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宏|| 白堤苏堤的诗意印象

对杭州西湖的印象,最早来自描绘西湖风光的古典诗词。尤其苏东坡那首《饮湖上初晴雨后》:“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以拟人化手法把西湖的美写到了极致!可是直到年逾古稀,我才第一次拥抱西湖美丽的绝代风华。

2016年5月,我携妻子前往中国作家协会杭州创作之家度假,第二天便与几位作家一道去游西湖。碧波潋滟,湖光山色,游船往来穿梭,湖心岛上绿荫与亭阁掩映。而我最为向往的,当数伸向湖心的两道长堤:白堤和苏堤,想去品味堤上蕴含千年的唐风宋韵,浓郁的诗情画意和人文气息。

从苏堤一侧乘坐游船登上湖心岛,随导游一路观光竟然绕到了白堤。难道诗神在指使我要顺时针地触摸西湖的诗意吗?就这样我首先踏上了白堤,走进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杭州行旅。白居易祖籍太原,也即唐代称作北都的晋阳,他年轻时入京,发出过“长安居不易”的由衷感慨,所指当然是封建社会权力中心的波谲云诡的政治生态;诗人此后辗转于仕途,于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十月出任杭州刺使,与这座江南名城结下了不解之缘。要说白堤此前已经有了,但白刺使与白堤息息相关则是无须置疑的。白居易到任后关切与体恤苍生疾苦,对自然风光秀美而百姓生存条件堪忧心怀戚然,于是主导疏浚六井,方便于居民饮水;并加固西湖白堤,改善了西湖周边的水利浇灌状况……白居易为把杭州建成一个百姓“易居”的城市付出了辛劳。

游历白堤时在五月下旬,堤上桃花已谢,湖面荷花未开,只有沿堤的杨柳树撑起一片片绿荫。我与妻子坐在堤边长椅上,一边观望碧湖长堤,时而翻阅一册书中白居易写意杭州与西湖的几首诗,感受当年的西湖景色和诗人情怀。七律《春题湖上》有句:“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另一首七律《钱塘湖春行》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白堤的钟爱:“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白居易在杭州任职只有短短三年,离任前作七律《西湖留别》表白依依不舍的情愫:“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多年后诗人填词《忆江南》抒意:“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可见对他付出过心血与劳绩的杭州真是一往情深。

白堤并不长,所承载的人文历史却厚重而绵长。我们驻足于白堤北头的断桥,传说中许仙和白娘子在桥上遇见雨中借伞,从而开启了《白蛇传》一部宕荡起伏的爱情悲剧。据介绍,这座桥在下雪天两头积雪桥面若隐若现,远望好像中间断开因而得名为断桥。我无此体验,倒是联想许、白的良缘被象征封建专制的法海和尚阻断的传说,此桥称作断桥也是饶有意味的。

那天我从白堤隔湖眺望,能够看见几里外横卧于湖波的苏堤,绿树成荫多桥相衔伸向烟波浩淼的远方。我曾浮想翩然,我与白居易有一种亲近感,不只由于白氏祖籍系我生活的城市太原,还因他的“诗文合为时而著”的创作观念,为民间百姓世代流传的《卖炭翁》等力作,在千年之后我的心头产生共鸣;此外我还得知白居易,还有苏东坡都与我一样属鸡,仿佛上苍对我眷顾,使我与这两位我所崇仰的诗词大家,与横亘千载的白堤苏堤,比他人多了另一种可资说道的情缘。

由于创作之家安排我们去绍兴、乌镇等地参观游览,以至于几天后我才踏上诗意苏堤漫步观光。

天气乍晴还阴,时而飘落一阵细雨。深吸一口空气,清新里有几分湿漉漉的感觉。我先在苏堤的标志石前留影,凝神片刻,似乎看到了近千年前另一个大诗人苏东坡的影像。

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苏东坡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同,被贬出京城任杭州通判。当他漫步白堤,遥想前辈诗人白居易疏浚固堤的业绩,目睹西湖部分淤塞满怀忧戚,想必心中勾画过治理西湖锦上添花的蓝图。只是由于仕途不顺身为副职得看上司脸色行事,且任期短暂难以施展胸中的抱负。元佑四年(1089年)苏东坡第二次来到杭州,担任知州成了说话算数的一把手。那一年正逢杭州发生洪涝灾害,西湖淤塞严重、蒲苇荒凉,农田淹损,苏东坡于是上奏朝廷拨粮赈灾,减免百姓税负,同时做出了治理西湖的规划,亲自起草向上呈报了《乞开杭州西湖状》。朝廷准奏,史载苏知州征调了20万民工疏浚西湖,并在白堤之南的湖面,用青石、蒲苇和挖出的淤泥筑起了又一道厚实牢固的长堤。可以想见20万民工以简陋的器具,挖浚湖泥、刈割荒苇,开山凿石一路运至湖边的浩大场景,想见苏知州每每临阵督察,与民工一样餐风饮露,身溅湖水、两腿淤泥的形象。几年整治下来,西湖不仅水深波平风光大为改观,而且长堤既可排洪防涝又可蓄水浇灌农田,苏堤是苏东坡写在西湖碧波上的千秋不朽的史诗,他自然赢得了杭州世世代代黎民百姓的拥戴。

苏东坡两次任职杭州,所写杭州包括西湖的诗词远远超过白居易,据说竟达数百首之多。查阅诗卷,不仅有《湖上初晴后雨》《望湖楼醉书其一》《夜泛西湖》等描绘西湖风光的佳作,也写过《开西湖》等不少疏浚西湖的记实之作。在排律《再次韵赵德麟新开西湖》中,东坡如此描绘开湖筑堤的情景:“千夫余力起三闸,焦陂下与长淮通。十年憔悴尘土窟,清澜一洗啼痕空。”同时抒发感怀:“一行作吏人不识,正似云月初朦胧。时临此水照冰雪,莫遣白发生秋风。”

漫步于白堤和苏堤,感受湖堤所积淀和氤氲的几许诗意,应该说诗人与西湖的邂逅是双赢的。两位大诗人出仕杭州,心灵得到了人间天堂这方水土的滋润和涵养,写下了许多传世名作,并且有了作为诗人化身的白堤与苏堤,垒高了他们的诗名和千秋功名;同时杭州也因白居易和苏东坡的驻足和作为,白堤苏堤两处人文景观为西湖风光增添异彩,成为西湖乃至杭州的诗意名片。仔细品味列入“西湖八景”的苏堤春晓和断桥残雪,一处引人欣赏春晓的美景,一处让人感悟残雪的凄寒,这也恰好涵盖了岁月轮回与人间冷暖。

告别杭州,西湖碧波上的白堤和苏堤仍常常横亘于我的视野里,我由衷地感慨文人官员白居易、苏东坡们比一般官僚更多几分人文情怀。据载,白居易离任时把俸禄大部分留存于官库,作为疏浚西湖兴修水利的基金,赢得了民心和后人的赞许。苏东坡在任时曾捐献50两黄金,并广泛筹集善款,创办了杭州第一家病坊,为老百姓治疗病患,这或许是中国最早的一所“公立医院”。仕途颠沛的苏东坡在晚年被贬往广东惠州后,仍然眷顾民生,于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资助当地僧人在平湖与丰湖之间筑起了一道长堤,后人同样将其称作苏堤,把堤上一座桥称作苏公桥。这是我的一位友人不久前去惠州探亲,在诗中写到惠州苏堤而引起了我的好奇与关注。大凡诗人,尤其是大诗人,总是有着亲近山水大自然的真性情,有着亲近和体恤平民百姓的悲悯情思,有着即使遭遇挫折也高出常人的家国情怀。信然!

杭州无疑是举世闻名的旅游热点。当今前来游览西湖的游客,不知有多少人能够品味白堤苏堤所蕴含的诗意情怀,官员游人是否能获得一点执政为民的启悟呢。

2016年7月初稿,12月修改

载《都市》2017年第3期

作者简介

梁志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太原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城市文学》主编,山西省诗人协会副主席。文学创作一级。出版诗集《冶炼太阳》《行走的向日葵》《俯首人间》,四卷史诗《华夏创世神歌》,长篇自传《太阳下的向日葵:一个正统文人的全息档案》等25多种,及《梁志宏文集》5卷。诗歌曾获《诗刊》1981至1982年度优秀作品奖、第二、三届全国乌金奖、首届全国绿风诗歌奖等。2011年被授予《都市》杰出诗人,2015年授予山西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心灵之窗

*梁志宏||走过神龙湾栈道
*梁志宏||黄河仙子祠
*梁志宏||李家大院红灯笼
*梁志宏|| 碛口李家山听歌
*梁志宏||母亲也是提灯人
*梁志宏||乾坤湾远眺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sczb0972

(0)

相关推荐

  • 【阅读悦读·散文】王杰雄《西湖行》

    [作者简介]王杰雄,广东省佛山监狱警官.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西湖如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不曾见她,但早已梦绕魂牵. 山水有情. ...

  • 刘章建丨雨中西湖

    再入西湖,是6月9日早上. 60多人的旅游团队伍中,老者几近一甲,少者不过10岁,这么写浩浩荡荡的参观者,就被俩小导游云里雾里地吆喝着赶进西湖. 适逢天公不太作美,下起了零零星星的小雨,一会儿功夫,竟 ...

  • 人间天堂---杭州西湖||田荣

      人间天堂---杭州西湖 望江县教育局  田荣 杭州西湖,她是我国历代文化精英,秉承"天人合一"的哲理,在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绘画美学.园林艺术和技巧传统背景下,持续创造的中国山 ...

  • 什么人能落户杭州西湖?余秋雨跳湖中洗澡,蒋经国旧居改成咖啡厅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一句老话了.在中国古代,苏杭就是人间天堂.今天呢?它们依然是人间天堂.随便搜一下中国城市的GDP排名,前几位肯定是北上广深了,还有重庆,接下来就是苏州. ...

  • 梁志宏||黄河仙子祠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梁志宏||李家大院红灯笼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梁志宏|| 碛口李家山听歌

    汲取文史智慧  引以鉴古知今 作为响誉全国的黄河碛口古镇的卫星村,西湾和李家山这几年也声名鹊起.此次随山西作家采风团来到碛口,从黄河波涛"过碛"处隐约传来的历史的风声,从砖石斑驳的 ...

  • 梁志宏|燃烧的红    ——观实景剧《太行山》致敬太行山

     燃烧的红  --观实景剧<太行山>致敬太行山 撷取八路军军歌一节风雷旋律 捧取太行山一支烽火漳河水一片血浪 叩响1937,历史的洪钟 致敬那段燃烧的岁月,燃烧的红. 那飞越黄河飞在太行硝 ...

  • 商宏志||陶利平先生书画印象

    商宏志||陶利平先生书画印象 鄂东黄梅,千年古邑.我因为今年受命负责"千年古县"申报工作的缘故,对家乡黄梅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早在1-4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即有人类栖息 ...

  • 写诗像开花一样不容易,人生亦如是/朱志宏

    文/朱志宏 写诗像开花一样不容易,人生亦如是   写诗像开花一样不容易,人生亦如是              有人说,写诗其实是 把一些小心思 像花一样在绿叶相间中开出来 谢谢这样美好大方的比喻 然而 ...

  • 【奋斗者】梁老四养牛记 ‖ 梁志友

    梁老四养牛记 梁志友 天全县岩峰村的梁老四回老家当了个又苦.又累.又脏的"看牛郎",背地里有不少乡邻还是管叫"看牛娃",是我觉得一个大人巴汉的男子,才用了点稍微 ...

  • 【奋斗者】陈老板的创业路 ‖ 梁志友

    陈老板的创业路 梁志友 陈老板在天全县白土坎的山地鸡饲养场养了近四千只鸡,公母各半.母鸡下的蛋大多用于孵小鸡苗,公鸡年前陆续被省城一家公司定单买空.养鸡场是我年前去白土坎重楼种植园访友时,被园区后山阵 ...

  • 梁志敬先生【诗两首】《春满庭院》《忆旧》

    梁志敬先生[诗两首]<春满庭院><忆旧> No.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