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抓手

(一)
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体现了“谨慎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具体表现为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等。
起初,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旨在挤出企业财务数字中的水分,从而防止资产泡沫的出现和膨胀,但如今,这些会计准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抓手。

现行准则只规定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不能冲回,而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供出售的债务工具等的资产减值还是可以转回的。因此,利用减值准则就存在利润操纵空间。
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约束虽然堵住了利用“转回”增加当期利润的可能,却堵不住企业利用资产处置来提高当期利润或未分配利润的可能。按照相关规定,资产实际处置变现时其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应同时转回,抵减处置资产的成本,增加处置收益。
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处于亏损的上市公司可能对一些待处置的资产在亏损当年大幅计提减值准备,来年再处置这些资产,通过处置大幅提高处置当年利润,实现减值损失的变相转回。
宅不在:要利润不能操纵,还要会计做什么?直接找个厨子做流水账完了呗,会计知识学过来学过去不就为了操纵么,节约成本也是操纵利润啊,关键是合法操纵,不违法。
马靖昊:你说的是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不违法的操纵。但利润操纵就是不符合准则的。操纵利润的背后是操纵股价,背后的利益数以亿计。
(二)
为什么会计师事务所很难发现通过资金运作虚构收入的陷阱?主要是因为事务所没有权限对审计对象的供应商以及客户,也就是上下游的银行账户进行核查。事务所一般只能通过实施对上下游访谈的审计程序,这样一套流程下来,要发现资金运作的陷阱,往往效果很差。
事实证明这些审计程序多半都失败了,供应商一般都会配撒谎。另外,目前对银行流水的审计往往是小年轻,很少有人去怀疑银行单据造假,即使是资深专业人士也很难识别出银行票据的真伪。
不过,只要拥有对上下游银行账户的审计权限,从上下游的银行账户入手,很容易就能揭穿银行流水的伪装,这就是政府审计能够查出问题的原因。
那年八月很夏天:审计看来没啥用。
马靖昊:也不能说审计没啥用,就看是不是政府审计。
目前事务所对上下游延伸核查主要手法是访谈和函证,如果上下游与发行人串通,则上下游访谈和函证程序也是无效的,故确实很难发现此类财务造假。不过,监管部门能够从上下游的银行账户入手,它有这个权限,找到此类财务造假的七寸--上下游资金运作伪装。
(三)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近几年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资金看起来充足,并且该公司近几年并没有特别大的资本性支出,但却一直进行大量的短期和长期债务融资,这种情形就很不正常。
答案只能是该公司账面上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多的货币资金,多半是假的。
虽然货币资金造了假,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资金流入,而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却花不了假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资金窟窿会越来越大,企业就只能进行大量的融资活动来弥补,但是大量的融资活动又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不符,企业不是经营得很好吗?账上不是有不少钱吗?为什么还要不断融资呢?

其实很多时候,从逻辑出发,并不难发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
久久xjl:可以看看财务费用里面的利息,如果低于7天存款利率的话,账上的钱很可能就是假的。
马靖昊:是一个很好的核查办法,但也不要绝对。
(四)
如果应收账款的周转率降幅很大,则在这些畸低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背后可能存在巨额的坏账窟窿。同理,如果存货的周转率降幅很大,则在这些畸低的存货周转率背后可能存在巨额的存货跌价窟窿。
(五)
如果一家公司产品大幅度增加,一般会伴随着生产人员的增加,当然,如果该公司引入了AI机器人除外,那是人家确实牛逼。如果该公司没有出现上述引入AI机器人的情形,那么应付职工薪酬的人员工资及社保部分必然会有超过每年正常涨幅的增长。如果应付职工薪酬的人员工资及社保部分没有实质性增加,从逻辑上来看是可疑的,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明公司的生产数据造假。
曾盛敏:有可能是955改996了。

麦坤和山风:重点词:大幅增加。就是改到999也只是增加一小部分,人要休息吃饭的。
(六)
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是企业真实的盈利,而利润表中的盈利是根据权责发生制调整出来的结果,人为操纵空间较大。当利润大幅高于经营现金流时,说明利润不真实;而当利润大幅低于经营现金流时,利润未来改善的空间较大。分析公司的盈利状况,要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原因,以免陷入误区。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请顺手点个在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