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原创】荆紫关粉蒸肉进城记
在淅川县城的诸多宾馆饭店中,能做粉蒸肉的不少,但是,能做正宗荆紫关粉蒸肉的饭店并不多,淅邻小厨就是其中之一。据朋友介绍,荆紫关粉蒸肉进城,还有一段曲折动人的故事呢。
淅邻小厨是坐落在淅川县城上九路方圆快捷斜对面的一家中式餐馆,酒店的主题文化就是倡导和传承淅川邻里文化,老板的理想是通过餐饮把淅川相互帮助的农村邻里文化引进城市,把爱心引进城市,让城市的每一个小区充满爱的芳香。既然这样,淅邻小厨就必须有几种地地道道的农家菜。于是,荆紫关粉蒸肉就进入了淅邻小厨的视野,
淅邻小厨的老板是土生土长的荆紫关人,每当亲朋好友家里有红白喜事,粉蒸肉必不可少。因此,他自小就对荆紫关粉蒸肉钟爱有加。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荆紫关粉蒸肉在原材料和制作工艺上也有一些改变和简化,这就使荆紫关粉蒸肉失去了原来的味道。如何能够挖掘出荆紫关粉蒸肉的历史文化,研制出古法烹制的粉蒸肉,这是淅邻小厨最为关心的问题。
高手在民间。淅邻小厨的大厨们走进荆紫关,聆听和走访民间艺人。在采访中,他们得知荆紫关粉蒸肉的主要佐料是菁茅。春秋时期,菁茅是楚国向周天子进贡的贡品。《左传》中,齐国的相国管仲曾责备楚使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这里所说的苞茅就是菁茅。
菁茅内含微量的碱性氨基酸,可以中和其它食物的蛋白质和糖脂。因此,菁茅不仅是制作黄酒的优质药品,也是周天子后宫嫔妃们美容保健的珍贵药材,具有降血脂、降血压、减肥、美容等功效。因此,用菁茅做成的荆紫关粉蒸肉,不仅不会使人肥胖,而且还可以减肥。
淅邻小厨的大厨们知道,要想做出地道的荆紫关粉蒸肉就必须找到野生的菁茅。经过走访,他们终于在荆紫关民间找到了这种野生菁茅,并安排专人采集形成稳定的货源,这样就保证了淅邻小厨制作的荆紫关粉蒸肉地道、正宗。
传说,荆紫关粉蒸肉为楚国大将满也速首创。西周末期,周幽王宠爱褒妃,废长立幼。楚王受申侯的邀请,派兵讨伐周幽王。楚国左先锋满也速率兵至荆紫关,忽闻香气浓郁。派人查看,得知是向周天子进贡的菁茅发出的香味儿。满也速让士兵取出干粮(熟小米),加熟肉菁茅蒸之,果然香味独特,解馋止饿。自此,满也速首创的粉蒸肉被丹江河畔的人们视为佳肴,百吃不厌。
经过走访和研究,淅邻小厨为此专门聘请了一位民间大厨,并在此基础上挖掘荆紫关粉蒸肉的古法烹制:先将小米炒熟,把粉条、干菁茅用水泡软。选优质五花肉,连皮煮至6成熟,切成四寸左右的肉片,用菁茅拌匀,腌浸半个小时。等菁茅的香味儿和药力浸入肉片后,再拌上炒熟的小米。然后,把肉片整齐地排列到碗底,皮朝下。再把粉条取出,拌上前面用过的菁茅、小米,放在肉片上,上锅笼蒸40分钟。取出,倒扣在碟内。外看,肉皮鲜红,秀色可餐。食之,肉块虽大,但入口即化,且香味独特,油而不腻。
在淅邻小厨的努力下,荆紫关粉蒸肉终于进城了。它的到来让县城的人在家门口就能吃到正宗的荆紫关粉蒸肉。那种那种清香扑鼻、油而不腻的特色品味为市民们带来了文化和口福。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