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传(第92章)

第92章 真爱不在帝王家

闲散时光易过,秋去冬来,转眼便到了724年春天。这是王维到济州担任司仓参军的第四个年头了。

对王维来说,春耕时节自然是忙碌的。

俗话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济州百姓一年收成好坏,是丰收还是歉收,无不和春耕息息相关。因此,立春过后,王维便带着赵化,日日早出晚归,奔波于济州各乡的田间地头,视察百姓春耕情况。

这日,王维一早又出门了。春雨淅沥,断断续续下了一日。傍晚时分,天色有些黑了下来。璎珞时不时走到屋外,站在檐下台阶上,抬头看沉沉的天空和细细的雨线,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每逢下雨,乡间道路便泥泞难行,王维这般冒雨走了一日,不知衣衫和芒鞋是否都湿了?

王维今日倒是穿了蓑衣,戴了斗笠,在田间走了一日,此刻正匆匆赶回府衙。一进府衙,就有司户参军、司法参军、司录参军等三五同僚上来招呼道:“王参军,这会儿下衙了,闲来无事,咱们不妨去酒肆小酌一杯,你一同前去如何?”

王维忙脱下蓑衣,摘下斗笠,抱拳笑道:“多谢各位盛情,今日走了一日,倒是有些乏了,我想早些回家歇着,你们多喝几杯,尽兴才好。”

“哦,可惜了,那就不叨扰王参军了,咱们下回再约。”同僚们也笑着抱了抱拳,熙熙攘攘地往衙门外走去。

看着一行人远去的背影,赵化拎着王维的蓑衣和斗笠,一溜小跑跟了上来,凑到王维身边,有些支支吾吾地说:“王大人,有句话小的不知当讲不当讲?”

“哦?我这里,还有什么不可讲的么?”王维回头看了赵化一眼,含笑问道。

“王大人,小的想着,你若得空了,倒也不妨和同僚们喝喝酒,说说话,不然,几次拂了他们的意,会不会……”

“哦,这个么……”王维轻轻掸了掸袍角上沾的泥水,目光澄澈地说:“这些并不打紧,即便府衙里有人说我不近人情,或是胆小惧内,又有什么要紧?你也赶紧收拾一下,早些回家去吧。”

“是,大人。”看着王维重新穿好蓑衣、戴好斗笠,大步流星地走进雨幕里,赵化不禁叹了口气,王大人哪里是不近人情、胆小惧内?他只是不愿将时间浪费在不相干的人和事上,尤其是和同僚之间的觥筹交错、迎来送往上。他的心里,一直装着他的家人。这样的男子,倒是全天下打着灯笼都难寻的。

王维快步走回家中,一进家门,便看到璎珞正抱着莲儿在屋内来回踱步。快满一周岁的莲儿,长得粉雕玉琢,像极了年画中的婴孩,正在璎珞怀中咿呀学语,不时发出“咯咯咯”的笑声。

王维快步走到璎珞面前,从璎珞手中接过莲儿,在莲儿粉嘟嘟的小脸蛋上结结实实亲了一口,说:“阿爷回来咯,今日莲儿乖不乖?会不会叫阿爷啦?”说着,就抱着莲儿在屋内打转,逗得莲儿越发开心,银铃般的笑声洒了一屋。

说话间,璎珞已让小蝶打了一盆热水过来,璎珞示意福嫂去抱莲儿,自己则端了一碗姜茶,递到王维手中,笑盈盈道:“今日淋了一天雨,你先趁热喝了这碗姜茶,去去寒气才好。”

王维呵呵笑道:“你夫君身体向来很好,哪里这般娇贵了?”话是这样说,但还是端起姜茶,一口气喝了下去,末了,满足地叹了口气,说:“多谢娘子。”

璎珞没好气地看了他一眼,用热水绞了葛巾,一边替他净面,一边絮絮说道:“去年我坐月子那会,你哪天不是和我说上三遍:身子是自己的,要知道保养才好。如今我也不怕你烦,天天这样唠叨你。”

王维轻轻按住璎珞手背,从她手中取过热葛巾,用热葛巾盖住了自己的脸,笑道:“你是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呐,为夫愿听娘子教诲。对了,这些日子连着下雨,你在家中已是闷了几日,待天气放晴,我休沐时,陪你和莲儿出去散散?”

“哪有,今日我和福嫂、小蝶倒是琢磨出了一个新鲜菜式,待会请你尝尝。不过,你可不许说不好吃。”璎珞眨了眨眼睛,笑得一脸灿烂,似乎将阳光带进了整间屋子。眼角眉梢,洋溢着几许骄傲,几许得意。

刹那间,王维仿佛看到了6年前在长安街头猜元宵灯谜的那个小女子,也是笑得如此灿烂,如此骄傲,如此得意!都说岁月催人老,但对他的璎珞而言,岁月不仅没有改变她的容颜,反而让她越来越散发出一种令人心醉的光华……

王维不由笑了起来,揉了揉她的头发,说:“娘子做什么,我便吃什么。这辈子跟着娘子,为夫自然是有口福的!”

说笑声中,一道道热腾腾的菜被一一摆上了案几,除了平日常吃的高汤百岁羹、加料五生盘、如意卷、醋芹等几道菜外,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道鲤鱼两吃。

只见在一个晶莹透亮的青瓷盘里,一边是切得薄如蝉翼、晶莹雪白的生鱼片,一边是烤得芳香四溢、外焦内松的烤鱼。两种吃法同时出现在一个盘里,倒确实有些新奇。

王维忙举起竹箸,一样吃了一口,闭上双眼,细细品尝,不禁点头赞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娘子果然慧心巧思,才想得出这般新颖的做法。”

“是说,小姐真当好心思。我原本想用整条鱼熬汤,小姐说可惜了。这样一鱼两吃的做法,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福嫂也是一叠声地赞叹,对璎珞佩服不已。

“其实也没什么,我只是想着,这条鲤鱼有一尺多长,若是整条鱼熬汤,吃不完倒是可惜了。不如用腹背的鱼肉做成生鱼片,剩余部分浸上调料,做成烤鱼,也还香脆入味一些。”璎珞巧笑嫣然,夹了几块生鱼片,蘸了调料,放入王维碗中。

王维边吃边叹:“娘子继续勉力,假以时日,为夫倒是可以为娘子编撰一本《崔氏私房菜谱》,让娘子的菜品流芳百世,如何?”

“唔,若是能为每道菜赋诗一首,就更妙了。”璎珞嘴角上扬,略带促狭地笑着。

“娘子但有驱使,为夫敢不从命?更何况吃人嘴短,为夫定当效劳。”王维一脸调皮,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

屋外,是一轮明月,万里星空;屋内,是菜肴散发出来的腾腾热气和晕黄跳跃的温暖烛光。在王维看来,和璎珞在一起的每一个日子,都有一种山水田园画般的悠然。家有娇妻爱女,此生夫复何求?

不过,在距离济州千里之外的帝都长安,帝王家的生活,却充满了各种无奈。

霍国公主自夫君裴虚己贬谪病逝后,一直郁郁寡欢、深居简出。尽管皇兄李隆基多次明示、暗示霍国公主可以改嫁,但她都不为所动。自玉真公主回到长安玉真观后,便搬来玉真观和姊姊同住,过起了和女道士一般无二的生活。

至于玉真公主,去年夏天送给王维那把来自西域的镶玉琵琶后,不久就收到了王维的回信。信封上,是王维那手古朴庄重的隶书——玉真公主亲启。玉真公主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打开这封信的,只记得,她打开信时的手指,竟是不自觉地发颤。那一刻,她竟有一种害怕,害怕他会礼貌地谢绝这份礼物,那样的话,便是拒她于千里之外了。

因此,当她读到信中王维说“如若公主不弃,王维夫妇愿让莲儿认公主为义母,将来或可承欢于公主膝下,报答公主仁爱于万一”时,心中竟有一种如释重负、受宠若惊之感。

信中还说,待莲儿再大一些,他们夫妇会带上莲儿,来长安拜谒公主,行义女叩拜之礼。

“王维愿让爱女认我为义母?这是否意味着,王维愿意让我走进他的生活?我至少可以知道,他过得好不好?于我而言,这便够了,不是么?”看罢来信,玉真公主掩信沉思,沐手焚香,对着一柱袅袅燃烧的檀香,默默想着:“想我持盈半生,虽未遇到可以携手共度余生之人,但老天待我终究不薄,让我有了义子仙芝、义女田田,我当心满意足才是。”

霍国公主有霍国公主的无奈,玉真公主有玉真公主的无奈,就连贵为圣人的唐玄宗李隆基,也有他的无奈。他的无奈,是在皇后和宠妃之间选择的无奈。

李隆基的皇后是结发妻子王氏,婚后一直未能生育,只好将其他妃子所生的三子李亨收养为儿子。

不过,李隆基715年立太子时,既没有立王皇后的养子李亨,也没有立长子李琮,而是立了赵丽妃生的次子李瑛。这样的安排,使得太子之位并不稳固。尤其是武惠妃得宠后,千方百计想让自己的儿子李瑁成为太子。李隆基对武惠妃确实宠爱有加,722年册封她为惠妃,在后宫的地位仅在王皇后一人之下,且大有取代皇后而上之的趋势。

王皇后自然是心怀怨恨的,但又无可奈何,唯一的出路是要生下皇子,方能巩固皇后地位。于是,724年春天,走投无路的王皇后,一时情急,请哥哥王守一(李隆基的妹夫、薛国公主的驸马)找来左道僧人做法的霹雳木,在上面刻了天地和李隆基的字样。王皇后相信,只要将这个木头日日随身带着,便可以怀上皇子,她的皇后就能长长久久一直当下去。

但这样的“符厌事件”,向来是宫中大忌。事情很快就败露了,李隆基一怒之下,当即不由分说废了王皇后。可怜王皇后一夜之间,就从母仪天下的皇后沦落为一介庶人,被关押在后宫别院内,无人问津。还连累哥哥王守一先是被贬,随即被赐死。

或许,从一开始,这就是武惠妃设计的一个坑,只不过王皇后兄妹一时失去理智,不自觉地跳进去了。废了王皇后的李隆基,心里真的高兴吗?其实未必。王皇后毕竟是他的结发妻子,是他还是临淄王时就明媒正娶的妻子,是陪他一路腥风血雨、披荆斩棘登上皇帝宝座的妻子……

但面对千娇百媚的武惠妃,李隆基即使对王皇后心怀愧疚,这份愧疚也是转瞬即逝的吧?或许对于帝王来说,此生注定要辜负很多女子,那么,也就不在乎多辜负一个了。(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