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家长要做好“圆梦人”

李汝霞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从保障中小学生睡眠着手,以“小切口”撬动“大改革”,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上聚能发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近年来,围绕增强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保护学生视力、严控中小学作业量、严厉打击违规校外辅导、取消特长生加分等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项管理措施,力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时下,教育部聚焦学生睡眠,下发专门通知,旨在推动“睡眠”好政策尽快落地开花。

保障孩子睡眠,家长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履行好监护人的职责,积极主动地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当好孩子的“圆梦人”。

首先,思想认识要到位。孩子的睡眠时间能否得到保障,孩子的睡眠质量如何,家长是关键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要高度重视孩子的睡眠质量,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从此前的一些学生反映看,学校虽然打出了全面减负“组合拳”,但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但没有降下来,反而有增加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家长信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教育理念,用“补习班”“特长课”把学校给学生腾出的自由时间填满,致使减负难以落实到位,学生睡眠时间得不到保证。让“睡眠”政策落实到位,家长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消除教育焦虑,把属于孩子的时间还给孩子,保证孩子睡得早、睡得好。

其次,落实执行要到位。好政策重在落实。家长必须坚持“实”字当头,针对孩子的睡眠特点和时间需求,真抓落实,为“睡眠”政策落实扫除一切障碍,让孩子睡得早、睡得足、睡得好。其中,有一种情况值得警惕,家长积极配合,但落实环节却面临诸多困难,部分家长晚上下班较晚、早晨上班较早,孩子的作息时间基本跟家长保持一致,难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对此,家长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孩子的睡眠,尽快将孩子的睡眠时间调整到位。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不熬夜、不晚睡,为孩子作好示范。确有困难不能早睡的家庭,家长要想办法引导孩子养成自主早睡的习惯,消除依赖心理。

再次,监督指导要到位。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按时作息、规律作息的习惯,还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防止完成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另外,家长还要注意孩子上床后是否真正睡着,是否存在“假睡”现象,不能让孩子的有效睡眠时间出现泡沫。对于睡眠有困难的孩子,家长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或者尽快就医。

(作者李汝霞,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