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来,比较快
慢慢来,比较快
《慢慢来,比较快》分享了20个放慢速度的方法,你会发现匆忙是世上最严重的疾病,焦虑是你生命中的暴君。万物都以微小步伐静默生长。字里行间,从时间简史到慢城生活,你会发现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人生只是我们余下的时间而已。在遥远的古罗马,奥古斯都大帝曾在钱币上铸刻“慢些匆忙”。如今,这些珍贵的警示早已消逝在匆忙之中,人们忙于奔跑,去这里,去那里。所以,停止炫耀你的忙碌!从“慢些匆忙”到“告别匆忙”,从“从容不迫”到“懂慢的人”。
书名慢慢来,比较快
外文名Slowly, Slowly: 20 Reasons to Take It Easy
作者玛丽亚·诺瓦
译者冯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页数186页
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32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慢慢来,比较快》放慢速度的20个方法——献给庸庸碌碌、急急忙忙、不知为谁而活的你。我们凡事匆忙,灵魂却正在失丧。这种匆忙是否合理?这种现状如何才能喊停?我们现在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现在所做的是我们真正所希望的吗?
作者简介
作者:(西班牙)玛丽亚·诺瓦 译者:冯丹
图书目录
人生只是我们余下的时间 第1部分 从“慢些匆忙”到“告别匆忙” 时间简史3为时机腾出时间13 停止炫耀你的忙碌23 我们能否重置时间33 匆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疾病43 你生命中的暴君55 万物都以微小步伐生长63 得力在于平静安稳75 懂得慢,懂得爱85 第二部分 从“从容不迫”到“懂慢的人” 时间银行95 “慢食运动”105 每一天,我们拥有三个机会117 居于慢城,重获幸福129 内在充实优于外在增长139 每天清
文摘
停止炫耀你的忙碌,时间并不在乎奔跑还是站立,它的意义在于何时奔跑,何时站立。“不作为”的价值浩瀚无边。所思所行组成了自己,学会说“不”才定义了生活。缓慢和耐心不同于懒惰,相反,它们是灵魂的节奏。“一寸光阴一寸金”,长者常常这样教导我们。在遥远的古罗马,奥古斯都大帝曾在钱币上铸刻“慢些匆忙(festina lente)”。可如今,这些珍贵的警示早已消逝在匆忙之中。尤其是在大城市中,人们忙于奔跑,去这里,去那里。我们是否能暂停片刻,加以思考: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现在所做的是我们真正所希望的吗?时间存在于永恒,存在于隐秘之事;然而,时间也是我们每天收获的礼物。金钱可以累积,时间却来去匆匆,这正是它的价值所在,它是人千载难逢的机遇。身处痛苦或盼望之中,我们深感度日如年。可是,当我们享受其中,则觉时光飞逝。几位来自欧洲的探险家造访非洲,那里的土著人道出了颇富哲理的见地:“你们拥有手表,我们却拥有时间。”我有一位来自拉丁美洲的朋友,他也在大学中任教,当他和几个同事与一位农夫攀谈时,也得到了同样的回答。他们对这个农夫的智慧深表震惊,那位农夫却说:“先生们,我或许没有学识,但我却有时间思考。”那么,我们是如何对待时间的?珍惜或挥霍?做它的主人抑或奴隶?我们是否享受其中让生活更加惬意?如今,人们每天将第一个八小时献给了工作。诚然,精力充沛地驾驶列车,为病人做手术或驾驶飞机并非坏事,但是,这些是否就是我们生活的中心?除了工作本身,我们还需要出差、加班、完成无尽的差事。结果便是:当我们回到家中,精疲力竭。留给伴侣、孩子、朋友的是最糟糕的状态,更不要说创造力和好心情,更不要说为自己存留一丝宁静。这种以生产力和竞争力为核心的社会秩序无疑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益处多多。但是,人们是否仍然需要快乐?至少,我们还拥有周末(除非有紧急工作)和短暂的休假,只是我们已经习惯了东奔西跑,忧心忡忡,甚至连观赏风景都匆匆忙忙。我们是否有时间思考人生,享受宁静?或是与朋友一道登上邻近的山坡,品尝一份金枪鱼三明治?人们似乎已经不再懂得欣赏生活的简单,忘记了这些被媒体所摒弃的廉价的快乐—轻松愉快的谈话,独自或与朋友一道听听音乐,在微风中漫步,等等。这些早已被去往泰国的新奇旅行、其他旅游胜地的周末度假和刺激的体育比赛所取代,殊不知,那些活动只能使我们更加疲惫。
我们凡事奔波,却从不思考。高速铁路本不是为了欣赏沿途的风光,快速抵达才有意义。即便如此,只要你望向窗外,仍旧能够被自然之美所折服,然而,几乎没有人这样做。人们只希望最大限度地抓紧时间,或打电话处理业务或反复看手表,耐心早已荡然无存。
我们是否已经丧失了享受“现在”的能力?现在,这里,此刻,是我们拥有的一切。威廉·莎士比亚曾说:“往昔只是序幕。”现在,正是我们书写人生的时
刻,我们应了解“现在”。我们可以继续在人群中奔波竞赛,但内心却深知,自己从未享受“过去”。或
许,我们可以选择另一种步调,从容不迫地去感受,去行走。于是,“时间开始延长”。当时间成为我们的同盟,它将揭示生活丰盛的恩赐—真诚、祥和,以及人与人之间健康美妙的关系。
偷盗财物的行为会立刻受到惩戒。然而,偷盗时间却从未带给人丝毫的愧疚,这一点在职场中尤为明显。当然,受害者也难辞其咎,因为我们从未对傍晚6点钟的会议或需要在家中完成的工作表示异议。有时我们无法拒绝,因为老板毕竟是老板,工作绝非儿戏。但是有时,我们却主动要求承担这些任务,这样一来,我们无异于在低价出售我们的时间。如今,工作成为人们主要的压力来源。无尽的任务需要完成,一切都出于竞争的需要。我们的能量被掠夺,我们所丢失的是,去玩耍的时间,去沉思的时间,去享受人与人关系的时间……彼得·阿克斯特和女儿米凯拉在他们合著的《懒惰的喜悦》一书中这样表达:人们需要为懒惰留出时间,为不做任何事留出时间;这样,我们才能重获闲适、安宁、缓慢,重拾力量,保持生命力。许多年前,保罗·拉法格(卡尔·马克思的女婿)曾出版《懒惰的权利》一书,极具启发性。即便在那个年代,他已经提出每天工作3-4个小时的主张。这种主张在当时无疑是荒谬至极的。然而在今天,这种想法或许能够解决失业的问题,唯一的代价是企业盈利的减少。还是让我们回到现实中,接受世界现在的面貌,鼓起勇气从小事开始改变。其实,这一切不外乎为每件事划定期限。在许多时候,我们的确需要抓紧时间,但是我们也需要学会分辨哪些情况需要加紧步伐,从而为自己留存休息的时刻,让人生的多数光阴停留在平静与安宁之中。这并不关乎走路的快慢,处理生意的时间,或者维修车辆的速度。因为我相信,其中的奥秘在于内心的平静。孕育耐心,学会说“不”。唯有这些,才能帮助我们掌控和管理自己的生活。学会欣赏创造力,学会聆听身体的声音,我们将逐渐步入正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禀赋,我们要做的,是使天赋顺应时间的日程。这时,我们或许会发现,内心正在大声向你述说长久以来被忽视的低语:慢,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