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144章)
在洛阳陪伴姊姊金仙公主的玉真公主,迟迟没有回到长安。远在湖北安陆的李白,如约来到了长安。只是他不知道,他的好友孟浩然已经先他一步离开了长安。李白少年时代就读过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对汉代王朝的强大声势和雄伟气魄十分向往,也想出将入相,效力大唐王朝。因此,和孟浩然一样,来到长安的李白迫切想要入仕。但和孟浩然不同的是,李白希望入仕的方法,不是参加科举考试,而是干谒王公贵族,通过引荐做官,实现他辅弼圣上、寰宇大定的政治理想。初到长安的李白,根据孟浩然信中所写找到了闲云客栈,安顿了下来。明天,他要带着岳父的推荐信,去拜访开元一代文宗、尚书左丞相、集贤院学士张说。想着他的盖世才华即将得到一代文宗的赏识,李白越想越激动,这夜竟是辗转反侧,迟迟难以入眠。躺在床上的他,不由想起了自己过去三十年的人生。他从小好剑术,喜任侠,从15岁起,就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但直至26岁,依然一事无成,孑然一身。727年秋,27岁的他游玩至湖北安陆,结识了一位名叫蔡十的山人。蔡十是唐高宗时期宰相许圉师的外甥。许圉师已于679年去世,有一孙女,名叫许萱(小名紫烟),尚待字闺中。在蔡十的撮合下,他入赘许家,在安陆定居了下来。婚后,他和紫烟相敬如宾,很快有了一儿一女。儿子取名伯禽,女儿取名平阳,一家四口过得幸福和乐。漂泊了十多年的他,第一次有了安定的感觉,愿意和妻子儿女在安陆共度余生。但是,729年发生的一件小事,又在他心里激起了波澜。这天,他在街头酒肆多喝了几杯,有了醉意,回家路上忘了回避安州长史李京之的乘驾,冒犯了官威,受到了李长史的训责。他当场借着酒兴,洋洋洒洒写了一篇《上安州李长史书》,解释自己误撞乘驾之原由。不料,李长史看到“白孤剑谁托,悲歌自怜。迫于凄惶,席不暇暖。寄绝国而何仰?若浮云而无依。南徙莫从,北游失路”后,不仅当即宽宥了他,还大赞他的才华,说:“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澈,句句动人!”他一直坚信自己并非池中之物,李长史对他的肯定,再次坚定了他的信心。他那颗原本已经沉寂下来的心,再次蠢蠢欲动。恰好此时好友孟浩然来信,说在长安谋求功名。他思之再三,告诉紫烟,决定来年春天也到长安碰碰运气。看着他热切的眼神,紫烟含泪答应。临行时,岳父为他写了一封推荐信,让他到长安拜访张丞相。想到这里,李白不由抬头望月,在这月明星稀的夜里,紫烟是否也在看着这轮圆月思念自己?“紫烟,谢谢你。待我功成名就之时,一定为你奉上凤冠霞帔。”在一片明亮的月光中,李白情不自禁吟道:“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夜无眠,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李白就整冠束发,前往位于崇仁坊的张丞相府邸。崇仁坊是长安城一等一的权贵云集之处,紧靠着皇城的东墙,公主出嫁成礼的礼会院、各大名城在京城的进奏院,都集中在此坊。李白骑着高头大马,在崇仁坊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流中缓缓而行,远远便看见一栋栋雕饰精美的重檐飞阁掩映在奇石高树之间,心知这便是赫赫有名的张丞相府邸了。到得一扇乌头大门前,李白连忙下马,轻叩大门。片刻功夫,就有一老苍头来开门。李白忙双手递上名刺和推荐信,恭恭敬敬道:“这位老丈,晚生是湖北安陆李白,前朝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婿,特来拜见张丞相。”“我家大人身子不舒坦,已经闭门谢客多日了,你回吧。”老苍头皱了皱眉,直接下了逐客令。“这位老丈,我岳丈认识张丞相,特地让我从安陆赶来。路上走了多日,好不容易到了丞相府邸,还请老丈行个方便。”李白心头一急,忙从袖袍中掏出一锭银子,一边塞到老苍头手里,一边俯身作了个揖。“这个……”老苍头面露难色道,“这样吧,看在你千里迢迢赶来的份上,我去帮你通报一声,你且等着。”说着,老苍头收下银子,拿着李白的名刺和推荐信走了进去。过了一炷香功夫,老苍头才走了出来,摇头叹息道:“我家夫人说了,大人身子不好,一律不能见客。”看到李白一脸失落,老苍头上前一步,凑到李白耳边小声说道,“你若真有急事,可以找我家郎君。我家郎君姓张名垍,是当今圣上的驸马,住在宁亲公主府上,你可以去那里碰碰运气。”李白忙一叠声地向老苍头道谢,虽然今日见不到张丞相,但至少摸到丞相府邸的门了。其他事情,还需从长计议。老苍头说的张垍,是张说次子,两年前尚了唐玄宗宠爱的第八个女儿——宁亲公主,拜驸马都尉、卫尉卿。唐玄宗爱屋及乌,经常赏赐一些奇珍异宝给张垍。张垍忍不住会把皇上赏赐之物拿给在翰林院供职的大哥张均看,张均笑弟弟道:“此妇翁与女婿,非天子赐学士也。”回闲云客栈的路上,李白一路走,一路想,要想见到张垍,并非老苍头说得那般轻巧。堂堂宁亲公主的府第,恐怕比丞相府邸更难接近。当李白为见不到张丞相和张垍而发愁时,王维正想着是否要离开集贤院。本来,王维已经在集贤院做得顺风顺水,但730年开春以来接连发生的几件事,却打破了这份平静。先是张丞相病重,不能再来集贤院。据说圣上每天都派中使前去看望,并亲自为他书写药方。但饶是这样,张丞相的病依然不见好转,恐怕是凶多吉少了。张丞相不在集贤院,集贤院的大小事务自然都落在了秘书少监张九龄身上。但屋漏偏逢连夜雨,张少监远在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的母亲也身染重疾。身为家中长子,张九龄必须赶回老家侍奉母亲。眼看着张丞相和张少监都先后离开了集贤院,好友孟浩然也因在圣上面前说错话而怅然离开了长安,王维不由有些怅然。他当初入职集贤院,是因为仰慕张丞相和张少监的为人和学识,如今他们都不在了,集贤院也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多少个不眠之夜,他一遍一遍问自己,他到底想做什么?他蓦然想起,他曾答应过璎珞,要陪她走遍大江南北、看遍奇山异水。如今,虽然璎珞再也不能亲眼看到这一切,但他愿意当她的双脚和双眼,替她去走、去看天地间的一切美好……去意已决后,王维果断辞去了集贤院校书郎的职务,和当年辞去济州司仓参军一样,再次恢复自由之身。只不过,那时他有璎珞相伴,如今他是孑然一身。他将莲儿托付给弟弟王缙,开始浪迹天涯。他要去的第一个地方,是长安附近的终南山。那年在卢氏县,他问过璎珞:“璎珞,你想去看终南山的雪景么?那种'积雪浮云端’的美,若非亲见,终是遗憾。”当时璎珞双眸一亮,又惊又喜道:“自然想去,早听说终南山是长安人最爱去的避暑胜地,我还不曾去过呢!”他答应她来年冬天便带她去终南山看雪。可是,在来年冬天来临之前,璎珞却永远离开了他……如今,在璎珞去世两年后,王维终于登上了终南山的太乙峰。在山顶的猎猎大风中,王维极目远眺,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璎珞说:“璎珞,多年前,我画了一幅《江山雪霁图》。当终南山下雪时,我会再来一回,再画一幅《群峰雪霁图》。我要把“积雪浮云端”的美,收入画中,送给你。”王维在心中默默许下了心愿。当王维在终南山太乙峰思念璎珞时,玉真公主还在洛阳陪伴姊姊金仙公主。姊姊只比她年长三岁,却体弱多病、形容憔悴。唐玄宗对妹妹的病也很挂心,派了一拨又一拨御医来洛阳把脉开药。一晃半年过去了,在御医的精心调养下,再加上天气一天天暖和起来,金仙公主的身子终于稍稍好了些。想着自己已经离开长安半年多了,玉真公主决定向姊姊辞行,回长安一趟。“持盈,姊姊没事了,你自己多保重。这浮华一世,恰似白驹过隙,还没活明白,便到了生命尽头。”金仙公主靠在床前,目光一片清明,但声音依然微弱。“姊姊,不许胡思乱想。御医不是说了么,你只需好生养着,就会一天天好起来的。”玉真公主轻轻握住金仙公主的手,挨在她身边坐下。“持盈,咱们都是修道之人,早就参透了生死。人从出生那日起就注定要死亡,所以,面对死亡,何惧之有?”金仙公主看着玉真公主,一字一句道。“是的,生而为人,既然选择了生,便也要接受死,生死本就一体,无法分离。”玉真公主轻轻抚摸着金仙公主的后背,点头道。“持盈,你比我年轻,以后的日子还长。答应姊姊,莫委屈了自己。”金仙公主低头咳嗽了一声,抬起头来,意味深长地看着玉真公主。“姊姊,我懂。”玉真公主自然明白姊姊话里的意思,心中顿时五味杂陈。回到长安玉真观后,玉真公主立即遣人去接莲儿,但道童并未带回莲儿,却带回了王维离开集贤院的消息。至于王维为何离开,道童也一无所知。玉真公主回到长安时的满腔期待,瞬间被王维的不辞而别浇灭,心里不由又急又恼:“摩诘啊摩诘,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离开,你以为这些朝廷的官职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么?你叫我如何向皇兄交代?你也太—太—任性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