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葬岗挖到一件纯金奇宝,价值4个亿,谁家金子落这儿了?

1954年初,江苏省文管会接到通知,政府要在吴县五峰山(现属苏州市吴中区)下的一块当地人称为博士坞的谷地修建军事练习场。由于这里明清墓葬密集,石牌坊和墓碑林立,特通知文管会派考古人员进行考古发掘。
考古人员一连挖了三十多座坟墓,发现里头埋着的都是一些非常普通甚至是贫寒的人,墓室狭小至极,里边仅有三两件几乎没什么文物价值的普通瓷器。就在考古队对本次考古能够取得一些发现不抱期待时,编号为43的古墓给了他们极大的惊喜。
当考古人员进入到43号墓时,明显发现此墓的墓室远比之前的墓要大几倍,整个地下墓坑约有20多平方米,里头摆放着四具墓棺。
很显然这是一座合葬墓,考古队随后逐一地揭开了棺盖,在其中一副棺木内躺着的女尸骸头骨上,找到了一件惊艳不已的“金蝉”发簪。
这座墓葬,是明代弘治年间进士张安晚的家族墓,为砖椁木棺墓。张安晚当年共娶了四房妻妾,唯独宠爱年纪比自己小20多岁的第四房小妾魏氏,金蝉发簪就是取自她的头骨上。
金蝉玉叶的全称是银托金蝉玉叶发簪。金蝉躲在玉叶上面,银花上面托着金蝉玉叶。银花托乃是银簪头,花托连着发簪。这三件扣成一个整体的金蝉玉叶银发簪,形成了一件十分罕见的明代手工艺金银首饰,它直接插在女主人发结的前面。遗憾的是,银花托后来不幸遗失,金蝉玉叶从此和簪子本体分离。
金蝉长2.4厘米,蝉翼左右各两,外翼长1.7厘米,宽约0.8厘米,厚仅0.2毫米,突出了蝉翼轻而薄的特点,蝉足简化为三对,一对前足翘起,一对后足微微抬起。整个蝉体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蝉腹下有一银柄透玉叶,可知其为饰件。经鉴定,金蝉含金量很高,成色达到95%。
玉叶则长5.2厘米、宽约3.2厘米,系用新疆和田所产羊脂白玉精工琢磨而成,晶莹润泽、温柔细腻。叶片打磨细薄呈凹弧状,仅厚约0.2厘米,分为八瓣。有主脉一根,两边各有支脉四根,叶片正面的叶脉琢成弧曲的凹槽,背面的叶脉相应磋成凸棱,使叶片极具真实感,整片叶子的边缘磋磨得圆润光滑。银托子的花是五瓣梅花,整个发簪以纯银制成,衬托着金蝉玉叶浑然一体,令人叹为观止。
金蝉玉叶的制作技术十分复杂。金蝉采用了压模铸范、薄叶延展、錾刻、焊接等工艺。玉叶汲取传统的阳线、阴线、平凸等多种琢玉工艺,抛光细腻,薄胎圆润,琢工精致,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整个画面构思奇巧,动静结合,妙趣横生,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
蝉又称“知了”,“知”谐音“枝”,“金蝉玉叶”也就为“金枝玉叶”。中国古代对女子的最高赞美莫过于“金枝玉叶”。而金蝉奏鸣,玉叶振动,正是金声玉振的艺术再现。
此外,古人认为,“蝉蜕于污秽,以浮游尘埃之外”。古人不了解蝉的一生,他们认为蝉从爬虫到飞虫是一次重生,因此经常把蝉作为陪葬品来祝福逝者,希望逝者来世的生活更加美满。
这件文物,现静静躺在南京博物馆中,可谓是明代中期(15世纪下半叶)的杰作,同时也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孤品。很多参观者在看完后,都会不禁啧啧称赞:就算是现代制造,如果能够达到同等水平也会价格不菲!
从这件奢华无比的发簪中,我们可以读出,明代士大夫的生活可以说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而且这件文物虽然金玉气息十足,但是并没有让人觉得俗气,反倒有文人特有的清高之感,让人不禁感叹古人审美的高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