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庙里吃烟火的狻猊

华夏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有九个样,其性格各异而各有所长:

老大囚牛,喜欢音乐,故蹲立于琴头。

老二睚眦,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老三嘲风,形似兽,好险又好望,为殿台角上之走兽;另也认之为有龙脉的凤。

老四蒲牢,喜爱大吼鸣叫,充作洪钟提梁兽钮,助鸣声远扬。

老五狻猊,好坐喜烟,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之上。

老六霸下,喜爱负重,似龟有齿,是碑下龟。

老七狴犴,形似虎,喜好诉讼,一般立于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

老八赑屃,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老九虫吻,又名鸱尾或鸱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龙之第五子狻猊,其形如狮,性格喜静不喜动,好坐,更还喜欢吞食烟火。故此,在民间现所见,其形象通常被结合在香炉之上,以随之吞烟吐雾。当然,更早的情况,也有造型于宫殿建筑、佛像坐骑等处。据资料介绍,相传佛座上装饰的狻猊是随着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传入中国的,至南北朝时期,本土佛教艺术上已普遍使用这一兽形元素,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结跏趺坐或交脚而坐的佛菩萨像前。在漫长的岁月里,狻猊的造型又经民间艺人的再创造,变得更传统更气派且接地气,后来就成了龙生九子的老五。明清时期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常见有龙形装饰物,其也系狻猊的形象,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崃威武。按古籍经典《穆天子传》、《尔雅·释兽》等记载,狻猊是与狮子同类能食虎豹之猛兽,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又有一说,古中国没有狮子,西域来的狮子也有称狻猊。

普宁泥沟国王古庙的狮爷。

在岭东潮州府各邑乡野间,多数祠堂和庙宇内的香案上,都配套有狻猊,这是悠远的华夏文化在本土的传承。通常,这样的狻猊都是狮子形象,其有独一造像,也有母教子像,或戏球,或与香炉合二为一,或伏附贴于香炉肚上,或造像下设盒炉,而肯定还有其他未见且无法想象者。从本土现存或恢复的祠庙内部物件设置上看,狻猊是为普遍性存在的,不过大多数潮人是讲不出来龙去脉甚至叫不出真名,反之多称其狮爷。称狮爷,其实也对。其实,在岭东乡野之间,没有那么多复杂的物事,人们就是认为,狮爷喜欢香火,看管香火,如此亦是足矣。

石桥头正月十五赛老爷中出巡被称为龙尾老爷的狻猊。

月屿三山国王庙。

狻猊为瑞兽,威严、神武,衔香喜烟,与香火、焚祝化宝等关联,是为配套之神兽,以之尽善祠庙的传统礼仪。

这些年走过不少潮郡各邑的乡村,常在祠堂庙宇里头遇见过狻猊造像,甚至也有随游神队伍与老爷出巡者,起初也听之谓为狮爷,其传统摆个造型的,有直接嘴巴吞衔香火的,有母子,有单独衔彩带而戏球,有成对,有传统狮子造型,也母狮造型,有被香火烧掉而造成石制的,真要说,那真的主要发挥想象力就有什么样的狻猊神兽。

篮兜双忠古庙。

莲坛安田三山国王庙。

本篇,列举一些本土祠庙的狻猊,依次是:

普宁泥沟国王古庙被称为狮爷的、石桥头游神中被称为龙尾老爷的、月屿三山国王庙、篮兜双忠古庙、莲坛安田三山国王庙、莲坛神仙沟、军埠新厝钟雷永春庙、浮屿国王古庙、涂洋圣德齐明庙、棉湖慈济古庙;普宁水吼林氏祖祠、溪南周氏宗祠、洪阳城内方氏宗祠、洪阳德安里方氏家庙、赤岗上洞宗昌公祠、水吼林氏大宗祠、潮阳铜盂郭氏宗祠、南阳郭氏家庙、港头张族祖祠、澄海冠山程氏家庙、揭阳潮尾袁丽玉公祠、潮安鹳巢世族宗祠、庵埠薛陇薛氏家庙、汕头鸥汀辛氏大宗祠等。

莲坛神仙沟。

军埠新厝钟雷永春庙。

浮屿国王古庙。

涂洋圣德齐明庙,狻猊为石制。

棉湖慈济古庙。

普宁水吼林氏祖祠。

溪南周氏宗祠。

洪阳城内方氏宗祠。

洪阳德安里方氏家庙。

赤岗上洞宗昌公祠。

水吼林氏大宗祠。

潮阳铜盂郭氏宗祠。

南阳郭氏家庙。

港头张族祖祠。

澄海冠山程氏家庙。

揭阳潮尾袁丽玉公祠。

潮安鹳巢世族宗祠。

庵埠薛陇薛氏家庙。

汕头鸥汀辛氏大宗祠。

关于岭东潮郡本土祠堂庙宇里头的狻猊,应该还有很多好玩的乡野元素可以挖掘查考,不过一时半会要找到这些可真不容易,而且感觉是有些费劲的,比如凑多几尊狻猊神兽的造像,都不晓得要跑多少个地方才能遇到,有时候三两个颇有规模的村落都找不到一尊配套的狻猊造像,幸好,上面这些都是偶然遇见的,并非专程去找。

不知道再说点什么,要说的话,就是我翻了几百个文件夹几百个村落数不清多少万张照片,终于凑了就这些狻猊。

如上,仅以为记。

20190107

完。

声明

本作品为【普宁青年摄影】【岭东文化】【普宁村落】荣誉出品。

若有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安静声音】的署名,并保留原图片水印和本段声明等。

请尊重个人劳动成果!谢绝图片、文字、文段的非完整性转载!请勿剽窃性抄袭。

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如作品著作权、作品中出现人物的肖像权等。

作品中原创图片、文字不得直接或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