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海:《武状元:一个从庶民到将军的人才培养工程》

《武状元:一个从庶民到将军的人才培养工程》,张全海著,中国画报出版社2021年5月版。
内容简介

科举制度从隋朝初创到明清鼎盛,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是“四大发明”之外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又一贡献。“状元文化”自古的魅力亦延续到今日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论述:科举所试之物,虽不足取,然其取士之法,则确是进步而可以纪念的。

该书以清康熙朝武状元曹曰玮为主线,从“将帅之姿者”的唐朝开始,于武状元定有“射两石弓,马射九斗”的“绝伦”武功的清朝结束,讲述了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武状元封侯建功的故事。

目 录

第一章 从孔子到武皇

——武状元的形成历程

第二章 从乡间到殿堂

——武状元的考试过程

第一节 武艺与文艺

——武状元“封神”之路

第二节 占籍:科举时代的“高考移民”现象

第三章 从功夫到蒋略

——武状元的仕途生涯

第一节 仰望乾清门

——宫廷侍卫

第二节 绿营练兵实纪

第三节 兵部典制杂考

第四章 从武艺到文艺

——武状元的必备能力

第一节 风流第一人

——曹曰玮家族与曹雪芹家族

第二节 “枪挑小梁王”

——武状元的武艺

第三节 兼通经史

——武状元的文艺

参考文献

前 言

——武状元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培养工程

武状元不是从来就有的。尚武精神虽然源远流长,先秦以射艺选拔官员,国家崇尚武艺,孔子教弟子骑马射箭,民间私学蔚起,秦有白起,汉有韩信,英雄多自草莽,历经千年酝酿,至唐武后时期才设立武科、兴办武学,以国家制度形式保障武举人才的培养,又到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国才正式诞生了第一位武状元。

清武举县试试卷

所以说人类从斩木为兵的自发行为到通过武科考试选出武状元的制度自觉,是一个漫长的文明演进过程,更是一个跨越千万年的人才培养工程。

自从第一位武状元诞生以来,通向武状元的道路一直都是曲折坎坷的。宋太祖赵匡胤玩了一把“杯酒释兵权”之后,中国历史便跌入了“重文抑武”之河,武人功劳再大,职衔再高,也要受文官的节制,在文人面前,武人总要“低人一等”,二品的文官完全可以节制一品的武官。

又所谓“穷文富武”,家里再穷,只要弄几本四书五经、时艺攻略,就可以走上文科科举之路。然而武举的装备就没那么简单了,弓、刀、石、马、箭,不亚于你现在要配备一辆豪华悍马车、一把AK-47步枪,还有更多的其他装备,然而这只是装备。

练武是个极耗体力的活,营养跟不上肯定是不行的,你看现代运动员吃的营养餐就知道是什么条件了,古代没有那么多牛奶,起码豆浆要保证供应吧?所以说,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很难走武举之路的。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习武无疑也是一项巨大的人才培养工程。

清代福建武举乡试卷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看似轻松的科举诗谚,然而真实的登科之路是不可能这样轻松的。从一介童蒙经过层层筛选闯关,最终登堂入室,接受皇帝殿试钦点,就是一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艰难道路。

而又要从“独木桥”闯过来的举子当中选出头名状元,那恐怕就只能用“走钢丝”来形容了。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三年才培养出一个状元来,这是多么小的概率啊,其难度绝对要比现在的“高考状元”大很多。

武状元要有强健的体魄,这是毫无疑问的首要条件,能搬起三百斤(今九十六千克)的巨石,挥舞百余斤的大刀,拉开十余力的硬弓,绝非普通体质的人能做到的。要有矫健的身手,能上马骑射,百步穿杨,没有超人的禀赋也是很难做到的。

清光绪时期武状元张鸿翥殿试卷

武状元往往并非一介武夫,还要“兼通经史”,除了要在外场武技上独占鳌头外,在内场考试上也要有出色的文章。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武场上比试,有各种指标参数可依,但在文场上则没有非常直观的数据分高低,往往跟判卷人的喜好相关,如果碰上对脾气的考官,则能幸运胜出,尤其是碰到喜欢文才的皇帝,则可能会加大文场考试的权重。

“文武双全”往往是成为武状元的必备素质,所以武状元的培养也是一个自我修炼、综合培养的巨大工程。

武昌阅马场武科举考试

清康熙帝就是一位提倡文武并重的皇帝,所以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科武试中,文武兼备的曹曰玮脱颖而出,拔得头筹,而康熙四十二年(1703)癸未科武状元曹维城则更是以文才著名。

曹曰玮能成为武状元,是家族几代人用心培养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其成长环境。安徽贵池缟溪曹氏自从移居京城后,不知是什么因缘促成了他们与曹雪芹家族的密切交往,其兄长曹曰瑛成为翰林院待诏,多与高层文人来往唱和,很难说曹氏兄弟的成功与曹寅、王掞、曹鉴伦等名流高士没有关系。

曹曰玮画像

关于武状元研究的图书类专著至今仍付阙如,本书的素材源于作者20多年来案例研究的成果,勉为填补空白之作,仍是一个尝试性探索,肯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作者近照

张全海,安徽怀宁人,博士,现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大学期间曾跟老师习练六合心意拳,后还曾学习意拳和通背拳等。在武术史、科举史等诸多领域均有涉猎研究,在《中华武术》《武魂》《武林》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编著出版《清代易筋经珍本汇辑(6卷)》等图书多部。

(0)

相关推荐

  • 状元的书法

    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至清代而臻于完备,都说"字如其人",特别是在大量的试卷中,字迹好,的确成了绝对的优势.今天搜集整理了一份清朝光绪年间状元书法集,预祝各位高考学子,金榜题名,蟾宫 ...

  • 清朝武状元的升级之路

    在清朝,要从一个普通的武童生到武状元需要经历哪些考验,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呢?清朝初期的武状元曹曰玮的考试升级之路就是一个清朝成功武生的范例. 按照清朝的科举制度,武科举每三年一次,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增加恩 ...

  • 聊一聊中国古代的3分练7分食

    中国武者 本文作者:沈诚 主播:小羽 图文编辑:夜夜 说到中国的健身文化,数千年来已经渗入了我们民族的基因,至今影响着每个中国人.相比西方运动的奔放外向,中国更加强调动静结合,既有跑跳纵跃,又有含蓄内 ...

  • 武举历经千年,却鲜有出名的武状元,堪称鸡肋制度

    古代人才选拔最主要的是科举,但科举只是选举文官,与科举相对的是从唐代开始的武举,武举主要选拔武将.相对于科举,武举制度是非常不成熟的,也很难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很多时候,选出来的人大多都是空有一身力气 ...

  • 独占鳌头

    独占鳌头 [dú zhàn áo tóu] 出处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释义 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 ...

  • 张文婷‖ 一个爱思考的老师才可能培养出爱思考的学生

    作者:张文婷 最近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第二辑,这一辑的主题是<我美丽,因为我在思考>,吴非老师提出作为一名老师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让我想起徐建平老师提出的"释 ...

  • 张洹:一个了不起的人,必定认清自己

    艺术家张洹(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艺术家张洹荣获"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2014年春,著名艺术家张洹荣获法国政府颁授的"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5月20日晚,授 ...

  • 看看这张表,一个孩子的毛病背后是他家庭的毛病

    你今天对孩子没耐心,就别怪他明天对你不耐烦; 你今天对孩子喊,就别怪他明天对你叫; 你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 你今天训孩子不如别人优秀,就别怪他明天怨你不如别人爹妈有权势; 你处处苛求孩子完美,就别 ...

  • 张同禄经典景泰蓝大国雄风将军尊限量600尊

    [藏品名称]:张同禄 景泰蓝<大国雄风> [藏品类型]:景泰蓝 [藏品规格]:高约:60cm 底径约:19.3cm 最大直径约:37cm [限量发行]:600套 中国景泰蓝国宝大师张同禄集 ...

  • 张驰咨询一个小P值(六西格玛)就能帮你解决客观专业选择供应商的大问题(续)

    第1篇讲到质管部以拉力指标数据对两家供应商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双样本t检验分析两家供应商所供货的拉力均值是否存在差异,一个P值就能解决客观专业选择供应商的问题. 本篇以简单的逻辑讲解了进行双样本t检验之 ...

  • 用八张图打造一个前途无量的公司

    也许你正比较困惑.比较迷茫,为什么公司总是无法取得大的突破呢?到底怎么做才能让公司傲然于商界之林呢?好吧,看看你都该做些什么吧. 1.无论窗外巨浪滔天.风云际会.热闹非凡,保持战略定力. 外面的世界总 ...

  • 张行,一个曾经年轻的梦,一个令我们还在年少时充满幻想的记忆

    张行,一个曾经年轻的梦,一个令我们还在年少时充满幻想的记忆

  • 4.13复盘 两张图代表一个意思市场机会!

    4.13复盘 两张图代表一个意思市场机会!

  • 张无忌,一个活得非常真实的人……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已经是<倚天屠龙记>第11次翻拍了. 炒冷饭炒成这个样子,也是殊为不易.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需要借助金庸的经典IP为小鲜肉打响名气,而且武侠题材可翻拍性强的没几个,只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