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极客影迷:皮卡丘在中国票房成功的关键群体
撰文丨大 福
编辑丨奈 奈
文娱价值官解读:
ID:wenyujiazhiguan
5月10日北美与中国同步首映的《大侦探皮卡丘》,在经历了近一个月的全球征战之后,终于进入到收官与复盘的阶段。这部1.5亿美元制作成本的游戏改编电影,在全球收获了3.62亿美元的票房,中国市场占到总票房的24%。
在今年中国电影市场艰难的大环境之下,《大侦探皮卡丘》上映前并不被看好,被普遍诟病的故事弱,是其致命的硬伤,能够获得6亿人民币的票房成绩,着实远超预期。
作为今年电影营销的经典案例,《大侦探皮卡丘》让我们看到精准受众定位营销在市场低迷时的重要性。其成功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在市场引入阶段找到“对的群体”造势,充分的释放了“极客影迷”的能量,形成“压倒性”好评,成功对冲负面评价,由此点燃口碑,锁定胜局。
谁是“绝不会说皮卡丘不好”的人群?
随着电影类型的多元化,电影营销也开始逐渐走向精细化和精准化的方向。一部电影最核心的受众是谁?这个问题在影片立项开拍之前就需要考虑到,只有让这批核心受众率先走进电影院,才有可能通过正向口碑放大电影质量的优势。
就像有些电影是“艺术品”、有些是“消费品”,但它们都有各自的价值。《大侦探皮卡丘》所代表的商业文化,给众多游戏动画迷带来了很纯粹的快乐——这点不容忽视。
表情包攻势让“萌”精神直抵人心
为什么财经媒体“福布斯”和科技媒体“CNET”会旗帜鲜明的说:“《大侦探皮卡丘》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游戏改编作品”,因为它们一个代表了商业、一个代表了“垂直文化审美”。
这种文化所覆盖的人群,恰好是在互联网上玩和发声的主要人群。就像《头号玩家》,很多人进电影院,只为看高达飞身跳起的那一个瞬间,他们愿意花钱“充值”自己喜欢的文化、“充值”给那些尊重自己文化的创作团队。
《大侦探皮卡丘》的片方传奇影业,对自己的核心受众人群的画像是:从小、从GAMEBOY掌机开始玩皮卡丘游戏的人。以80、90后为主,大多数是男生,他们是中国较早受到“全球电子文化”洗礼的一批人,热爱数码产品和电子娱乐;其中的90后受ACG和二次元文化影响较深。
皮卡丘跳舞的病毒视频打穿ACG人群
这群人通常熟悉移动互联网技术、甚至很多都是从业者,收入较高,对娱乐内容产品有鲜明的偏好,在对一件事情的判断上有独立自主的态度,较难受人其他人影响;但他们对别人的影响力又特别强,而且占据了互联网上的一部分主流声音。
对他们来说:
“导演主演是谁剧情怎么样,都完全不重要......我要看的就是自己熟悉的游戏世界被完美呈现在大银幕上。”
“'皮卡丘的世界是我认为最好的世界,很想沉浸在其中体验一下,在电影里看到那些熟悉的口袋妖怪,就足够了——剩下的,就是刷几遍电影的问题。”
“有人说,去看《大侦探皮卡丘》是为了圆童年时代的一个梦。我却觉得,能为这部电影兴奋的人,可能压根儿就不想长大。”
“产品构建”和“营销”紧紧围绕核心人群,充分释放这批人“坚定的态度”,引导口碑,将他们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在首周末就锁定了“皮卡丘”的胜局。
这就是皮卡丘片方传奇影业在做的,也被事实证明他们成功了。
极客影迷,是一群怎样的存在?
从皮卡丘的核心受众画像来看,完全符合这个时代对于“极客影迷”的定义。
“极客”这个词这几年很流行,它来源于英语Geek的音译,这个词最早被理解为“古怪、怪异的人”,其实是个贬义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崛起,极客这一称谓在美国流行起来,它的涵义演变成“痴迷于技术或某种亚文化、在社交上特立独行、不合群的人”。
因为当时被称为极客的这个群体,把大量社交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新技术上,随着2000年以后,计算机和互联网对生活方式的颠覆,极客的意义焕发出了“精英亚文化群体”的特征,这群人活跃在新经济、尖端技术和时尚风潮的前沿,成了推进社会电子化的一股中坚力量。
皮神和他的两个大咖粉丝马化腾、王健林
现在已经被印证,目前我们所处的就是一个极客引领的时代。“极客文化”的说法也是起源于美国,它经历了几十年时间的酝酿,电影是它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文化催化剂。
“极客影迷”就是从极客文化中衍生出的一群垂直人群,顾名思义,他们身为极客,热衷于前沿技术和最新的科技产品,但同时也有很强的感性属性,需要不断被影视作品激发,影视娱乐是他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成立于2015年的极客电影,是国内最早关注“极客影迷”的新媒体和社群,从2017年开始发布极客影迷的跟踪调研,在持续推动“极客文娱消费者”这个群体的定义和挖掘。
根据极客电影2017和2018两年在自己粉丝群体做定量和定性的跟踪调研,国内的“极客影迷”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共性:
男性居多,比例能占到70%左右;
他们大多数生活在较发达的城市里;
“极客”的工作类型,大都跟科技互联网相关,占到粉丝群体的一半左右,其中产品技术人员29%,公司管理职15%;占比第二的是学生群体,占17%,影视行业从业者占11%,金融投资行业和公务员各占9%左右;
他们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92%,属于典型的高知人群;
月收入在1-3万的占60%左右,其中月收入10万以上的占到10%,收入差异大的原因,内部分析认为,科技互联网行业的收入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过去几年很多“一夜暴富”;
这些人最喜欢的资讯类型前四是影视、科技数码、文化和游戏;
消费上,他们每月花钱最多的地方,前四位是“吃穿”、“电子产品”、“培训”和“游戏”;
最舍得花钱的地方,前四位是“电子产品”、“投资理财”、“学习培训”和“商业社交”,此外,令人欣慰的是,“孝敬长辈”也是他们很舍得花钱的地方。
这批人特别在乎技术和产品体验,愿意为新的技术和独特的体验付溢价。
“观影”是这个群体最重要的娱乐方式,他们中43%的人每月会观影1-3次,有近27%的人每月观影4-6次,将近20%的人每月观影超过10次。
他们最喜欢的电影类型前五依次是科幻、动作、悬疑烧脑、动画、喜剧,这跟大众票房收入的类型排序很不一样。
裹挟着“IP授权商家”和“周边厂商”商业利益的潮水般全立体营销
而“极客影迷”在文化审美上,则主要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硬核极客”,他们是深受90年代美国互联网思潮洗礼的70、80后,他们对极客电影的理解大多是从《黑客帝国》开始;这批人小时候通过录像带VCD等方式,受到美国七八十年代经典科幻的冲击;像《铁血战士》《终结者》《异形》等这些科幻都反映了他们的审美;
第二类,叫“ACG极客”,也就是深受动画、漫画和游戏影响的85后90后、甚至95后,他们出生在互联网产品环境里,熟练掌握互联网产品,有自己对互联网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开始有了文化自信,这批人的审美跟“硬核极客”不太一样——当然也有共通的地方,这些人对“娱乐”和“内容”的理解已经超越了目前的行业分类。
再从社会影响力层面来看,“极客影迷”一共分成四层,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金字塔形状:
处于顶层的,是正在用科学技术改变世界的科学家,比如“极客电影”的一位用户,就是国内顶级的类脑智能的人工智能科学家,他之所以选择“类脑智能”这个方向,就是因为受了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人工智能》启发;
第二类,俗称大V,他们有的在科研单位,有的在科技企业,术业有专攻之余,还喜欢分享,有非常大的粉丝数量和很强的社会影响力;这群人会仰视金字塔顶层的科学家们,受他们的科研成果和言论影响;然后把这些硬知识翻译成大众能理解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这些知识,有些知识付费平台也管这群人叫“大神”;
第三类,称之为“意见领袖”(KOL),他们可能不从事相关专业,但平时喜欢研究科技趋势,在普通人群里能辐射周围几十上百号人,在特定范围内的基层老百姓里很有影响力,办公室里谁想换个手机,买个VR头显,都得问问这样的人。这层人的数量巨大,他们平时看的信息、看问题的角度,都很受大V大神们的影响;
第四类人在数量上最大,他们是对科技、未来的生活方式很感兴趣的追随者,和爱好者,他们认同极客文化,渴望极客的生活方式。这群人会受大V和身边的意见领袖影响。
普罗大众最后会受到这四层人的综合影响,完全跟随。
所以在信息的传播上,这个金字塔能以极高效率把信息从上到下层层传递给大众,形成稳定的“垂直类细分文化场”,一旦形成文化,就可以去影响更多人,影响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消费和生活方式,从而改变整个社会的整体文化。
对于《大侦探皮卡丘》的个案来说,“在早期快速锁定抓住了极客影迷,释放出这部分人群的影响力”,是成功的关键!
皮卡丘电影做对哪些事,点燃了极客影迷?
去年,一部《头号玩家》就成为“极客宅男”们的狂欢,有人在知乎发帖说:
“我前半生三十五年,花了几万个小时,看了那么多的电影动漫,玩了那么多的游戏;顶着父母、老师、女朋友、老婆的白眼与打压,无数人说我幼稚,说我浪费生命……今天,我终于明白,这一切都是准备着看这部电影。”
电影拍成这样,早就不止是一部电影那么简单,它已经成了一场极客文化的狂欢。
受此启发,《大侦探皮卡丘》的营销团队,就选择和“极客电影”合作,展开了一系列打穿核心受众群的营销行为。
一、主创致敬极客
请到了导演罗伯·莱特曼、和为“皮卡丘”担任动作捕捉拍摄和配音瑞恩雷诺兹、女主角凯瑟琳·纽顿等主创制专属“极客影迷”的采访视频,表达自己对电子游戏文化的尊重,点燃影迷的认同感。
专属视频播放量将近200万次(微博播放量46万)
二、极客影迷线下观影团:
这个垂直的观影团,甄选了包括大V和KOL等有影响力的铁杆粉丝,将电影迷、动漫迷、游戏迷、程序猿、技术宅们集结在一起,“有仪式感”的走进影院,用他们的热情告诉全世界——“这是属于人们的电影,这是属于极客的时代。”
三、通过自媒体矩阵传播极客专属观后感:
充分利用大V和KOL的影响力,通过金字塔式的传播,以极高效率将有感染力的信息点,从上到下层层传递给大众。比如,“极客电影“就邀请到科技数码博主大V李大锤、LeanCloud创始人CEO江宏、独立游戏工作室创始人赵若楠,以及互联网资深影视编辑等人,录制极客影迷专属观后感视频,引发共鸣,形成内容,达成“圈内传播”。该视频在微博3天播放量166万,加上微信、头条等平台总播放量近500万次。此外,还通过“极客电影“的MCN网络和粉丝矩阵,将微博、朋友圈、知乎等极客影迷常用的社交媒体上的好评,迅速触达目标群体。
在“极客电影“三连发的营销造势之下,去影院看皮卡丘,已经不再是看一场电影那么简单的事,它变成了一场庆祝”电子文化"、"极客文化”的嘉年华狂欢。极客们也纷纷拉上身边的“同好”,一起走进影院,感受和传播属于自己的文化。
结语:每一部电影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营销宣传,而在电影市场艰难的大环境,以及“信息爆炸”、“口碑为王”的困局之下,要制定什么样的策略,才能让一部电影成功突围?《大侦探皮卡丘》就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完全可以作为经典营销案例,供从业者观察、琢磨、复盘——电影营销的重点从来都不是渠道或者物料,而是人,尤其是在新媒体崛起的当下,病毒式圈层传播所制造的舆论裂变,比以往来得要更猛烈,所以,抓住核心受众,促成正向口碑的发酵,才是锁定胜局的关键。
1.商务合作加微信:shenduo5546 或致电:18610155546
2:媒体合作加微信:yanzhiaozhe001
3:招聘:采编2人、运营2人,简历发送:meiqi402@163.com
扫我加关注
2019国剧 |优爱腾的爱与痛| 王思聪的圈子丨谁杀死了佩奇
入驻及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