、金融问题、管理问题,听得人十分过瘾。
我尤其崇拜能把复杂问题掰开了,揉碎了,用朴素无华的话语,讲得明明白白的人。
余永定先生撰文评价此书:《结构性改革》 一书终于打开了一扇窗口,使我们得以窥见他的思想脉络和行事逻辑。如果中国其他同样富有实践经验的地方官员和政府大员都能像黄奇帆先生这样,在退出一线之后,深入总结自己为政的经验教训,使之系统化、理论化,那将不仅是中国经济学界之幸,而且是国家之幸。
这两天重点读的章节是:去杠杆与金融风险防范。其中复杂的金融知识和宏观经济运行规律,不是我这个数学根基不好的人能秒懂的,很多词汇陌生又拗口,对我来说,仅限于看得懂字词。更让我折服与钦佩的,是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想藏也藏不住的、做事的方法与道理。
比如:P2P。
作者在书中写到,从2013年开始,他就对互联网贷款P2P十分警觉,且坚决制止的。在2013年就批示:在重庆市,不允许注册一家P2P公司,也绝不允许外地批准的P2P机构跑到重庆开公司。到了2015年,全国两千多个P2P机构,有几千亿元的坏账。
在2020年查询P2P的定义,百度上查到的信息是:
P2P是英文peer to peer lending(或peer-to-peer)的缩写,意即个人对个人(伙伴对伙伴)。又称点对点网络借款,是一种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借贷模式。属于互联网金融(ITFIN)产品的一种。属于民间小额借贷,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网络信贷平台及相关理财行为、金融服务。
定义是中性的,想要通透、准确的认知一个事物,必须具备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能用自己的话讲清楚的能力。
P2P在当时属新鲜事物,在一些地方是受拥护的。同一个事物,不同地区给出了甚至截然相反的政策,为什么?
同一个项目,有的人认为可以做,有的人就会坚决不做,为什么?
是大家掌握到的信息不同,出发点不同,诉求不同,目标不同……种种不同,最后导致决策不同。又想起那篇著名的经济学文章: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如果因能力不足看不见,就应该学习借鉴有能力看见的人;如果是视而不见又心存侥幸,那最后只能自己兜着苦果慢慢吃。
在这个事例中,作者不但拥有看见的能力,且拥有果断的决策力和强大的执行力,令人钦佩。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别被格局局限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