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普陀宗乘之庙
普陀宗乘之庙位于承德避暑山庄北部,建成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宫,依山就势,逐层升高,气势磅礴,宏伟壮观。
乾隆三十六年,为乾隆帝六十寿辰和皇太后八十寿辰之年,边疆各少数民族的首领都要集承德,举行盛大的庆寿活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国民族大团结的局面。为了敬重各族信仰,团结各族人民,乾隆帝御旨建造这座大型寺院。普陀宗乘之庙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庙宇,因仿拉萨布达拉宫而建,俗称小布达拉宫。这座寺庙内大小建筑约60处,殿堂楼宇,星罗棋布,依山面水,巧于利用地势和景物衬托,布局灵活,又不失庄严肃穆。主体建筑大红台,通高43米,台中央万法归一殿是主殿,殿顶部高出群楼,殿顶都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金光闪闪,富丽堂皇,极其雄伟壮观。底部因三层群楼合围,影阴暗,光照对比鲜明,造成了宗教森严肃穆的气氛,是宗教建筑上的瑰宝。近年来,在大红台上的"御座楼"隆重推出了民族宗教歌舞《普陀之光》它通过提炼寺庙落成、皇帝庆寿和土尔扈特部回归等重大事件,用歌舞形式表现出"康乾盛世"时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及创建太平盛世繁荣中华这一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宏愿。目前,每天上午,游客均可在昔日皇帝欣赏歌舞的"御座楼"上观赏到《普陀之光》。
当时,边疆各少数民族大都尊崇藏传佛教。拉萨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的一个中心。而藏传佛教宣称布达拉宫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观民音菩萨的道场据说有三处:一在印度,一在西藏,一在南海(浙江普陀山)。乾隆帝认为,观音发祥于印度,然后先到西藏为本土,所以在承建观音道场便"仿西藏,非仿南海"。普陀宗乘之庙是在汉族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融合藏族建筑特点建造的,它是汉藏建筑世术交融的典范。
普陀宗乘之庙是仿西藏拉萨布达拉宫修建的,"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汉译。庙依山建造,坐北朝南,山门内是碑阁,北是五塔门,高十余米,有拱门三个,上建红、黄、黑、白、绿五座喇嘛塔。门北是琉璃牌坊。牌坊北地形渐高,各式白台、塔台建筑因地形而散置,高低有别,变化多端。最后为雄伟高大的主体建筑大红台。大红台的正面,下面是高达十八米的大白台,其上耸立着高达二十五米的大红台。红台内四周为三层群楼,中央是重檐攒尖鎏金铜瓦项的"万法归一"殿。 普陀宗乘之庙布局分三个部分:前部包括山门、碑亭、五塔门;中部包括琉璃牌坊、白台、僧房等;后部是主体建筑大红台及周围其他建筑,大小共60余处,被包围在雉堞衔连、依着山势起伏而环寺一周的高大围墙之内。
漫步五孔石桥,进入藏式山门,便是黄琉璃瓦覆顶的碑亭。亭内竖着三座石,以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分载《普陀宗乘之庙碑记》、《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三文。碑亭后是五塔门。五塔门满壁白色,上有三层藏式盲窗,下为三座拱门,门顶上有五座喇嘛塔,门前有一对大石象,象征着吉祥和佛教大乘派的力量无边。
吉祥天母:俗称"骡子天王",是佛教里的护法神。所谓"吉祥",是说它每年除夕能除妖降魔,叫人过太平日子。这尊佛像原放在权衡三界亭内。像高5尺6寸6分,耗红铜约600公斤、头等金 叶57两,计用6400个工日,共费1100百多两白银,佛像造型狰狞奇特,是国内罕见。
万法归:是普陀宗乘之庙的主殿,位于大红台中心,方7间,重檐攒尖顶,上覆镏金鱼鳞铜瓦,屋脊饰以波状镏金瓦。宝顶呈法铃状。殿顶用头等金叶14000余两。殿四周有三层群楼环绕,每层44间。群楼现存外墙的复建工作,正抓紧进行。该殿是供清帝和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顶礼膜拜的地方。
山门南向,由藏式城台及汉式庑殿组成。城台为砖石结构,前开三孔拱门,拱门上列一横排盲窗,上砌雉碟。城台上起庑殿,前后设廊,廊内置槛窗,两侧封实壁,面阔五楹,进深二间,单檐琉璃瓦顶,边沿施绿琉璃瓦,中供护法神,从左至右依次为四面护法神,章古鲁蓬护法神,大黑天玛哈戛拉护法神。山门前置石狮一对,再南为五孔石桥,山门两侧设腰门,有围墙相连。山门北为碑亭,平面方形三开间,重檐黄琉璃歇山顶,砖拱结构,封实壁,四面开拱门,下承须弥台基。亭内立石碑三座:中为《普陀宗乘之庙碑记》,记述建庙背景及经过;东为《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西为《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记述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过程及清政府抚恤该部的情况。碑文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汉文为乾隆亲笔。碑亭以北为五塔门,三拱门白台形制,实壁盲窗,上砌女儿墙,白台上立五塔,从东往西分别为黑、白、黄、绿、红五色,每色代表一个体教教派。清代尊黄教为国教,故黄色居中。五塔门前置石象一对,为大乘派象征。五塔门北为琉璃牌坊,三间四柱七楼形制,中楼前额"普门应现",意观音显现普度众生之门。后额"莲界庄严",意为观音道场。
大红台南、第一部分两侧散置30余座大小白台,成"×"形不规则布置。白台分殿台、楼台、敞台、实台,形状不一,体量不等,功能各异。层高一至四层,二、三层者居多,大都白灰抹面,青砖镶边红色盲窗,琉璃砌顶,上檐挑出淌水长瓦。白台为藏式平顶碉房形制,建筑用汉族砖混结构法式。有的两座白台组合成一处院落作僧房;有的台上建汉式殿堂,作佛堂、钟楼使用;有的台顶置舍利塔;有的白台砌成实心,只起障景增景及点缀作用。白台群总体效果表现了西藏布达拉宫前山脚下梵字的特征。南部宫墙两头分置角楼,实墙白台砌盲窗,顶部起雉堞。宫墙两侧白台中间辟门,上起庑殿,对称配置,供僧人进出使用。
琉璃牌坊北为罡子殿,四面砌藏式雕房高墙,墙面设三层盲窗,东、南为一层僧房,西砌蹬道,北面僧房顶起庑殿,单檐绿琉璃瓦顶,面宽五楹,进深两间,内供吉祥天母、四面护法神、大梵天。罡子殿东为东殿,亦称东罡子殿,平面成"乙"形,两层。此殿原为僧房,现供五尊密宗无上瑜伽密乐空双运双身修法像欢喜佛。东侧从北至南依次是金刚佛母、大威德金刚、密聚金刚、胜乐王金刚、恶度金刚。密宗欢喜佛造像一般都是多头,表多智,最顶部为本像,余为变像;多臂多足,表大力多能;脚踩妖怪,表能降妖镇魔。罡子殿西北一套院为西殿,亦称西罡于殿,是经堂,平面成"厂"形,正南辟门,北房两层,硬山灰瓦顶。内供主尊吉祥天母,原在权衡三界殿供奉,文革后移此殿展出。吉祥天母为镏金铜质造像,高116公分,身骑骡子,前后有两个兽头人身的小型造像,底盘为大海。全组造像用红铜1196斤,黄金57两,用工6425个。据《吉祥天母经》记载,吉祥天母为观音变像,是达赖喇嘛的护法神,每年大年初一她骑着太阳下界巡视天下各方,驱除妖魔,保佑众生平安。西藏佛教徒每年藏历十月十五日都要把吉祥天母像从大召寺抬出游行示众,以保人事平和,风调雨顺。吉祥天母像西供长寿佛九尊,药师佛12尊,均为铜质。
大红台位普陀宗乘之庙最后,位置最高,面积1.03万平方米,因巧妙利用地形将几组建筑连成整体,视觉上进行夸张,更显体量庞大。正面基层是白台,实心,高 17米,下部砌花岗岩条石,上部砌砖,白灰挂面,壁设三层梯形盲窗,东西两面砌石阶登道直达白台顶部。白台东南角有面阔五楹、进深三间的"文殊圣境"殿。西部为千佛阁,四周围廊(现已坍塌),阁内供蒙古王公向皇太后敬献的千尊佛像,中立《千佛阁碑记》为乾隆三十五年御制。阁内有条幅曰:"妙相合瞻干利资诸福,繁厘同祝万欢洽群藩"。
白台东为哑叭院,是皇帝进庙上香时僧人回避之所。白台之上起红台,高25米,上宽58米,下宽59米,七层,一至四层实心,均置盲窗,上部三层间隔开真窗、盲窗。
大红台南面正中嵌饰垂直琉璃佛龛六个,黄绿相间,汉式手法,一是标记轴线,二起装饰作用。红台顶部砌女儿墙,墙下三面 (东、西、南)装饰黄琉璃佛龛,拔檐石下置排水长槽。红台内里五至七层为三层阁楼,每层44间,四面合围,亦称群楼。
群楼南部进深三间,通天柱四排;北部中五间进深四间,通天柱五排;群楼东侧通天柱三排,进深两间;西侧通天柱四排,进深两间半。群楼东、西、南、北横额分别为"庋经之阁"、"大乘妙峰"、 "秘密胜境"、"极乐世界"。群楼一层分置石雕坛城六座,有如来佛、观音、无量寿、释迦、大威德金刚、喜金刚。群楼条幅有"璎曼垂护花龛彩,狮象驯依鹫岑辉";"佛刹现乾城法资筏喻,禅宗开震旦教演传灯";"以此无量慈同参不二,喻比有为法普度大千";"统须弥界天护持常住,遍华严海会应现随方";"秘印妙持超四果,圆光正觉示三乘";"现法化报身昙霏遍荫,统先中后际象教同持";"初地相光全总持一化,诸天梵香聚共演三摩";"般若相常融聚五福德,菩提心并证增八吉祥";"觉观印圆通能仁普示,识田语清净妙智同修";"功德示经文香薰檐葡,庄严瞻相好光映琉璃";"持法利身心众生并济,随缘施愿力一切常圆";"佛光普护三千界,寿域常开万亿春";"宝树交辉香不断,祥轮常转法无边"。群楼顶部西北角建慈航普渡殿,镏金铜瓦,重檐六角亭形,二层匾额"普胜三界",殿内匾额"示大自在",条幅"水镜喻西来妙观如是,月轮悟南指合相云何"。东北角建殿名权衡三界,镏金铜瓦,重檐八角,内有额"精严具足",条幅 "法界现神威即空即色,梵天增大力非住非行"。
大红台东北权衡三界西建有洛伽胜境殿,面阔五楹。
三层。东群楼空井靠南起戏台,面北,方三间,三层。大红台西北角建雕楼,实心,起装饰作用。群楼空井中心起万法归一殿,方七间四角稍间收进一半,重檐攒尖,上覆镏金鱼鳞铜瓦,四脊饰波纹,法铃宝顶。迎门摆珐琅菩提塔,中供紫檀佛龛,内供弥勒,东西两侧置紫檀寿字塔。供桌摆八宝、五供、珊瑚树。靠北树屏风,前挂巨幅缂丝缎绣佛教挂像(高三丈、宽一丈),现无存。屏风前供释迦牟尼,再前供宗
喀巴,大殿两侧供达赖和宗喀巴像,均为紫铜雕塑,质地精良,工艺精细,身段匀称,神态生动。殿内面北横额一为"净性超乘",二为"妙德圆成";面南横额"万缘普应"。殿内条幅有"狮座具神威咸钦奋迅,鹫风瞻相好普现庄严";"法界朔中台臻大欢喜,化身现上塞护妙吉祥";"总持初地法轮资福胜因延上塞;、广演恒沙梵乘能仁宏愿洽新藩";"梵教流传宗递演,化身应现慧常融"。
万法归一殿是全庙举行集会和庆典活动的场所,每年七月十一日在殿内举行佛教学位考试。腊月二十七、正月十四在此举办送崇活动,全体喇嘛在此念经,驱除妖魔祈求太平。清代,内外蒙古千里迢迢进此庙上香求佛者络绎不绝。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弘历曾在此殿接见万里回归的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一行,并举行了大型讲经祝寿活动。万法归一殿是普陀宗乘之庙的主殿,隐于大红台群楼之中,殿顶高出群楼,金光闪烁。底部因三层群楼合围,影调阴暗,光照对比鲜明,造成了宗教森严肃穆的气氛,是内陆宗教建筑的瑰宝。1932年,美国在芝加哥举办大型国际博览会,大财阀洛克菲勒为了招睐交易,于1930年
采纳了瑞典人赫文斯定的进言,派人对该殿进行实测实绘,在芝加哥制造了一个与此殿同样大小的模型,又通过各种手段在中国搜集了大批佛像、法器,于1931年用专轮运往芝加哥,在复制的"万法归一殿"展出,致使芝加哥万国博览会出现了东方文化热,洛克菲勒大出风头,赚了大钱,这是"昨天"的喜剧。今天,赫文斯定、洛克菲勒应当反顾这段被"遗忘"了的历史,面对东方,说一句能够令中国人感情上过得去的话语。据悉,瑞典建筑师麦克思·吴雷先生和几位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专家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已经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将"万法归一殿"全部构件买下,准备在斯德哥尔摩国际文化研究中心"复建"组装。吴雷先生1989年曾来承德与主管部门协商,实地考察万法归一殿时,吴雷先生说:这是个奇迹。仿造得再像,终不是原本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