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人到这个世上来都要走一样的路的

@余儿说:
“嘉妈,我以前也很享受独处,看看书写写字,自从自己生了病,还有孩子的事情,我就淡定不了了。”
当然,我们吃五谷杂粮,谁能不生病呢?
病原常在周身,
不病要靠修心和修身。
“独处和学会观照自己还是有点区别的,只是独处,没有觉照,是没有力量,也不会成长。”
“是的,我也体会到了。”
“遇到让你'难受’的事,是好事情,只有借着这些事情,才有机会观察自己,看看到底是什么令你难受?”
“可那些难受的事情,我一想起来就更难受,怎么办?”
“如果一想起来就难受,可以先放一放,不着急,先安静下来,心情放轻松些后,有状态时再去看。(千万不要给难受贴个标签,放进柜子里封存起来。)”
@余儿的烦恼之一,来自她的女儿,受孕困难,有不能生孩子的可能,全家人为此乌云密布,做妈妈的也感觉压力很大。
“我说@余儿,这还真不是你能帮上忙的。” 我顺便引用了昨天的一句读书摘抄:
心灵的洗练,除了完全的真实与面对,没有其它道路可寻。
孩子是孩子,母亲是母亲,母亲再爱子心切,也不能代替孩子,无法替孩子们生活,帮他们做决定。
不是每个人到这世上来都要走一样的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有其独立的人生状态。
“我只是觉得我可以安慰她......” @余儿弱弱地坚持着。
“你这样的安慰太有指向性,只会给孩子更大的压力!”
首先,从@余儿的语气里,我能听出她自己都认为没有孩子的人生是悲惨的,所以她所能给予的“安慰”都充满了同情、怜悯和无助,这样的安慰能给对方带来几分力量呢?
“你为什么觉得没有孩子就一定不好呢?你先自己搞明白,否则你的安慰适得其反。”
学会接纳和面对真实的自己,是这一辈子的功课,人生中所有的“困顿”都是你的考题。
谢谢@余儿对我的信任,我不喜欢说安慰话,希望你不介意我的直接,事实如此,但很多人不肯也不愿意面对。
只有懂得面对和接纳,才懂得珍惜,才真正鲜活地活着。
你看看大自然里的花草,不都是自在生长吗?我们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