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点出发理解行为设计

上一篇行为改变10大误区的文章,赞赏人数和金额都创了一个新高,小伙伴认为很有价值,指出了行为改变中常见误区。有了积极反馈,我就多写写行为改变的内容。

行为设计源于说服,斯坦福行为设计实验室起初就叫说服技术实验室,说服技术最早可追溯到修辞学,即用有节奏的简单话语,传递普通的道理,让他人赞同你说的内容并作出相应行为。

显然,这个技能很实用,我们每天都在努力影响他人,或者受他人影响。有的人是天生好手,比如马云,有本事让别人没看见就相信,而大部分人,即使别人看见了,也不一定能让他相信。

一个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由他的影响力决定,所以说服技术,跟阅读、写作和算术一样,应成为每个人掌握的底层技能。想一想,如果你能高效的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者影响他人的行为,一定能更成功,更快乐。

那么要提高说服力或者说行为设计能力,该如何入手呢?我们从问题的原点出发。先来寻找「行为」这个概念的定义。探讨一个问题时,清晰的定义是关键,很多时候,理解概念,看清方向,问题也解决了大半。我们从社会科学出发,看看经济学、心理学以及行为设计中分别如何定义行为这个概念的。

经济学大师米塞斯:行为的本质

要探讨人类行为,躲不开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精神领袖米塞斯(Mises),他系统地提出了《人的行为学》——关于人如何选择的纯逻辑科学,并给出了人的行为公理,他说,人的行为是目的性意图很明确的行动:

人们有意识的选择自己的特定目标,并慎重地运用稀缺手段去实现预定的目标,以使主观想象的利益最大化。这就是人类行为的本质。

他的这个公理后来直接用于定义经济学概念。从这个公理中可以得出米塞斯眼中行为的三个特征:

  • 行为目的是有意识选择的,

  • 实现预定目标的手段是稀缺的,

  • 想要实现的利益最大化是主观的。

这是经济学大师,自由主义思想家对行为的定义。我们再来看心理学家是如何理解行为的。

心理学奠基者勒温:场论

上世纪40年代,被称为社会心理学之父的勒温(Kurt Lewin),提出了场论,说行为是由个人的特定人格和他所处情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说我们所做的行为(B)并不完全是自己主动选择的,而是个人因素(P)和环境(E)乘积的函数。用一个公式表示就是:

B=f (P×E)

其中:

  • B 代表个人行为方向和向量;

  • f 代表某个函数关系;

  • P 代表个人内部动力;

  • E 代表环境刺激。

为什么叫场论呢,勒温认为,人是一个场(field),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中发生的。在这个心理场中有各种力在相互作用,比如有激发行动的力,也有阻碍行动的力,有牵引力,也有约束力,如下图:

根据这个理论,外部刺激能不能触发行为,还得看内部动力大小,两者的乘积决定了行为方向。如果个人内部动力为零,外部刺激就不会起作用;而如果个人动力为负数(可理解为与刺激方向相反),外部环境的刺激就产生反作用。

勒温这个场的描述还是有点抽象,我更喜欢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合外力为零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于是,要改变状态,让行为发生,就得改变合外力,有三种改变合外力的措施:

  • 减少阻力;

  • 增加动力;

  • 双管齐下,减少阻力与增加动力同时进行。

行为设计开创者Fogg: 行为三要素

上面的概念对理解行为有帮助,但操作性不强,很难用这些定义指导具体的行为设计。再来看Fogg的定义:

Fogg 说是否行动由三个要素决定(见上图):

  • Context: 环境,

  • Person:个体,

  • Action:动作 ,

所以想改变行为,设计一个改变策略需考虑上面三个要素。要素有了,顺序也很重要,不一样的顺序带来的结果大不相同,那该用什么样的顺序思考呢?

行为设计师遵从的思考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从动作开始

柿子要捡软的捏,从最容易改变的部分开始,这三项哪一项最容易改变呢。显然是 Action,也就是行为本身。比如将行为缩小(100个俯卧撑减少到3个),或者重新排列组合(进门先穿跑步鞋再做其他事,你就更有动机去跑步),具体可参考我以前的文章思维模型No.44

第二步:创造行为更易发生的环境

第二步改变环境,改变环境能帮助人们快速显著的改变行为。

第三步:人的因素

最后才是思考人,人是很难改变的。动机也起伏不定,就像一匹野马,要谨慎的驾驭。人的改变通常是结果,而不是手段。随着每天行为的改变,人也会发生改变,我们其实由我们每天做的事来定义。比如你每天花8小时以上写作,那你就是一个作家,你每个周末都去爬山,就是一个爬上爱好者。

小结:

行为的概念,很多大师提出了非常有启发的观点。最后的一张图包含的行为三要素是今天的重点。看起来好像显而易见的知识,但如果没人点透,我们就会凭经验直觉乱撞,一会儿思考动机,一会儿想着如何改变环境。Fogg的这张图以及三要素的思考流程,让我们对行为有一个系统性的理解。它同 Fogg 行为模型一同构建了行为设计的基础。

下一篇内容我再谈谈它们二者的关系。

前期文章:

行为改变的10大误区

参考文章:

这份持续改变锦囊送给你|思维模型No.44

(0)

相关推荐

  • Fogg行为设计模型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从Fogg行为设计模型中,我们能拆解出动机.能力.触发要素等关键要点,并在该行为设计模型影响下得到一些产品设计的思考与启发. "设计是人为的,为人的行为",设计的内含已经起从初简单 ...

  • 全媒体系列访谈① | 城市设计,从无锡的原点出发

     前言  3月6日,一场特殊的讲座--"为新市民介绍无锡"在云薖园举行.采用线上报名的这场讲座,因为应者众多,不得不三次扩大名额,以致于狭窄的过道里都坐满了听讲的市民.近三个小时的 ...

  • 设计方法论 | 一套从细节Detail出发创造空间设计的法则

    #设计方法论# 是一格推出的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论,其中设计方法论专题将对不同的空间设计进行分类讨论和研究,带领大家了解不同理论指导下的设计是如何从概念发展到最终的方案,本期设计方法论专题将围绕Inte ...

  • 这一次,重新理解 [生态设计](下)

    你好,我是YanYan,感谢你的关注,今天继续谈"生态设计". 首先祝大家假期快乐,我想今天这个时间,大家应该还没有从阖家团圆的喜悦中回归,估计没什么心思学习,所以我准备聊点设计干 ...

  • 这一次,重新理解 [生态设计](上)

    YanYan风景园林导游 发起了一个读者讨论 你是如何理解"生态设计"的? ★ ★★ 这是YanYan公众号的第015篇文章 你好,我是YanYan,感谢你的关注. 前两天,我旁听 ...

  •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从原点出发.沿x轴向右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t秒.抛物线y=

    [答案]分析:(1)分别将点(0,0),(2t,0)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寻找两个临界点,①刚开始的时候,②抛物线经过点A的时候,分别求出此时t的值,继而可得出t的取值范 ...

  • 真相:从原点出发

    回归原点 彻底超越迄今为止人类的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学说,需要回归一切的原点--从原点再出发,重新审视一切,整合一切,萃取一切,升华一切,深化一切,用最客观.最真实的"心眼"捕捉终极 ...

  • 红学新生——从原点出发

    红学新生--从原点出发                                       土默热 红学是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红学的原点,只能是小说<红楼梦>.百年红 ...

  • 原点出发 梦回天堂

    长于农村的小张,家境虽然贫寒,读书却很勤勉,还喜欢写写诗歌,在班里面享有"小诗人"的称谓.考上大学之后,举家负债供他就读.大学毕业后,小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暂回到家里.他一边帮 ...

  • 时境建筑张继元和卜骁骏:“从原点出发(Tabula Rasa)”

    五里春秋泛文化艺术中心 Vladimir Belogolovsky与时境建筑创始人.建筑师张继元和卜骁骏就动态建筑.对"白板说"(Tabula Rasa)的建筑信仰以及中国快速的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