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学书法《集王圣教序》之 007笔法和章法特点概要
系统学书法《集圣教序》之 007《集王圣教序》的笔法和章法特点概要
《怀仁集晋右军将军王羲之书圣教序(附心经)》,简称《集王圣教序》。是由怀仁从王羲之墨迹作品集字直接钩摹而成。
作品不仅仅因汇集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字迹而成为王羲之书法的宝库,也更重要的在于是研究和学习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可说必学的重要作品。宋初的周越在《书苑》的里说:“碑中字与右军遗帖所有者,纤微克肖”,实不失为集字的最为成功之杰作。
我们知道碑刻作品,由于以行书入碑,且刀不同于笔,必然会导致一些细节的损失,《集王圣教序》也不例外,似乎没有将王书的本来面目细腻地形神俱妙的表现出来,我们可以将《集王圣教序》里源自《兰亭序》里的字进行一下分析比较,不难发现这个问题的存在。
令人意外的是,就是因为这样一种无意识的简化,却赋予了《集王圣教序》新的笔画形态,形成新的韵味。这种对于笔画内部起伏顿挫和牵丝映带细致处的省略简化,为行书的发展和学习行书提供了一条让后来者收益无穷的新路。
王澍说:“自唐以来,士林甚重此碑,匪直《兴福寺》《隆阐法师》等碑为显效其体,即李北海、张司直、苏武功亦皆从此夺胎。”李北海之所以能于行书独辟蹊径,其用笔主要就是得益于《集王圣教序》中对笔法的简化。
叶陪贵在《行书技法教程》讲到:《集王圣教序》笔画的特点,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方笔,契刻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的方笔。宋拓《墨皇本》的题跋中也提到这一点:“圣教须看其用笔之方,醴泉须看其用笔之圆。”碑中的方笔粗重者,刚劲敦厚,纤细者,挺拔瘦劲,笔画的顿挫因方笔而显得更加精神外露。方笔之外,煞费苦心的怀仁还穿插了十分流动柔美的笔画与之相称,使得整篇看上去顿挫流动,轻重缓急,有很强的节奏感。
这一点,孙端《书画跋跋》中的一段话说得颇为精到:“如《兰亭》诸刻,得体者多不得势,得态者多不得骨,流动严密二妙难兼,而此帖中如趣、流、类、群、领、怀、后、游、闲、朗、之、斯、足、会、迹、不、无、尽等字,皆有体有势,有态有骨,流动中不失严密,具八面之妙。”
怀仁历25年完成《集王圣教序》,足见其用功之精,对王羲之墨迹的字形结构钩摹的准确程度令人赞叹,王澍在《竹云题跋》中赞道:“今观碑中字,与右军遗帖所有者纤微克肖。
对于王羲之墨迹中没有出现过的字,怀仁用部首拼合,使得碑中有一些字的结体取势别具姿态。不过,瑕不掩瑜,《集王圣教序》所提供给我们的字形结构之丰富,在王羲之真迹无一留存的情况下,更显得弥足珍贵。 章法安排很有特点,这与怀仁的用功是分不开的。开合、轻重最为突出,如第四行,“学”字和“遵”字展开,其相邻的“曲”“易”“耶”三个字都收得比较紧,下面“正”字和“焉”字也收拢,“於”字左右两部分展开,这一行中大小、开合、展蹙变化搭配的相当协调,毫无造作之嫌,很有下真迹一等的味道;这一局部既有“能”字中那样极厚重方折的笔画,又有如“仰”字、“於”字那般轻快跳宕的笔致,轻重相互搭配衬托,有很强的层次感。类似于这样精巧的安排在碑中比比皆是,这足以窥见怀仁的良苦用心,也难怪启功先生会给他“内学何如外学宽”的评价。
当然,一些局部还是出现了字与字之间风格不相协调的情况,这是集字难免的,不可深责于怀仁。《集王圣教序》的艺术价值是有目共睹的,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对唐以后行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堪称百代之楷模。
宋黄伯思在《东观余论》一书中曾引宋初周越《书苑》的话说:“碑中字与右军遗帖所有者,纤微克肖”,实不失为集字的成功之作。自怀仁之后集王书作品的大量出现以及唐李邕等人用行书写碑,都无疑得到《王圣教序》的启发。到了宋代“院体”书风
的形成,都可看出《王圣教序》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