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遭怒怼?你怎么见解?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陈鹤琴先生写给自己的一句自勉之语。他本意不坏,因为他是拿这句话来勉励自己,促使自己不断地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奋力前进的。可是,坏就坏在,一部分领导拿这句话来作为尚方宝剑,忽略教育的差异性,故作内行,对教师的付出视而不见,指手划脚。
我举一个例子吧:我校的某名领导,常常在会议上批评某些老师,认为学生不服从管教,是因为老师不会教。他每次批评老师时,都会引用陈鹤琴先生的这句名言,后来有老师说,我们不会教,你来教,如果你教得好,我们自愿放弃本学年绩效工资,如果你教不好,你就主动在教师大会上向我们道歉。校长也是好汉,在会场上就与教师达成了协议,正式接管该班的班主任一职。
此后,第一周,风平浪静,第二周,略有波澜,第三周之后,学生忍耐不住了,故态重萌。我有时经过校长办公室,总见他在语重心长地教育学生,而学生们低着头,眼梢含笑,毫不在乎地姑且听着,到了期末,我再经过他办公室时,他已经是声嘶力竭,表情狰狞地批评学生了。这件事过后,我没有再听他借用过陈鹤琴先生的话批评老师了,也没有听他提起扣除教师绩效工资的事,当然,也没有道歉。
我是一名一直在一线工作的中学教师,有些学生真的不容易教,而这个世界没有任何绝对的事情,你想,如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国家为什么要将大学分档进行录取?为什么要设立监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违法犯罪的人?
但是,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尽力把学生教好。做到无愧自己,无愧家长,无愧职业,便是一个好老师了。
如果说纯粹的只是评论这一句话,那么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这个道理实际上仅仅是存在于理论上的。
把这句话的主体更换一下我想很多人会更好的来理解: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没有经营不好的公司,只有不会经营的领导;
没有破不了的案,只有不会破案的警察;
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不会治的医生;
……
这些话从某一个角度来看都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实践中却总是存在很多的反例,而且放在学校教育这个环境中来看的话自古以来任何老师教过的学生都有好有差,就连孔圣人孔老夫子也不能保证他那“三千弟子”各个都能教成“贤人”,那么当今教师又有何自信能够把每一位孩子都教好呢?
道理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应该是懂得——教育好一个孩子虽然我们常说是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合力才能做得更好,但是具体到主体上的话是往往是需要教师、家长和孩子三方合作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的。
从理论上讲,一位教师不计成本的甚至是以牺牲其他人利益为代价的去帮助一位“后进生”是存在能够改变这个孩子的可能性的。但是问题就在这里了,这么做难道是对其他人的负责吗?比如如果这个孩子是学习能力不行,那么老师如果为了照顾他而降低整个班级的教学进度、难度,那么对其他人是否公平?如果不能这么做,老师即便利用各种空闲时间来给这孩子单独辅导理论上会对他有所帮助,但是这无异于也影响到了给其他学生的精力投入……凡此种种,在我看来教师的这种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来保证少数人利益的行为是不合理了!
如果你个人愿意这么做,这是你个人的行为,但是不应该成为整个教师队伍的统一要求!——对不起,作为“优秀生”的家长,我也希望老师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好一些的教育、指导,那么是不是我也可以去“霸占”老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说到底不过就是一种对待工作态度的意见指导和教育精神的要求——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希望老师们能够倾尽全力的去教育好每一个孩子,当遇到了“困难”的时候,教师不要逃避,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点,要尽力去挽救、拉孩子一把,而不是轻易地就把孩子放弃了……这点上实际上在任何一个职业都是适用的!但是如果把这个纳入“考核”就很扯淡了,只会导致更加恶劣的结果——实际上“唯成绩论”的受害者不仅仅是学生,很多老师又何尝不是它的受害者?
好几年前,我不知在什么刊物上就看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了,当时很想说说自己的想法,可是,一个普通的老师那里会有自己说话的地方呢!今天,很感谢“今日头条”“悟空问答”给了普通人一个说话的平台。我不管“悟空问答”会不会推荐发表我的文章,我都会把藏在心里几年的话说出来,至少了却了我的心愿。
如果不是教育行的外行人说出的话,就只能当作是一种鞭策,因为他毕竟不懂教育,但是,还是希望外行人少指点内行事!那么,我为什会对这句话不作正面支持态度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命题是有问题的
句子的意思有偏见。从命题的表面看,是指教师只要肯努力去教学生,是能够把学生教好的,但是稍加深思就会发现,实指就是说教师不会教,因为社会的现实确实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不懂规之人,都是教师教出来的,所以完全是教师之过。试问教育学生的事真的完全是教师的事吗?凭什么把社会、家庭教育之过,也强加在教师身上!
句子的语气大绝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其意思明显就是,所有学生都能教好,没有例外。“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意思是,任何有缺点的学生,都是因为老师不会教。一个“没有”,一个“只有”,把所有可能都排除了,多么会用词的“专家”。
为什命题只适用于教师
如果按句子的逻辑推理,那么很多行业应该适用于此句式,例如,“没有战不败的敌人,只有不会战的军人”,“没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会治的医生”,“没有种不好的地,只有不会种的农民”等等,此句式对其它行业果真能成立吗?如果不能,凭什么此句式就单单强压在教师头顶上?
教师是人而不是神
对教师有要求、有鞭策这是必须的。同时我也深信绝大部教师都是尽心尽责的。因为很多教师都会为自己的学生成绩不好而懊恼、自责、反思,并为此去加班、熬夜;也会因为个别学生捣蛋而痛心、流泪;并为此会有无数电话、微信或者跑腿联系家长;还会因为家长的怨言、学校领导的批评而无奈、难过,并会为此变得更坚强、自信。但是,不应该对教师提出超出常人的要求,什么身为教师,要做孩子的榜样,不能吸烟,不能喝酒,不能进KTⅤ等等。教师是人,而不是神,怎么就不能过常人应该过的生活呢?说实话,当教师不仅是身累,更多的是心累。我简单地统计了一个乡镇近三十年来,已去世教师的平均年龄才六十七岁,远低于全国七十四岁的平均年龄,这虽不能代表什么,但至少说明当教师不仅劳身,而且更劳心、损神!
多份理解,共同进步
七十二行都应该有行规、行德,不应该只针对教师的“师德”,医生的“医德”,也应该有商人的“商德”,军人的“军德”等等。不管入的是什么行,首先要尽职本行,做好自己。如果连自己都无法自律的人,又何必去指责他人呢!其实无论做何种职业,都各有各的艰辛,各有各的苦衷。如果各行之间都相互理解,携手和谐共进,这正是大家所追求的!
因此这句话的“精神”部分我觉得是有价值的,而且适用于任何行业,但是这句话的“实操”价值在我看来几乎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一个孩子的教育从来不是老师一个人能够解决的事情——上学之前的习惯是谁教的?家庭教育那部分作用老师如何才能够做得到“越俎代庖”?
如果现在还有人说教师是“园丁”,那么我认为家庭也是孩子成长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