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学文“辨治慢性胃炎”二:大师心法,6个治疗思路
各大应用商店搜索下载 “中医智库” App,获取更多中医知识、养生食疗方、名家医案。
治疗思路
张学文张老认为治疗上需明辨脏腑虚实,灵活运用祛邪、或扶正祛邪等治则。脏腑虚多见脾胃虚弱,则应健脾、和胃,脏腑实多见肝气郁滞,则应疏肝、理气,邪气性质多见寒、热、湿、食、瘀,根据病情合理使用温散、清热、除湿、消食、化瘀之品,在该病各期的治疗中皆应加入解毒之品,临床效果往往甚佳。
张老早在1996出版的《张学文医学求索集》中就提到“毒瘀交加致病”的理论,后提出较为完整的“毒邪致病”理论,在后来的著作中多有体现。
《辞海》记载:“物之能害人者皆曰毒”。张师认为具有较强致病性、对人体危害甚大之致病因素,谓之“毒”。“邪”为“不正”“邪恶”之意,自古以来,中医以“邪”来概称一切引起疾病的因素,亦有提及“毒”邪者(不乏见于《黄帝内经》《肘后救急方》《诸病源候论》《千金方》《温疫论》《临证指南医案》等经典医籍),但“毒”多指外来的、致病力强的疫疠之毒、虫毒。张师认为“毒”隶属于“邪”,为邪中致病力强、对人体危害甚大者,这不仅限于外来的,还包含内生的。邪毒具有秽浊之性,易转化火热,故所用解毒之品主要为化浊解毒、清热解毒,化浊解毒者多为芳香化湿药,如草果仁、白蔻仁、藿香、佩兰、石菖蒲等,清热解毒者多为清热解毒药物,如黄连、黄芩、栀子、连翘、蒲公英、夏枯草、板蓝根、白花蛇舌草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上述药物皆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的作用,部分药物可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的功能。其中对于舌苔白厚腻者,张师尤喜用草果仁、白豆蔻,张师认为两者祛湿辟晦效果尤佳,《本草备要》有云草果“辛热香散,暖胃健脾,破气开郁,燥湿祛寒,除痰化食,治瘴疠寒疟,寒客胃痛,霍乱泻痢,噎嗝反胃,痞满吐酸,痰饮积聚”。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胃溃疡、防霉的作用。《本草备要》云白豆蔻“辛热,流行三焦,温暖脾胃(三焦通利,脾胃运,则诸证自平矣)……散滞气,消酒积,除寒燥湿,化食宽膨”。然而解毒亦能伤正,故不必过用,中病即可。
1、寒者温之,张师常用干姜、吴茱萸、小茴香、高良姜、生姜、荜澄茄;热者清之,张师多用上述清热解毒之品。
2、湿痰者燥之,张师根据病情,酌加姜半夏、陈皮、苍术、白术、砂仁、木香、扁豆、薏苡仁等;寒痰者温之,酌加干姜、生姜、炒白术、厚朴、扁豆等;气痰者利之,酌加杏仁、厚朴、枳实、佛手、陈皮等。
中药:薏苡仁
3、食滞者需用健胃消导之品,如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莱菔子、鸡内金等,其中焦山楂除专消肉食,还可行气化瘀、降脂降压;焦麦芽除专消米面薯芋,还可疏肝理气;焦神曲除消食积,还可化湿解表;鸡内金消石;莱菔子降气除痰,各有所长,据情选用。
4、血瘀者根据瘀血轻重,酌用化瘀、祛瘀、破瘀治法。疾病之初,病情轻浅,舌质略暗者,张师多用丹参、山楂、当归、赤芍、川芎、郁金等活血之品以化瘀,病期稍长,见局部疼痛,程度尚轻,舌质暗紫,甚则舌底脉络迂曲、可见瘀丝者,张师多用桃仁、红花、延胡索、王不留行等活血祛瘀之药,久病之后,局部疼痛较甚,疼痛拒按,舌质瘀紫、舌底大量瘀丝瘀斑、甚者局部触包块者,张师必用三棱、莪术、乳香、没药、穿山甲等破血消癥之品。
中药:五味子
5、肝气郁滞者则常以香附、川芎、川楝子、枳壳、青皮、佛手、荔枝核等辛散疏肝以补之,以白芍、五味子酸味之品以泻肝,以当归、干地黄等甘药缓之。
6、脾虚失运,常甘温补脾、辛香运脾,甘温补脾常用党参、黄芪、炒白术、灵芝、茯苓、炙甘草、大枣等,辛香运脾则用砂仁、木香、陈皮、厚朴、苍术、佛手、大腹皮等,其中陈皮、木香、佛手、厚朴、砂仁行气力强,有下气宽中之效。此外张师治疗脾胃疾病必加生姜、大枣,张师认为生姜性辛温可解毒、调中、开胃、除痰,大枣性甘温,可安中养脾、补少气少津液等身中不足、和百药,两药相伍,具有调和营卫、表里、寒热、脏腑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姜主含挥发油以及辛辣成分,具有保护胃黏膜、抗溃疡、镇静、止呕等作用。大枣中含有50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增强肌力、护肝、抗肿瘤、祛痰等作用。
下期:国医大师张学文“辨治慢性胃炎”三:验案举隅
沈鸿婷,马洋,张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