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需要成果意识
什么是成果意识?这里的成果意识,可以有两个纬度的理解:一是导向思维,就是在做事情之前能够弄清楚预期的结果是什么样子,并根据预期目标去规划、确定获得结果的最佳途径;二是句号思维,就是在经历或完成一件事情后,能够及时总结经验、反思教训,梳理提炼出一线实践成果。成果意识包含的这两种思维,关注了教育实践的开头与结尾,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从实践来看,凡是能够获得较大成功的教师,几乎都具有以下两种能力。
其一,善于设定方向,制定目标成果。以目标为导向,用成果来倒逼,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一种重要方法。无论是做事还是成长,都必须具有清晰的目标,需要预设一个值得追求的成果。一旦树立起自己想要的成果,你就可以跳出“手段”的低视角,就可以想到一千种办法去实现,想到一万种办法去解决。在“叙事者”团队中,有些教师就缺少目标意识,只知道埋头去写教育叙事,并不知道自己将要写到哪里、走向何方。这种日复一日的低头拉车,看到的只是脚底下的一小块土地,心中就不会有大的原野,自然也就不会有快速的进步和卓然的收获。所以,我建议叙事者们都要树立成果意识,每半年给自己定一个需要实现的小成果,比如这个学期我要发表3篇文章。你一旦明确了“发表3篇文章”这个目标,你的写作就有了动力和方向,你就会千方百计地去观察生活,寻找最值得记录的素材和事件。也会因为有了这样的追求,你才会有动力去投稿,去寻求他人的指导和帮助,也才会有成功的可能。并且,如果有了第1篇文章的发表,你马上就会有发表第2篇的愿望,也就持续拥有了前行的动力和勇气。
其二,善于总结提炼,形成认识成果。每一个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经验,都有或深或浅的教育特色,却很少有人愿意沉下心来,完成一次系统的思考,为自己的成长构建一个完整的行动体系。这也是绝大多数教师无法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无法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无法获得真正成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教师来说,最重要却又最容易被忽略的能力就是——画好每一件事情的句号。其实,我们每经历一件事情,每走过一段实践,都会有不同的经验或教训。这些经验或教训并不会直接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而是需要我们采用“回望”的方式去挖掘,使用“淘沙”的方法去凝练。而成果凝练的主要方式当然就是写作,用文字把所得的经验或教训物化出来,需要经历一系列缜密的思考和逻辑的建构,这也就是为什么“写比说难”的重要原因。而恰恰因为“难”,也就更有价值和意义。叙事者倡导每周一篇教育叙事,其实就是在帮助教师形成画句号的习惯,把每一件值得的的事情都画上圆满的句号。
在校园里,我们总是可以看到很多教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教学成绩不错,班级管理也顺畅,却总是会出现“出力不出活”的现象,无法走到更远的地方。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这两个因素在起作用:一是不向前看,做事情没有规划意识,习惯于“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在思维和行动上都存在“近视”行为,只管当下、就事论事,所以往往会因为“事倍功半”导致成长缓慢或停滞;二是不向后看,无论工作精彩与否,都欠缺一个回望和反思的过程,所以失误得不到纠正和完善,经验得不到总结和提升,所以导致教师成长的效度大打折扣。而如果把这两个因素合起来看,那就是一个原因——缺少必要的成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