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太平御览》的内容和史料价值(上)
在北宋四大类书中,《太平御览》的文献价值可以说是非常高的,在宋太宗赵匡义孜孜求治的文化背景下,史臣搜罗宏富,凡是宋代以前的典籍都在参考的范围之内,在书的前面还列出了所引用的全部典籍,类似《太平广记》一样的形式。这部典籍可以说是宋太宗赵匡义最喜欢阅读的一一部书,据说他花费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阅读完了,当时计划每天看三卷。每当深夜的时候,宋太宗会翻开《太平御览》认真的阅读和思考,他对书中的内容充满着无限的兴趣,尽管在他少年时期匆匆读过不少的书籍。作为一名帝王,他业余时间最喜欢的是创作书法和阅读各类书籍,当然还有射箭和骑马。作为军事将领的儿子,他一直以来对文学和历史感兴趣,这也是不多见的,也许兄弟俩人对文化的思考和理解,这其中他们的母亲杜五娘可能起到了不一般的作用和影响力。在那个战争频仍的年代,赵匡胤还经常的去购买一些书籍,有一次还运回了一大箱子书籍,别人还以为是珍奇之物。在他继位以后,赵匡胤除了劝说和鼓励宰相赵普多读些书以外,他自己一有时间就会沉浸在读书的兴趣中。赵普早年没有接受多少文化教育,在他成为宰相以后,每天晚上就会从箱子中拿出《论语》仔细的阅读和理解,后来他确实在很多方面变化了不少,还帮助赵匡胤分析天下的具体形势,深得他的赞赏。赵匡义在兄长的影响下,他也自幼受过不错的文化教育,也许最大的区别之一,读书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兴趣,这是他经常说过的话。
《太平御览》影印本
宋太宗赵匡义是在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下诏,要求翰林学士李昉等人编辑《太平御览》,当时定为1000卷。这部书是需要编辑一部类似百科全书那样的文化典籍,不仅仅是历史、文化和艺术,还包括很多反映古代自然科学方面的技术和成就。从某种意义上看,这部典籍包括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查阅的书籍有很多现在早就散失了,如以前时代编辑的《晋书》、《隋书》和《唐书》,时不时可以看到一些现今史籍中没有的内容。可以注意的是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其中汉武帝晚年的一些内容,大概有少数文字不见于今本的《汉书》,可能是通过宫廷的藏本获得的。司马光当年修撰《资治通鉴》的时候,得到了宋神宗的关注,他还亲自把自己年轻时期收藏的2000卷书籍赐给他,也许就有其他人撰写的《汉书》。从中可以看出和了解到太子刘据和卫皇后的性格和思想情感是怎样的,也透露出皇后对文书方面并非是不了解和熟悉,也就是说她还是会认识文字,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我们知道卫皇后出身很一般,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她并非大家族出身,但她进入公主府邸和后来随同皇帝进宫,这段不太很长的时期内,她很可能学会了基本的书写和阅读的技能。可以这样说,卫子夫深得皇帝喜爱,也不仅仅是容貌美丽,应该还有其它内在的原因。司马光补充的这段文字不算很长,但是为人们提供了卫皇后管理宫廷事务非常少有的史料。
《太平御览》影印本
在这部典籍中,还保存了很多亲王、公主和后妃的一些事迹,有一些可以见到少数保存下来的名字,如《晋中兴书》记载“新安县公主道福,简文第三女,徐淑媛所生“,这就说明了晋代公主的制度还是沿用东汉的,一般是册封为县公主,不是唐代以后所说的郡公主。按照当时通行的制度,晋代公主出嫁之前,先行册封为县主,然后再进封为县公主。晋代是怎样册封皇太子妃的呢? 在唐初编辑的《晋书》中几乎没有细致谈到这一点,在《太平御览》中还保存了所引用的《晋孝武起居注》的一些内容,主要说的在太元二十一年,王献之和新安长公主的女儿王神爱在公主府邸订婚的事迹(后来的安帝)。根据记载,王神爱早就死去父母了,晋孝武帝和大臣商量就在公主府邸举行纳聘仪式,由秘书监王操之为主持礼仪的人,他可能是王献之的一个亲属。同时还引用了《东宫旧事》,记载了这件隆重的婚礼事情,还说明了皇太子妃王神爱只有14岁。据说,孝武帝认为她是新安公主的女儿,同时又没有兄弟,想纳她为儿媳妇,这一点在今本《晋书》中没有提到,可能删去了。晋代这次皇室婚礼非常隆重,连新婚夫妇身穿什么衣服和佩戴什么首饰都描述得很详细,据说太子妃还要佩戴好多支花,有些类似后来的两博髻,需要使用一些假发才能完成。也许,这次婚礼非常隆重和具有意义,因此在《起居注》和《东宫旧事》中才会如此细致的描述。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旧唐书》、《新唐书》和以前的《唐书》关于杨贵妃的记载稍微有些差异,早期版本的文字比较简略,前面从出身到成为贵妃的事迹,都与今本是一样的,除了个别俗字的差异。可以看出今本《旧唐书》大部分内容源于很早的版本,这种早期的《唐书》保存了原先的面貌,不过文字比较简单。也许今本《旧唐书》中杨贵妃的传记可能还参考了墓志和家传的记载,因此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实际上,早在南朝时期,史书的传记已经有很多内容与墓志文一致,可以想见杨贵妃的墓志可能会追溯到曾祖父那一代,然后记载她的基本事迹和主要事件,都是根据年代来排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