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学习中医经典《伤寒论》
165.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补: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黄,味苦寒) 赤小豆一分(味酸温)
右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刘渡舟解析:这条讲的是胸中寒,就是胸中有邪,狭义上说就是胸中有痰,它是一个病理的产物。胸是上气海,是阳气汇聚的地方,胸中有痰邪,胸阳就要受阻碍,所以会有点表证。这个表证类似桂枝证,但是没有头项强痛,说明它不是桂枝证,是胸阳不利导致表气不和。大结胸汤证水热互结,也有头项强痛,这时候论脉证,寸脉微浮,关尺无脉,这样就要用吐法。因为胸中阻塞,气机闭塞,气道不利,所以脉也不起。
寸脉微浮,是邪气要上越,同时胸中痞塞,气上冲,呼吸不利,要吐又吐不出来,因势利导给瓜蒂散,把痰邪吐出来就好了。瓜蒂要炒黄,豆豉煮的像稀粥一样,去渣,用汤和散。这个药很厉害,如果体弱,就不要用了。瓜蒂是吐剂,所以必须有实邪。豆豉可以宣阳,载药上浮,是个辅助药物。服用以后,有的吐菜汁,也有吐稠黏的痰,一吐就舒服了。
如果吐止不住,就用大葱瓣熬汤,喝下去就止住了。如果服了瓜蒂散吐不出来,那就一点一点加药量,也可以探嗓子;也可以吃一块砂糖,吃了就吐。
汗下吐是祛邪三法,但是吐法用的很少。白矾也能吐,但是瓜蒂散比较常用。
166.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傍,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藏结。死。
刘渡舟解析:这条说的是三阴脏结死症。胸和胁,胸中痞和胁下痞是有联系的。胁下痞是老病,同时一直都有,就是胁下觉得痞闷,痞塞不利,从胁下连接到肚脐一旁。发作时,因为感寒而发,胁下脐旁疼痛。这个叫做脏结,是足厥阴肝经有寒,寒主收引,把外生殖器也抽进去了。脾肝肾三脏无阳以化,无阳以温,所以这个病是个死症。
167.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刘渡舟解析:热结于里,结字不是凝结的意思,而是集结的意思。由于吐下,胃里津液受损,表里邪热乘机集结在里。但是这种热还没有达到燥矢凝结的程度,仅仅是阳明燥热。这是一个阳明热证,不是阳明实证。津液受伤,热邪不去,所以大渴,舌上干燥而烦。舌头干燥是患者自己觉得舌头干,医生看舌苔,也没有津液,这样不行,还需要把手洗干净去摸摸,作触诊,这样的干才能说是干燥。
烦在这里不是心烦,而是干燥的很严重的意思。但是白虎汤证确实有烦证。人参能够补气,也能够滋生津液,这是张仲景用药的规律。五脏属阴,人参有补阴的作用,也能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