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曲艺圈的人都知道,京城“集贤承韵”曲艺票房的“把儿头”钱亚东,都知道钱亚东解放前开过一个“亚东书局”。
1995年看过电视片《胡同古韵》后我认识了钱亚东爷爷,因为住的近,经常走动,我们成了忘年交,他常给我讲起当年的旧事。
01
钱亚东(1911---2009),又名钱来海,满族镶蓝旗人,父亲是清末禁卫军的小头目,母亲是清代大臣索尼的后代。清亡后,旗人断了“铁杆庄稼”的俸禄,生活异常艰难,家人让十多岁的钱亚东到琉璃厂的古旧书店当学徒。
那时学徒是管吃管住,没有工钱。浩如烟海的古书,从作者,版本,内容,到年代,成色,价格,全靠苦学和背记,需要长期的积累。爷爷是苦出身,学习更加刻苦,不几年就在同伴中脱颖而出。一次掌柜的让他去抓货,他在晓市上花100元买了一卷完整的古代金字佛经,掌柜很满意,给他做了一套新的棉裤棉袄,又给了几块钱零花钱。出师后,凭着所学的知识,他在西四义达里租房开了个“亚东书局”,专门经营古旧书籍,那一年他刚20出头。因为北京大学多,文人多,遗老遗少多,只要有眼光和头脑,有货源,低进高出,经营古旧书籍还是很挣钱的。不久,他就买下了义达里的铺面房,还帮弟弟也开了个书摊,老父亲蹲在门口卖些过期的杂志,画报,小人书等,每天也能挣好几毛,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挣下的钱还为父母买了房。翻盖房子时,他拿出一块钱请工人们唱夯歌。高亢的夯歌响起,街坊邻里纷纷围观,一些先前看不起他家的街坊,主动上前,亲热地打招呼,说恭维话。春节前,他给工商局和警察局的头头送去鸡鸭鱼肉和厚礼,这样在厂甸庙会上他能一人独占两个摊位,买卖兴隆,收入颇丰。闲暇时,他还去西直门外“朝阳庵”野茶馆,参加京城曲艺票友的活动。“亚东书局”经营一直很好,住在附近报子胡同的程砚秋先生,晚上经常到访,翻翻书,聊聊天,说这儿干净,亮堂,和他成了朋友。日本人来后,为躲避日寇的纠缠骚扰,程先生在京郊青龙桥买了几亩地,荷锄务农,种葡萄去了。日伪时期,社会动荡,许多大学南迁,古旧书业萧条,生意不好做了,钱爷爷的书局又兼营杂项,文房四宝,书画扇面,相机手表,金笔烟斗,门类繁多。1943年的一天,一个瘦小干枯的小脚老太带着一个女仆,找到了店里,问“周树人的藏书收不收”......“周树人不就是鲁迅嘛,他的书收。”爷爷的脑子反应非常快。“嗷,你们都知道啊......”原来老太是鲁迅的夫人朱安女士,婆母鲁瑞去世后,身居日伪要职的二先生周作人,薄情寡义,不愿再供养寡居的大嫂,朱安年老体衰,投靠无门,生活无以为继,不得已才想变卖丈夫的藏书来维持生计。二人定好了取书的日期,预支了朱老太20元定金。改天钱老板去取书时,见周家来了许多文化人,纷劝朱老太不要卖书,说这是周先生留下的文化遗产。朱老太又哭又闹,说“你们都说大先生的遗产需要保护,我也是大先生的遗产,谁来保护我?!”在众人说服下朱老太决定暂不卖书。见到钱老板来收书,她却傻了眼,原来20元定金她已花光,无法退还了。看到朱老太生活困苦,如此为难,钱亚东说算了,算了,定金不用还了。唉,就算帮她一把吧。
02
解放后,书局一直坚持经营,全家老小以此为生,日子也算过得不错,解放初期还置下产业,在新街口买了个平房小院。1956年公私合营,钱家的书局被政府折价1800多元,收为公有,与几家店铺合并为“新街口信托商店”,钱亚东当了售货员,成了公家人。
之前的1955年还出了一件事。钱亚东因生病不能上柜台,店里交不上商业税,他弟弟就把家里以前收的一套古书买给收旧书的换了钱。这套书是宋代出的《文苑英华》(版本不详),是北宋以前的历代诗文总集,内容非常丰富,共有一千册,装了满满四排子车,只卖了95元人民币。虽然觉得当时卖亏了,但事已至此,他也没觉得有什么。
《文苑英华》是北宋四大部书之一﹐为古代诗文总集,属文学类书。宋太宗赵炅命李昉﹑徐铉﹑宋白及苏易简等二十馀人共同编纂。全书上起萧梁,下迄唐五代,选录作家近2200人,文章近20000篇,所收唐代作品最多,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九。可谓卷帙浩繁。
文革中,他小业主的身份被升格为资本家,本人被揪斗毒打,房产被强占,他患上严重的心脏病,险些丧命,被迫长期休养。
文革后,被强占的房屋按政策退还,已退休的钱爷爷和儿子在亮马桥兆丰市场摆了个古玩摊,又挣下一些钱。1979年,68岁的钱爷爷取出积蓄置办三弦,四胡,八角鼓等乐器,在何剑锋等人的帮助下,遍请九城票友,办起了京城闻名的“集贤承韵”曲艺票房。
1992年,爷爷去琉璃厂买东西,在古籍书店看到了一部古书《文苑英华》,标的是天价一百万元!惊叹中仔细察看,原来正是自家卖掉的那一部。98年他又去了一次古籍书店,发现古书已售出。店员说,日本人识货,让他们买走了。钱爷爷和店员谈起了这部书的来历,店员感慨道,您当初要是把书卖给我们,还能多加些钱。在特殊的年代,一屋子的古书也卖不上好价钱,按爷爷的说法,光卖纸也不止95块钱啊......
▲钱先生在自家小院北房前留影
北京是文化古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更是文人学者荟萃之地,自古就有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讲的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清贫人家更讲“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读书人从来都受人尊敬和厚待。
想当年,京城内外,书店遍及;书摊书市,遍地开花,满足了京城人读书看报的热烈需求。这几年,因为网络读书和网络购书的快速发展,实体书店受到冲击。市政府及时发现问题,加大对实体书店的支持和扶助力度,使状况大为改观。“亚东书局”的沧桑变迁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不变的是北京拥有一代代的爱书人、读书人。书香四季,书香北京。
影像 | 城市 | 历史 | 回忆
【“今日头条”平台加“V”认证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