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鲁谈艺:画有笔墨则思想活,无笔墨则思想死

石鲁 《转战陕北》 208cm×208cm 1959 年

为画而生活则画死,为生活而画则画活。当有生活而求画,不当欲画时而讨生活。

直接参加生活,始能将生活移入内心;间接旁观生活,只可将生活陈列于画面。

饱餐生活当贪而无厌,咀嚼生活当细而不烦。

生活中要忘我,有我时要化生活。生活时有我则难客观,有我时弃不掉生活则难升华。

观物当面面观、变动观、上下观、远近观、四时观、表里观、无所不观,无微不至,必熟才能活。

石鲁 《赤岩映碧流》 138cm×68cm 1961 年

谁也想不到,当置身于深谷幽林,侧耳倾听潺潺溪流的时候,为什么有如同挚友倾心交谈,一切都沉浸于和谐的气氛,浑身都感到清澈,人与人之间,犹如清潭见底,游鱼可数。如此之幽静,但无形中却通着一条心灵管子,把自然与人之精神融为一体。当然把自己深锁在探幽之中的感情是有的,但如果管子可以四通八达的话,石油也可以通过海底而达到工厂里。

石鲁 《华山松》 138cm×69cm 1962 年

一幅画的动人,我想不完全是从不同角度获得的启示,而是“我”和“物”得到一致。所以我觉得不光熟悉对象,还要记住(或保持)自己当时的感受和感情。要熟悉森林,更要保持自己当时在森林中的感情。森林中有小溪、碧潭,凉爽、清幽对于你的感情起了什么影响。如果你走乏了,在绿荫下或清潭边上获得生理上凉爽的快感以为满足,那还不会勾起什么艺术的灵感。只有真正发现了碧潭的凉爽和清流的潺,就有如恋人的倾心,同志的谈话,清澈见底,心心相印,于是碧潭和清幽获得了联想的美感内容。自然不过给你提供了意念的境界。所以画必先立意,而意必出于我对自然的感受,我的感受又是出于我克服了自然和主观矛盾的结果。

造型艺术固为视觉的艺术,不单指可视的形象表现或以视觉为主要感受方面,如果认为只有直觉的视觉感受,所谓直接的才能画,那无异使画家的视觉限于照相机的被动作用。画家的视觉感受,既可是当时当地的真人真景,也可以是过去的遥远的视觉的回忆与想象。所以画家超越于照相机,而且具有想象联想的思维活动。并且他不仅仅是用眼睛看看,也要用耳听,用鼻子嗅嗅,所以视觉艺术并不只是限于可视。因为就感受的受,所有的感觉器官都在起一定的作用。半夜三更,听到驼铃的声音可以唤起一幅远旅的晨曲图。也像音乐家可以从皎洁月光下获得月光的声音,如流水的淙淙,如心之跳动。诗人称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居然有闹声,画家为什么只能用眼睛呢?我明明在田野里呼吸到稻麦的清香,沁人肺腑,当然不能在画纸上洒香水,要臭则抹大粪。然而“踏花归来马蹄香”,不是也成画题吗?深山藏古寺、米勒之《晚祷》《扶锄的男子》,总可使人领略到画的香气、钟声、微微的气喘声,甚至祈祷者的心亦好像正跳动呢!这看不见呀,岂不说得太玄乎其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于心领神会也。

石鲁 《秦岭山麓》 110cm×69cm 1961 年

神通乎形,则诸形皆象,高山如有人,人亦有如狗,狗亦类乎人者,如此之变,乃神在其间,一以贯之。否则不动之为动,形之于声,声之于色,色之于味,则互不通气矣。气不通神将焉附。绘画何以思想,音乐何以形象!

石鲁 《远眺图》 34cm×29cm 1959 年

余观虚谷画梅,作方直交格形,何也?盖取其刚直、坚贞、方正之性为笔意也,摄其雪压冰封之态为笔理也,借其裂痕方格交叉之纹为笔法也,达其气韵生动之美为笔趣也。故识笔墨当为画之主、客交织之生命线。

画有笔墨则思想活,无笔墨则思想死。画有我之思想,则有我之笔墨;画无我之思想,则徒做古人和自然之笔墨奴隶矣。故,但仿某家笔墨乃无笔墨之验也,若既有我之思想情意则有笔墨也。

知物当无微不至,即古人笔下之物,亦当于此时此地观之。取物则意以蔽之,即古人笔下之意,亦当化为今情我意写之。

石鲁 《癸卯夏日》 31cm×36cm 1963 年

盖不悉物,则无从下笔。若指庭前之榆槐,冬春之交,虽尚露枝,夕阳西照,自有阴阳黑白。然若不细察枝头萌芽,何以笔春意之悄然而临哉?由此推而论之,凡为物传情、以我写意,当可寻出笔墨由来之踪迹也。

余谓:画者当种自己之瓜。笔体因古难新,自构难稳,然若悟一画之杼机,则概括无穷矣。观夫大涤子之画千变万化,可资生活无穷之任。此岂“大涤子性分太高,世外立法,不屑从浅近处下手耶?”余则谓石涛非出奇制胜,乃明其常规也。若谓道济乃出世思想,文人调调,不可借以开今。余则谓石涛恰可担当创造性之传统代表而无愧,其理其法恰可引为入世而无害。正因他之艺术方法论中具有合乎主、客辩证规律之合理内核,岂可视为“野狐禅”耶?然若甘拜门下,食其残“羹”,随手抹成油嘴粉脸之石涛,恐石涛亦开棺日:“似我者死,学我者生矣!”所谓凡事当自力更生,“贵乎人能尊得其受,而不尊自弃也。得其画而不化,自缚也。夫受,画者必尊而守之、缰而用之,无间于外,无息于内。《易》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石鲁 《龙口夺食》 65cm×45cm 1963 年

运笔成风,自成格韵,乃为笔墨风格之集中体现,情态物理“融”为一体,统一变化之高度和谐也。故大家之笔、造化之手,岂视前人风格为固定楷模而如法铸货品耶!《梦幻居画学简明》所论,乃例举各式铸模而已。善造化者,当创新体、自辟蹊径、明定方向、善操变化、总为一体,乃可自成风格矣。笔墨有无风格乃有无生命呼吸之验,一呼一吸,乃成感化之力、情意之交。故云笔墨为艺之总归,乃在于斯也。故求笔墨当归于性情、归于意志,于是,不求风格而风格自来。然欲达精醇成熟之境,又当练术琢技,以增于巧。而巧则熟矣,熟而返生,仍不离性,乃活活泼泼、生生动动之谓也。

(0)

相关推荐

  • 解读 | 黄山

    "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徐霞客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代 ...

  • 长安画派之我见

    转自:文化艺术报社 赵望云 <深入祁连山> 1972年 长安画派在20世纪60年代展现画坛后,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引起了相当的关注和热议,有关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然而站在不同的角度, ...

  • 关良:我自用我法

    关良,字良公.1900 年生于广东番禺,1917 年赴日本学习油画,1923 年回国,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参加过北伐战争,任政治部艺术股长,1930-1940 年代辗转于广州.上海.重庆等地的艺术 ...

  • 展讯 | 三界之外·王金岭大写意水墨艺术展11月24日开展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三界之外 王金岭大写意水墨艺术展 展览时间:11月24日--12月4日 开幕式及研讨会时间:11月28日10:00 展览地点:河南省美术馆2号展厅 画家王金岭 能 ...

  • 学人家的法子,画自己的思想稿子一一李苦禅谈艺录(四)

    李苦禅 <松崖双鹫> 1964年 艺术家要造自己个人的宇宙.对美与不美的东西加以选择,不好的不要,然后由我们重新"编织"出来.<千字文>是周兴嗣编的,他很有 ...

  • 连山先生谈艺录| 画无古今,人有浊清(五)

    连山先生谈艺录| 画无古今,人有浊清(五)

  • 【大师谈艺】李可染:画如曲,曲如画!

    一幅山水画的笔调要统一,一幅画和一曲音乐一样,要有统一的旋律.一种表现方法是一种旋律,或是粗放,或是秀美. 一幅画要笼罩着一种气氛,有了气氛画才能活起来. ▲ 李可染<水乡绍兴城> ▲李可 ...

  • 【砚边谈艺】张立辰:画好梅兰竹菊,一通百通!

    ▲ 画家张立辰 通过对梅.兰.竹.菊画中笔墨程式和审美内涵的研究实践,在练"技".练"气".练"意"的过程中得到"人格" ...

  • 【砚边谈艺】龚文桢:他是画王,更是花王,陪伴邮坛33余载

    ▲ 画家龚文桢 邮票设计者是画坛中的花界大佬龚文桢.他笔下的花花草草,透着一种古典主义的浪漫,堪称当代工笔花鸟画领军人物. 他是画王,更是花王, 陪伴邮坛33余载 看过了金黄的菜花 洁白的梨花.粉嫩的 ...

  • 【大师谈艺】张大千:说到画竹忌讳——几人知?

    张大千像 张大千,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季爰,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 ...

  • 阿迪谈艺——石鲁绘画作品鉴赏

    石鲁先生画像(杨之光绘) 石鲁绘画作品鉴赏 阿 迪 石鲁(1919-1982),原名冯亚珩,1940年后,因崇拜石涛和鲁迅,易名石鲁.四川仁寿人.早年参加革命,从事木刻创作.建国后任陕西美协主席,师赵 ...

  • 弘一法师谈艺:融字之法入画,融画之势入字

    弘一法师 <罗汉长卷> 自秦汉以来,不少书法名家多为书画大家,甚而融字之法入画,或融画之势入字,颇有开创之大家,故有五体流派之由来. 进而述之--工笔中之人物,其脸或手.或臂.或衣褶,多为 ...

  • 【砚边谈艺】何水法:我自手中握神笔 水墨丹青诉佳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渔民长期生活在这里,面朝大海,感受到的那种美,他们会直接表达出来.他们带着一种喜悦的心情把自己生产生活的场景画了出来. --何水法 我自手中握神笔,水墨丹青诉佳画 初见何水法,他戴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