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了120多年的致远舰里都有什么?出水文物首次辽博展出!

2018年04月04日 00:34 辽沈晚报

三年水下考古,120多年前的致远舰再次走入人们的视线。

昨日,“再现致远舰——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出水文物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将持续至5月27日。届时,舰徽瓷盘、望远镜等确认致远舰身份的标志性文物将亮相。

展览结束后,“致远舰”出水文物将转交至丹东市人民政府,未来,丹东市将成立相关主题博物馆,将其打造成特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年水下考古 “致远舰”文物出水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吴炎亮介绍,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大清帝国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激战黄海,北洋舰队扬威、超勇、致远、经远四艘战舰沉没海底。

从1938年——1997年,国内外有关机构根据历史文献提供的相关信息,先后对致远舰进行了5次水下调查,虽然取得了一些数据,包括致远舰沉没的大致海域和粗略位置,但都没有取得科学、系统、可靠的考古学成果。

2013年,为配合丹东港某海洋建设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开展了历时三年的水下调查工作,并将其命名为“丹东一号”沉船水下考古调查。

经过三年的细致工作,联合考古队在水下发现了一艘沉没战舰的舰体,基本弄清了船体结构,打捞出水了一批珍贵文物,包括主炮、副炮残件,格林机关炮及子弹,鱼雷引信,方形舷窗,带有“致远”文字标识的生活用具,刻有致远舰大副陈金揆名字的单筒望远镜等等。

在水下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对第一手考古资料进行细致梳理,依据沉船位置、船体长度、船体结构、武器用具等几个关键证据,经过与历史文献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丹东一号已经明确指向为甲午海战沉舰“致远号”。

2015年11月4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了有文物、军事等有关方面专家参加的专题论证会,根据水下物探成果、考古实物资料,结合文献档案,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渠道证明,“丹东一号”即为清北洋水师“致远”舰。

“丹东一号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被评为2015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并获评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六大证据指认“丹东一号”为致远舰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部副主任冯雷介绍,“丹东一号”就是致远舰具有五大证据。

证据一:舰体体量

通过磁力仪物探的科技手段,测算出“丹东一号”沉船的体量约为1600吨,与致远舰的残损现状是相匹配的,同一海域沉没的超勇、扬威舰满载量仅为1380吨。

证据二:舰体结构

资料记载,致远舰为穹甲巡洋舰。穹面装甲2英寸到4英寸厚。本次水下调查发现残存的穹甲钢板,与致远舰的穹甲防护结构吻合。

证据三:方形舷窗

发现多个方形舷窗,与历史照片等资料对比显示,这种方形舷窗只安装在致远舰及靖远舰上,其他战舰基本都是圆形舷窗,因此它成为判断“丹东一号”是致远舰的关键证据之一。

证据四:武器装备

水下调查发现的武器装备与致远舰的装备一致。由于轻便,随时可拆卸安装的特点,加特林机枪是当时战舰上的标配武器。如此次展出的加特林机枪为1886年生产,致远舰1885年建造,1886年回国,从年份上推断,其就是致远舰上的。

证据五:“致远”舰徽

沉船上发现了带有“致远”舰徽的餐盘和银勺。舰徽内容符合北洋海军的制式设计风格,为圆环构型,圆环中心是篆书“致远”二字。

证据六:陈金揆的望远镜

陈金揆单筒望远镜保存基本完好,仅中部被挤压破碎,该望远镜分两次出水,经过后期拼接才还原了它的模样。包括三个目镜片,一个物镜片。望远镜为铜制,内有玻璃镜片,全长50厘米,物镜筒上刻有英文花体字,初步辨认为“Chin Kin kuai”是陈金揆的英文名字。

陈金揆在致远舰上官职仅次于舰长邓世昌,作为留美幼童曾就读于美国麻省菲利普斯学校。

本次展出的致远舰出水文物,多为船体构件、船员生活用品及武器配件等。而方形舷窗、舰徽瓷盘、望远镜、加特林机枪等,都将在此次展览中展出。

船体四周焊接10个5千克重锌块防腐蚀

致远舰是晚清政府于1885年向英国订购的一艘穹甲防护巡洋舰,花费84.5万两白银。而使其沉没的中日甲午战争,在世界海战史上来看,是进入蒸汽时代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钢铁战舰之间面对面的交锋。

经过水下考古发现,致远舰残长约61米,最宽处11.5米,舰体保存的高度约2.5米(推测原来高度在8米左右),由于海战创伤和后期破坏,舰体损毁严重,但仍可确认舰体的水密舱室、锅炉舱、穹甲板等部位。

致远舰遗迹目前采用原址保护的方式,仍旧保存在海底,为避免海水对铁质舰体的侵蚀,在海面设置保护区,对水下文化遗产进行妥善保护。

2016年,致远舰水下调查工作结束后,水下考古队对致远舰采取了牺牲阳极的保护措施,船体四周焊接10个5千克重锌块防腐蚀,这些锌块大约有5年的寿命,随后会更新,让阳极保护持续下去。这也是我国水下考古作业中的一项创新。

海洋环境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使金属发生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造成破坏。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是因金属内部或者金属之间电位不同,电位低的金属容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溶解。在海洋工程中,通常采用涂料或阴极保护的手段抑制金属腐蚀。

阴极保护法是将被保护金属进行外加阴极极化以改变金属电位来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根据提供保护电流方式的不同,阴极保护分为外加电流和牺牲阳极两种方法。外加电流法需要外加电源,对远海水下文物的保护不具有便利性;牺牲阳极做法简单可靠,不需日常维护,但需测算后,在被保护的钢铁结构上安装合适且足量的阳极。海底管线和水下生产设备通常采用牺牲阳极保护。沉没于海底的致远舰遗骸,也适合使用这种方法。

首次在我省展出 出水文物将转交丹东

此次为致远舰出水文物首次在辽宁省展出,此前,这些文物已经在北京、湖北等地展出。

而此次在辽宁省博物馆的展览结束后,“致远舰”出水文物将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转交给丹东市人民政府,让百年沉船重返辽宁。未来,丹东市将成立相关主题博物馆,为大众展示最真实的历史,打造特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热点NEWS推荐以为只是感冒…12岁女孩离世,她与家人最后的“手谈”让人泪目慎开门!快递员谎称委托送花,凌晨上门侵害独居女孩

二胎夫妻晒出一张“分工表”,朋友圈炸锅:太拼了!

套路?美女硕士电视求职,说好底薪一万三!到公司咋变成四千?重磅!“为买房假离婚”行不通了!从央行到公安部,31个部门出手!

女白领倒贴外国男友50万,还帮忙骗了其他人…

来源:辽沈晚报记者朱柏玲、查金辉

编辑:韩涛

(0)

相关推荐

  • 南海一号博物馆

    在广东阳江市海陵岛的海滩之上,有一座总建设面积1.75万平方米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这座博物馆的主体建筑不仅在全国,乃至在世界上都堪称标志性建筑.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又称"南海一号博物 ...

  • 林小菲家书 || 致天堂里父母的一封信(第406期)

    小菲浅语: 遥乡别梦念亲人,泪落阡陌草色深,春雨凄切红花葬,清明掩泣悲离分.思念爹娘欲断肠,年年双鬓添新霜.一步一念一惆怅.心语未诉泪千行,世间若有来世路,孩儿想去陪爹娘. 文/导语/林小菲 诵读/梁 ...

  • 梵高的素描本,遗失了 120 多年

    来源     微水墨艺术 <戴草帽的自画像> 1890 年,完成最后一件作品<有乌鸦的麦田>后,梵·高死在法国巴黎奥维尔小镇的金色麦浪里. 在他 37 年的生命里,绘画占去了 ...

  • 120.尿路感染修理行业里常常有这样的现...

    120.尿路感染 修理行业里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比如修电视.修摩托车.修手机,这家修不好,他就会建议你换零件,要么另请高明,请一些更厉害的老师傅来修,当然为了减少代价,最好能不换零件就不换零件,直接修好 ...

  • 我的诵读:你是...致声音里的美好遇见

    我的诵读:你是...致声音里的美好遇见

  • 致天堂里的母亲

    唯一会对我付出无私的爱的人,走了.从您在弥留之际起,我就相信天堂的存在了.我坚信,您是有资格上天堂的! 我们兄弟姐妹十个,还有一个十多岁就成为孤儿的堂哥寄居在咱家.我三岁多就能记事了.那时,无论夜间几 ...

  • 他花了16年,斥资4800万美元,打捞沉睡海底300多年、装满40吨财宝的帆船!

    阿托卡夫人号复原图 17世纪初, 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洲大规模开矿, 将大量金银和宝石用船运回西班牙. 在海上风暴和海盗的夹击下, 近300年内, 有约700艘西班牙帆船沉没, 且只有极少数沉船被打捞出 ...

  • 中国这个边境小城,竟然有五个国门,讲述一段120多年的故事

    在中国边境小城满洲里北部,跨度100多米的国门巍峨耸立,"中华人民共和国"7个大字庄严肃穆. 这里是满洲里著名的国门景区,国门.界碑等都是游客偏爱的留影地. 同样受到关注的,还有国 ...

  • 清明节,致天堂里的亲人!(含泪看完)

    最美人间四月天, 又至一年清明节. 清明节,是缅怀逝者的日子, 清明节,是寄托哀思的日子,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 献一束白菊,把思念诉说: 洒一杯薄酒,把逝者祭奠: 点一盏明灯,为故人 ...

  • 清明节,致天堂里的亲人!

    清 明 节 谨以此文缅怀逝去的亲人,寄托我对您无尽的哀思与怀念. 逝去的亲人们,首先请允许我向您表达我无上的感激之情. 永远难忘我与您相处的岁月,您的音容相貌至今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日.作为晚辈,我很 ...