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雄风 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7)
1、饕餮纹模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长42厘米,宽18厘米1957年侯马市出土鉴类腹部模,图案长眉巨口,锋牙外露。属高浮雕饕餮,线条粗犷刚劲。
2、饕餮纹钟舞模东周(公元前770一前221年)长12.3厘米,宽10.4厘米,厚1.7—2.5厘米1957年侯马市出土略呈扇面形,四周有凸起的边。当为编钟舞部的六分之一。图案为兽面衔风的一部分。
3、饕餮衔虺钟鼓模东周(公元前770一前221年)最长19厘米,最宽8厘米1957年侯马市出土浮雕纹饰,两块组成一个兽面,图案为饕饕口衔双虺,两侧身体又与两只无冠风鸟相缠。画面生动威武。
4、鹰首模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长6.3厘米,宽4.5厘米1957年侯马市出土似益类流部的模,喙上部呈榫状,身饰羽纹,造型别致。
5、鼎耳内外范合范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高14.5厘米,宽11.5厘米,厚4.57厘米,芯高6.1厘米,宽2.4厘米1957年侯马市出土发现时已合好待铸。外敷一层草泥。浇口用草泥接长 2.5厘米,呈扁锥形。浇口下部中央凸起三角形榫将直浇口分为两道。中央刻划出活动芯的范围,面上一榫一卯。上部两侧各有一个圆坑为固定芯的芯座。芯下端侧面有一个透气孔,中央较细,使铸件上形成横柱以便和鼎体连接时起加固作用。
6、举手人物范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长9.8厘米,宽7.3厘米,厚4.5—5厘米1957年侯马市出土复合范。形象为一人站立,双手上举,十指并拢,似托物状。头戴月牙形"冠"。着长衣,长及脚面,衣上饰宽条,内填纤细斜角雷纹。系腰带,打双蝴蝶结,穗下垂。
7、斜角云纹鉴口沿模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长37厘米,宽10厘米1957年侯马市出土鉴口沿部完整模。外缘面上有八个长方形槽,挖出又填平,面上有翻范的痕迹,甚清晰。饰斜角云纹,前尖,后分叉,互相衔接,填纹亦为斜角云纹。
8、虎擒鹰戈范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长17厘米,宽11.2厘米,厚1.5—2.5厘米1957年侯马市出土一套二扇范,一扇残,一扇略残。背面有刀修痕迹,一侧分型面上有两条排气孔,另一侧鉴部芯座两侧有两个三角形卯。鉴部断面椭圆形,内部饰卧虎擒鹰形象。
9、饕餮纹钟体范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高16厘米,宽15.4厘米,厚2.5厘米1957年侯马市出土为钟体的一半,黄褐色。与舞范结合面有长条形卯两个。芯座在下部,有一个长条形卯。鼓部饰婆饕纹,填斜角云纹,篆带饰细线勾勒蟠螂纹,枚饰蠕螂纹,三个一排,蛇头一向左,一向右,中间向上。各部以绚索纹作界带,纹饰线条极浅细。
10、散虺纹舟内外范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高24.6厘米,直径19厘米,底范长8.7厘米,宽7厘米1957年侯马市出土一套完整范,发现时已合好待浇铸,略变形。复合范,带浇口。外范为腹部两扇,圈足底部一扇。内范为腹部一件。合范后呈椭圆体。纹饰分为四层,自口沿向下依次为∶ 斜角云纹、散虺纹、贝纹、散虺纹。内范已变形。表面平整,土质细腻,内部疏松。
11、铺首模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高6.7厘米,宽8厘米1957年侯马市出土模面凸起一个浮雕式衔环铺首。高鼻大眼,环从鼻中穿过。
12、雷纹模东周(公元前770一前221年)长13厘米,宽10厘米1957年侯马市出土残件。纹饰图案规整,一端卷曲,相互勾连,结构紧凑。
13、虎形器耳整套陶范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通长18.5厘米,高6.4厘米,宽7厘米1957年侯马市出土同出两套完整范。复合范,三扇范组成一个铸型,合范呈长方形。两侧分型面上有八个榫卯,底范一周六个榫卯。浇口在尾部。虎身饰草叶状云纹。
14、莲纹壶盖模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长8.5厘米,宽8厘米1957年侯马市出土莲瓣形模。面上饰单片叶状的莲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