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哥逆袭式变革:从车库小摊做到单店日流水近17万 | 商家故事

十多年前,一位青年从就职不到6个月的事业单位辞职,南下深圳打拼,而后辗转又到了北京,在外兜兜转转一年多,最后回到了东北老家。
或许那时连他自己也不曾料到,未来他会在餐饮这条路走上足足11年。
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川滋蜀味涮串的老板李掌柜。

01

因缘入行,

仓促选品

说起来,李掌柜的餐饮之路还得从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开始说起。'
在北京打工的时候,李掌柜认识了如今的妻子。彼时的他和所有年轻人一样,换了数个工作依旧对于前路感到迷茫。
而就在那时,妻子无意间说了句,“要不我们还是回东北开餐饮店吧”。也正是这句话,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李掌柜人生中的另一个可能。
作为东北人,最痛快的莫过于身上这股子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的劲儿。夫妻两人很快就回到了东北。
那时“烧烤”正在东北悄然火热,为了赶上潮流,李掌柜也未多加考虑,在农贸市场里找了一个20多平的车库开起了烧烤店。
入行前李掌柜也是自信满满,觉得选择了一个受众广的品类,门店肯定会人满为患。
可现实还是狠狠地打了脸。
一方面,周边有不少已经经营很久的烧烤店,自己是家新店,没什么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自己没有从业经验,也没有人指导,开店就像摸着石头过河,啥也不会。
店里完全没人来光顾,生意一度陷入停滞,当时还没有什么线上推广,也没钱去报纸投广告。为了能拉来客人,李掌柜只能天天到处发传单宣传,持续了半月有余,这才陆续有一些顾客来光顾。
虽然有了一些生意,但还是没解决核心问题。
那是2009年末,一个烤串还卖不到5毛,一桌最多也就赚50元左右,而当时门店只有三张桌子,除去成本,忙活一天还是在亏钱,自己北漂时仅存的积蓄也慢慢的被消耗。
加上门店白天基本没人,到了晚上才有顾客,而且越晚人越多,店里就李掌柜和自己的爱人忙活,熬夜 通宵基本是常态,就这样经营了9个月,李掌柜觉得这样下去身体被消耗不说,还挣不到钱。
没办法,第一次创业只能以失败告终。烧烤没法继续做了,只能考虑换品类。凑巧李掌柜和母亲聊起这个事儿。
李掌柜的母亲是四川达州人,她提起了自家祖传的川菜底料配方。当时焦急的李掌柜一听家里还有底料秘方,当即决定——做川菜。
然而,李掌柜现在回想起这段经历却是十分后悔,用他的话来说,自己又犯了最早时的错误,就是脑子一热瞎决定。
因为当时门店面向的是农贸市场的消费人群,大家在外面吃的都很简单,主要以快餐为主,而川菜成本高,价格也高,没什么人会来消费,再加上川菜在东北的市场认知度太低,根本不可能做大,川菜馆干了没多久就关门了。
李掌柜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02

快速调整

重新出发

连续两次失败带来的教训,让李掌柜痛定思痛。归根结底还是把餐饮想的太简单了。
不过,李掌柜依然不想放弃,看了看自己存折上仅剩的余款,李掌柜决定再赌一把。
换品类,从头开始。
这次选品,李掌柜十分谨慎,天天都在各种研究。最终通过以下维度的分析,决定了新的品类——“涮串”。
1、东北人平时喜欢三五好友约着一起出来撸串,而涮串和烧烤这个品类非常相似,受众面广。
2、涮串只需将食物串好后,放入锅中涮熟,因此汤底非常关键,而自己有祖传的川味底料,这个优势可以继续沿用。
3、李掌柜还仔细算了笔账,以前做川菜的底料,一锅骨汤140斤,川菜只能做200份,但用这个料调汤做串串,做出来的餐量能翻好几倍,成本一下子就降下来了,还能让顾客吃到原滋原味的川味。
这么一合计,东北一家川菜馆摇身一变,成了涮串小店——川滋蜀味。

03

进阶打怪之旅

新店开业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把人气做足,吸引顾客。
因此,李掌柜以“新店促销”的方式,通过极低的价格优势吸引周边的用户来消费。
凭着原滋原味的川味,以及亲民的价格,不少顾客成了回头客,并且陆续带来了一些新客。
然而客流一直没有很大的提升,随着一段时间的观察,李掌柜发现了两个问题:
1、门店仅仅只有20多平,空间狭窄,实在不利于招揽更多的顾客就餐。
2、很多顾客喜欢呼朋唤友一起来,就餐时间一般很长,导致翻台率很低
觉察到这两个问题后,李掌柜结合之前做烧烤的经验分析:
涮串和烧烤都属于非常自由随性的品类,加上东北人的豪气,对于就餐环境,其实并没有那么讲究。
因此,李掌柜尝试像当时做烧烤一样,在门店的门口搭起了锅灶,摆起了”地摊式“的涮串,一次性搭了十几个桌子。
还真别说,这个方法还挺灵,每到晚上7、8点,门口的桌子基本都能坐满,而且,无意中这种模式还为李掌柜带来了一波新的客流。因为门店离马路边特别近,很多行人看到这火爆的就餐场景,很快就被吸引,也来品尝。
随着口碑发酵,来的人越来越多,门外的桌子也不断的增加。到现在,李掌柜每家门店外都搭了近100张桌子。
“地摊式”的涮串也成了他们家的一大特色。

04

拓展线上版图

随着门店经营情况逐步稳定上升,加上互联网数字化经济影响着各行各业,李掌柜也盯上了线上,既然别的餐饮门店线上运营都这么成功,自己为何不参与进来呢?
又一次说干就干,2018年,川滋蜀味涮串上线了美团外卖。
进入一个新鲜的领域,李掌柜也十分振奋,满腔热血的投身产品和运营规划,整天研究分析,就连躺在床上,脑子里也都是大大小小的数据,而且经常会在商家社区内去看看其他外卖同行是怎么做的。
直到现在,李掌柜也慢慢从最初的学习者,成长为了社区内的核心输出者,而且还获得了新的身份“社区大V”
可线上店铺试运营了一年之后,效果却一般。
按照李掌柜的理解,要做好外卖这个行业,就要看透金钱,把钱当成一个数字,花时间花精力去运营。在低门槛的外卖运营中,主要依靠的就是产品和服务,只有把产品和流量串联在一起,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提高。
思路没问题,那川滋蜀味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李掌柜认为,还是出在了提升流量之后,网络渠道的顾客群裂变中。
在李掌柜看来,平台中一系列的推广,其实就是一个CPS环境下的大数据引流,这也是平台最为常见的获取流量的方法。在这种模式下,经营者必须要看透金钱,花时间金钱去冲流量,哪怕这样的行为无法带来利润甚至会导致亏损。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大量消耗下,川滋蜀味换来的,不是良好的大众口碑,而是被顾客揪着薅羊毛。
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不会产生有效的顾客群裂变,还会让品牌陷入不断恶性竞争所导致的市场死循环中。
最终,李掌柜也很快调整了运营思路,主攻堂食,兼做外卖。虽然线上体量不大,却也为门店带来了其他利好的地方:
1、线上口碑一直保持的很好,有不少顾客也是看到外卖后来的线下门店。
2、自家的涮串属于那种煮的越久越好吃,外卖能很好的解决每日门店剩下的存货,避免浪费。
作为曾经北漂大军的一员,李掌柜也希望通过外卖,让每一个在外打工的人,不管多晚,都能吃上一份热腾腾的饭菜。

05

回首过去,着眼未来

当聊到有什么经营经验可以分享的时候,李掌柜说自己就是个普通的餐饮从业者,顶多就比大家的经验多一些,不敢说有什么特别厉害的地方,只是自己踩过的那些坑,大家可以多多注意,思考思考:
1、入行前想清楚:你是否已经对餐饮行业了解清楚了,关于餐饮开店有哪些流程,需要投入多少创业资金你知道吗?自己最开始做餐饮是认为餐饮没什么门槛,来钱也快。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太天真了。什么都没想清楚就这么“勇敢”的入行了,前期也是踩了无数的坑,赔了不少钱。
2、不要盲目跟风:餐饮创业起步,选对品类是关键,切勿盲目跟风。茶饮火了,开店;牛蛙红了,跟上;小龙虾爆了,不能错过……,等新鲜感一过,在同品类这么多商家的高压竞争下,很容易变成炮灰。
3、做好产品口碑:做餐饮,一定要关注产品口味和质量,切勿偷工减料,只要保证口味、保证质量,真诚地对待顾客,顾客自然也会给你好的反馈。自己现在能做加盟的核心原因就是因为底料,现在所有的底料都是自己每天亲自去熬的,我们非常关注餐品的口味和质量。
4、要有品牌意识:做餐饮一定要做品牌,顾客消费口碑时看重的是性价比,但顾客消费品牌时,不会太在意价格,贵一些也一样会有人买账。而且品牌做起来之后,即便有少数差评,也不会影响到口碑,所以品牌是餐饮的保障。
最后,李掌柜聊起了自己对于未来的规划。
他坦言,自己忙碌十年,是时候缓一缓脚步了。
“我已经没有再扩张门店的打算了。再干两三年,我打算做一个品牌内部的股份划分,让所有员工都能拿到股份,自己做一个幕后老板。这样做的好处是品牌的规模能越做越大,自己也能更轻松一些。”李掌柜满怀希冀地说
如今川滋蜀味的各大门店一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作为老板,李掌柜始终保持着每天亲自熬煮涮串底料的习惯。
晚上8点起床准时去店里开始熬料,第二天早上6点多准备好了就回家睡觉。在车库这家最初的小门店中,他手里颠着勺,心中有方向。
来源 | 餐饮O2O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