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居然“骗”了我们1200多年!
中国人相聚,酒逢知己,往往在一起开怀畅饮。
喜欢看武侠剧的人都知道,剧里众多大侠可谓千杯不倒,不论是拜把子还是绝先交,不管是大事临头还是日常饮食,总之是无酒不成欢。
中国是世界上酿酒与饮酒最早的国家之一,距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中国也是一个古老的诗国,有四千多年诗历史。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诗与酒结下了难解之缘。文人中,好酒者向来不少。
在大家印象中,古代诗人好像都挺能喝酒的。
文人雅士爱酒、饮酒、写酒,把酒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确实很常见,这在古代文人中尤其明显。
其中有一位代表就是下面这位▼
他得意时喝,失意时也喝;一个人时喝,去宴会时也喝;
在酒楼喝,在家里喝,在宫廷里也喝。
反正,只要有酒,哪都能喝~
而且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街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有了酒,天子在他眼中也就那么回事。
在李白这儿,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酒能激发他的创作灵感,让他过着“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的生活,逍遥无比。
以至“李白斗酒诗百篇”成了中国人心目里一个最为动情和完美的故事。
另外李白现存的诗有上千首,其中提到酒的,就约有200多首。
但是, 李白真如他表现的那么能喝吗?“李白斗酒”到底有多少?今天就来扒一扒李白的酒量到底有多大?
首先说说杜甫那句诗——“李白斗酒诗百篇”这里的“斗酒”是一斗酒的意思。
那么一斗酒有多少呢?
我们先说说古时的斗到底有多大。
《公羊传》上记载:“熊蹯不熟,公怒,以斗击而杀之。”
这斗就是喝酒的杯子,能随手抓起来扔人,肯定不会大到哪去。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刘邦从鸿门宴上逃走时,对张良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玉斗就是酒杯,刘邦既然能把白璧和玉斗这4件东西都揣在身上,可见这斗并不大。
此外,还有另一种被称为斗的酒器。这种斗有长长的柄,但实际上就是个盛酒的勺子,形状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诗经·大雅·行苇》有这样一句:“酌以大斗,以祈黄考”。朱熹注:“大斗,柄长三尺。”
古代的三尺,相当于现在的70厘米,大斗如此,小斗肯定更小。
而且从出土的青铜斗来看,一斗的容量也就是现在常用的玻璃杯大小...
所以综合来说一斗容量并没有很大。
怀疑李白酒量不仅仅是因为酒容器的问题,也因为当时的酒并不是我们今天喝的酒。
其实古代酒的度数很低...他们喝的酒,不是蒸馏酒,而是发酵酒。
这种酒,酒精度数比较低,多数只有几度左右,度数高的也就是十几度。
唐宋时期还没有蒸馏技术,酒多是发酵后直接过滤的发酵酒。度数在3%~10%之间,跟啤酒差不多...所以才造成误以为古代人很能喝的假象。
另外,虽说李白写了很多酒诗,但是如果有兴趣翻翻李白的诗歌,你会发现上面仅仅只有李白喝酒的记录,却没有记录他喝了多少酒!
众所周知,李白写诗喜夸张。
但与李白不同,杜甫诗的风格比较偏写实,而且杜甫算比较清楚李白的真实酒量。
而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别人时,是这样说的:
“汝阳三斗始朝天,焦遂五斗方卓然。”
其他人不是喝了三斗就敢去面见天子,就是喝了五斗后还能“方卓然”。
可一轮到李白,却是: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喝了一斗就“长安市上酒家眠”,也就是说,李白他一斗就醉…….
也就是说,李白的酒量其实并不好... 可以说很渣了…
但即使这样,人家还是要写诗炫酒!作为一个在酒场驰骋多年的老手,他经常吹牛说: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可见李白同志真是个心机boy!
所以这个自称“酒中仙”的李白,一“骗”就“骗”了我们一千两百多年!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