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传(第49章)

第49章 赏菊品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在母亲身边承欢膝下的日子,何其匆匆。一晃眼,婚假只剩十多天。王维和璎珞不得不踏上前往济州的路途。这日,他们拜别母亲,对弟妹们嘱咐了一番后,向汴州出发了。

汴州就是如今的开封,在黄河以南,居天下之中。

春秋时期,郑国君主郑庄公在开封城南祥符区朱仙镇附近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将此地命名为“启封”。

西汉初年,为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将“启封”改名为“开封”。

北周时期,因开封濒临汴水,是黄河与淮河之间的水运要地,故改名汴州,成为北朝对南朝作战的水运线上的八大重要仓库之一。

唐朝开元年间,汴州已是一座繁荣富庶的名城,有“琪树明霞五凤楼,汴京富丽天下无”之美誉。

汴州城内河流众多,尤以汴河为主要水道。隋炀帝开凿的绵延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其中,通济渠就在汴州城内,联通黄河和淮河。

汴州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来自江南的粮食等物质源源不断地运到汴州,再从汴州运往洛阳、长安,时人称“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王维和璎珞骑马驰骋在红叶黄花间,一路上,枫叶漫山,秋菊遍地,秋光明媚,秋风拂在脸上,不焦不躁,正是出游的好时节。

一入汴州城,随处可闻叫卖茱萸和菊花酒的声音,随处可见花朵硕大、色泽纯正、高矮适中的菊花,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菊花特有的淡雅清香,可谓“冲天香阵透汴州,满城尽带黄金甲”。

王维知道汴州城内有一处赏菊的最佳去处——百花苑,便携了璎珞一同前往。璎珞今日穿了鹅黄色窄袖罗衫,搭配浅绿色齐胸襦裙,通身宛若菊花仙子般,轻快地穿梭在百花苑内的菊花丛中。秋阳洒落在她身上,愈发显得人淡如菊,心素如简,举手投足间,自有一种百看不厌的清丽婉约。

王维不觉看怔了。曾经,当他被岐王告知玉真公主欲招其为驸马时,他一度以为,今生再无可能和璎珞共赏天下奇山异水。因此,此时此刻,能和璎珞携手共赏菊花,竟然有种恍如梦中的错觉……

“摩诘,你看,这重瓣紫色菊花,倒是难得。”顺着璎珞手指的方向,王维看到花圃中有一株开得正艳的紫色菊花。难能可贵的是,顶上不是一朵,而是双花对峙,傲立群芳。

“唔,养花如同养人。这重瓣紫菊,是菊中的珍品,最是难养。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花了心思在上面,就定然能养活得好。”

王维携了璎珞的手,一边赏花,一边将他认识的品种一一解说给她听。末了,他驻足而立,说:“如此美景,怎可无诗?我心里倒是得了几句,不妨吟与娘子听听。”

璎珞点头微笑,说:“是了,有些时日没听你作诗了。”

王维负手看向花丛,郎朗吟来:“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璎珞自然听懂了诗中的借菊传情,她也略一思索,笑意盈盈道:“摩诘,我也凑了几句,不知可好?”

“娘子的诗,自然是好的,我洗耳恭听。”

璎珞走到重瓣紫菊旁,一字一句斟酌道:“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唔,甚妙。'醉酹寒香酒一杯’,我今晚倒是想喝一杯酒,你陪我可好?”王维笑微微地看着她,眉头微不可见地挑了挑,眼里倒是有几分促狭。

璎珞知道王维酒量了得,心中一动,说:“记得每年菊花盛开时,家里就会酿菊花酒。阿娘让厨下将菊花的茎叶和黍米一起蒸,那种香味,在屋里可以长久不散,阿爷很是爱喝。摩诘,往后我也酿菊花酒给你喝!”璎珞几分俏皮,几分得意。

“若能喝上娘子亲手酿的菊花酒,我定要醉了。”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和爱上共赏菊花、共饮佳酿的时光,一生中能有几回?人世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此罢。

当王维和璎珞流连于汴州城的菊花时,在距离汴州千里之外的四川青城山,玉真公主正独自一人喝着一杯五味杂陈的菊花酒。

没有王维的长安,没有亲情的李唐王室,让她不再有些许留恋。她亲手抄写完5000多字的《道德经》后,就怅然离开长安,回到了阔别8年的青城山。这里,是她10年前出家的地方。

10年前,为了远离冷酷的宫廷斗争,她来到这里。如今,为了远离红尘纷扰,她再次来到这里,试图放下一切,回到不曾认识王维时的心境……

盛在夜光杯中的菊花酒,散发着琥珀色的光芒,轻轻一摇,犹浸菊香。虽然酒是刚刚热过的,但喝在口中,却渐渐发凉,一如那些红尘往事。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同样是菊花,有的菊花,会在爱人深情的眼眸中明媚地绽放,开在爱人怀中,开在爱人心头,被爱人珍藏一生一世。

而有的菊花,却在寒风中孤独地开,又在寒风中孤独地落。唯一的欣赏者,只有自己。最终,无非是被酿成了一杯酒,留下似有若无的一缕残香罢了。

她手中的这杯菊花酒,大约就是由那些孤芳自赏的菊花酿成的。否则,怎会如此酸胀?如此苦涩?

她一口一口地咽着,和酒一起咽下的,还有那些酸涩的回忆。这样也好,就让它们一起咽入喉中,尘封在记忆深处罢。

其实,她不知道,她并非孤芳自赏。

有一个和王维一样才华横溢的翩翩少年,正向她遥遥走来。他就是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氏李白。

他和同龄的王维、比他们小11岁的杜甫一起,成为盛唐诗坛三座无法逾越的高峰,分别被誉为“诗仙”、“诗佛”、“诗圣”。

李白的血液里,流淌着不同于汉人的文化基因。

公元701年,李白出生在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碎叶城是唐朝在西部地区设防最远的一座边陲城市,与龟兹、疏勒、于田并称为唐代“安西四镇”,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之一。

李白5岁那年,突厥人入侵碎叶,李家举家东迁,辗转来到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定居。

715年,当王维从山西前往长安参加科考时,李白则“好剑术、喜任侠”,一心渴望的,是求仙得道。

他曾写过一封《与韩荆州书》的自荐信,自称“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718年,当王维在长安挑灯夜读时,李白从四川前往嵩山,拜访天下名道、玉真公主的师傅——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出生于647年,字子微,法号道隐,人称白云先生,是晋宣帝司马懿之弟司马馗的后人。他家学渊博,博学多才,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尤其擅长篆书和隶书。他独创的“金剪刀书”,更是别具风采,风靡一时。

然而,出生官宦世家的他,却厌倦了仕途。667年,21岁的他,决定拜在当时著名的道士潘师正门下,隐居嵩山,潜心修行上清经法、符箓、导引、服饵等道术。

潘师正是南朝著名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的陶弘景的第四代弟子。潘师正十分赏识司马承祯,将他视为正式传人,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自陶隐居传正一之法,至汝四叶矣。”

在潘师正的悉心培养下,司马承祯成为道教茅山宗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

718年,当李白慕名前往嵩山拜访司马承祯时,司马承祯已离开嵩山,隐居在天台山玉霄峰。不过,李白并没有白走一趟,他有幸认识了司马承祯弟子胡紫阳,向他讨教了一番,写下了“予与紫阳神交,饱餐素论,十得其九”等句。

胡紫阳有一弟子,名叫元丹丘,和李白年纪相仿,志趣相投。李白潇洒不羁,自视甚高,却极欣赏元丹丘,认为他是可以长生不死的仙人。

他们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三年来,一起访仙修道,炼丹舞剑,足迹遍及河南嵩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等道教圣地,成为无话不谈的至交好友。

这日,两人又在月下小酌,开怀畅聊。

“太白,你才华横溢,鲜有人及。当今圣上爱才惜才,知人善任。依我看来,你是锥处囊中,其末立见。”

“哪里,我一生所好,唯与三五知己饮酒、吟诗、舞剑而已。快意人生,不过如此。”

“此言差矣。常言道:乱世隐于山林,盛世出将入相。眼下正是太平盛世,你倒不应如此埋没了自己。你若有心入仕,我倒可以帮你引荐引荐。”

“哦?此话从何讲起?”

“当今圣上一母同胞妹妹玉真公主,10年前在四川青城山出家,号持盈法师。说起来,我和她倒是有一面之缘。”

“玉真公主?”李白怔了怔,摇了摇头,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至于这个用处,是在庙堂之上,还是山野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来来来,如此清风明月,还是喝酒要紧。”李白说着,一仰头,又一杯美酒落了肚。

唉,这个李白,美酒当前,就什么都不管不顾了。元丹丘摇了摇头,一仰脖,也喝下了手中的一杯酒。

(未完待续)

《王维传》全部连载

王维传(第一章)王维传(第二、三章)王维传(第四、五章)王维传(第六、七章)王维传(第八章)王维传(第九章)王维传(第十、十一、十二章)王维传(第十三、十四章)王维传(第十五章)王维传(第十六章)王维传(第十七章)王维传(第十八章)王维传(第十九章)王维传(第二十章)王维传(第二十一章)王维传(第22章)王维传(第23章)王维传(第24章)王维传(第25章)王维传(第26章)王维传(第27章)王维传(第28章)王维传(第29章)王维传(第30章)王维传(第31章)王维传(第32章)王维传(第33章)王维传(第34章)王维传(第35章)王维传(第36章)王维传(第37章)王维传(第38章)王维传(第39章)王维传(第40章)王维传(第41章)王维传(第42章)王维传(第43章)王维传(第44章)王维传(第45章)王维传(第46章)王维传(第47章)王维传(第48章)

(0)

相关推荐

  • 曹胜高|李白《将进酒》中的酒友与隐友

    李白<将进酒>中的 酒友与隐友 摘 要 李白<将进酒>中提到的岑夫子.丹丘生,是隐居在嵩山和九皋山的两位修炼者,也是李白在嵩阳隐居修道时期的好友.三人相约嵩阳而举行的一场著名酒 ...

  • 看图识唐诗(892)李白·感遇其二

    李白·感遇其二 可叹东篱菊,可叹东篱边的菊花, 茎疏叶且微.它的茎细小叶又微. 虽言异兰蕙,菊虽说与兰蕙有所不同, 亦自有芳菲.但它也拥有特殊的亮丽. 未泛盈樽酒,未曾喝过陶潜那满杯的酒, 徒沾清露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237章)

    当崔希逸向王维吐露这件不敢和外人道的心事后,心里好受了许多.王维也感动于崔希逸对他的信任,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河西节度使管辖范围很大,下设赤水军.健康军.玉门军.张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9章)

    第199章 烫手山芋 这天,当武玉娘蹙眉告诉李林甫,张九龄拒收紫竹席,武惠妃很生气时,李林甫哈哈大笑道:"这很意外么?我早就知道会是如此!" 武玉娘一脸不解道:"既然你早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1章)

    第191章 侍郎拜相 咸宜公主的婚事定了后,735年春天,武惠妃开始操心李瑁的婚事. 这日,李林甫让武玉娘进宫捎话给武惠妃,为了彰显寿王的地位,寿王所娶的女子宜出自崔.卢.郑.李.王等世家大族,李林甫 ...

  • 王维传(第九章)

    第九章 璎珞是她 "摩诘,我刚听说祖六病逝了,这是真的吗?"这日,王维好友裴迪急冲冲地来到云来客栈. 裴迪是关中(今陕西)人氏,在家中排行第十,人称十公子,和王维同年.他和王维.祖 ...

  • 王维传(第一章)

    缘起: 近日读<旧唐书.王维传>,偶得"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一句. 颇为心动. 继而查阅<新唐书.王维传><唐才子传.王维>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3章)

    "仙芝--"莲儿似醒非醒,口中一直叫着仙芝的名字. 屋中放了两盆燃得正旺的炭火,王维往盛着热水的铜盆里浸了浸手,直到手上完全热乎了,才小心翼翼地往莲儿额头上摸了摸,两天了,烧依然没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2章)

    风追着风,云堆着云,四野凄沧,草木含悲. 莲儿做了一个梦,一个很长很长.似乎没有尽头的梦. 梦连着梦,梦套着梦,梦醒了还是梦.有些梦倏忽即逝,有些梦萦绕不去,一个接着一个,如一条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时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1章)

    当李隆基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要找一个能接替他们驻守潼关.剿灭叛军的大将,并非易事. 思来想去,李隆基决定让曾经的两镇节度使.西平郡王.突厥老将哥舒翰出马!哥舒翰出生于699年,此时的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0章)

    高仙芝并不知道,洛阳城破后,封常清写好了表文待罪,苦于一直没有机会送呈皇上.临刑前,他交给边令诚,请他务必送呈皇上. 边令诚不以为然,随手扔到了一边.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在军中无聊,让陌刀手把封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